专栏观察

“谷歌事件”又见山姆大叔标榜

文/言力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21日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演讲,其中谈到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认为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并表示,有关谷歌对于中国审查其搜索结果并干预互联网自由的指责,美国表示严重担忧。 

  希拉里很担忧,她担忧什么呢?与其说担忧的是中国干预互联网自由,不如说是担忧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再进一步,不如直截了当地说是担忧美国的 信息战略。谷歌践踏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内外法律,不通知作者本人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各国众多作者作品且未付任何报酬,更不必说不单纯的“做搜索”、暗含低俗陷 阱的指引。这些都未曾见希国务卿“震惊”,中国依法行使互联网管理职能,希卿反倒“震惊”了。说穿了,美国某些政就是要利用谷歌这种商业形式,既为所谓 “人权”找到一件华丽的外衣,也为自身寻找到一个完美的替身。在他们心目中,谷歌受困,等于欧美文化受困;谷歌破产,等于欧美观念被抛弃。美国政要对谷歌 的“高度关注”,也不在于美国一个企业濒临困境,而是要借谷歌宣传、推介美国式的言论自由。再从谷歌事件本身来看, 2010年1月13日,在刚刚就谷歌 图书馆扫描中国作家作品一事作出道歉后不久,谷歌美国管理团队在“Google.cn团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发生在2009年的Gmail账户遭到袭击 以及中国强化互联网管理等为理由,宣布正在考虑“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显然,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一方面,谷歌的美国经营团队以及包括人权观察这样的国际 组织,强烈认同的观念是“人权高于主权”。另一方面,他们所依仗的底牌,便是作为全球公认的互联网搜索巨头,以及谷歌引擎凭借服务质量在中国网民中获得一 定的声望,这让他们认定“中国互联网需要谷歌,超过谷歌需要中国互联网市场”,于是便摆出一种“漫天要价”的态势。与此相对应,美国政府借此机会对别国指 手画脚,于是,政治先成为谷歌掩盖市场溃败的遮羞布,然后这块可怜的遮羞布又成为新一幕闹剧的开始。这是又一次典型的美国自我式的标榜自由和蛮横霸道的行 径。 

  在中国展开商业活动的外国公司,是否应该遵循中国的法律。这是一个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即在中国境内,没有治外法权存在的余地,一切的 一切,都应该遵循法律的程序和相应的政治过程,一个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产业的领导团队没有能够对这个问题具备足够清醒的认识,实在非常令人遗憾。 

  作为一种搜索引擎,谷歌有着自己的优势,但,谷歌不是不可替代的。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就只能“由他去了”。既然不是不可替代的,那 么谷歌退出之后的市场空间,就给其他搜索引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市场经济的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谷歌似乎也不会例外。我们暂且不谈闹剧如何结 束,到目前为止,谷歌也好美国政府也罢,所谓的捍卫互联网自由无不与政治紧密相关。而对于类似的指责与威胁,中国民众则需要擦亮眼睛。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