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报道

电台DJ大迁徙:闻不惯“金钱味” 小众很苦恼

  知名电台DJ有待仍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广播盛世”念念不忘:电台整点报时催促学生们冲至家中打开调频音乐;听众在每周必买的《广播电视报》上对喜爱节目画上重重的圈;收发室里堆满雪片般的听众来信。这让有待对DJ职业充满自豪感,在节目里,他会低沉、虔诚地说:“respect music(向音乐致敬!)”。

  事情却越变越糟—恶俗广告、恶俗音乐大行其道;DJ不能邀请听众喜欢的歌手上节目,却要接受广告公司的统一潜规则;若歌手开演唱会,电台会禁放其近三年的作品,直到对方花钱买广告。

  这让有待悲观不已。要知道 90年代初,他即混迹于DJ圈,是国内最早推动摇滚、爵士和欧美流行音乐的DJ,麦田守望者、新裤子等乐队成员均是其听众。而眼下最糟糕的还是黄金时段塞满了“金钱味儿”的歌曲—如果你用心做音乐就只能等到深更半夜。

  “我就这样被抛弃了。”有待痛心地对《环球企业家》说。一些忠实粉丝曾为其在豆瓣开设广播小站,有待却并不甘心。于是,有待电台开始广播了。有待电台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其内容主要包含《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午夜飞行》(The Nightfly)、《舞曲时代》(Beat Generation)等四档经典节目及节目对应的歌单、音乐观点及基于节目的音乐知识补充。在横屏模式下,用户亦可看到歌曲对应的专辑页面及淘宝唱片店链接。“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人人可做自己的广播,决定播放时间、内容。”有待说。

  电台的诞生乃是机缘巧合。其合作者乃是有待的第一代听众。1993年,有待第一场听众见面会,一位每周均写信给栏目组的中学生“傻baby”于冬来到现场,告诉有待同学们都在听《人人可以弹吉他》。二十年后,于冬成立了博纳光影工作室。半年前的一次闲聊中,于冬提及自己正计划做APP,有待反问其为什么不做广播APP? 就这样,于冬与有待一拍即合。6个月后,在十余人技术团队的协作下,有待电台App正式上线。时至今日,它已拥有超过50万粉丝。

  在与于冬合作前,有待也曾尝试过与其他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但问题颇多。首先是他们不懂音乐;其次是不懂有待;第三则是不理解有待想要做什么。对多数开发者而言,其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理念是我来开发产品,你来支付费用。而对有待来说更多则是梦想。“如果和我合作的人没有同样的梦,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有待说。在和于冬的合作中,有待幸运的发现这些年轻人热爱音乐,并愿意将热爱倾注至产品中,也懂音乐,知道何种界面风格、颜色与其音乐最相符。这让有待有找到知音之感,他做节目时常说“respect music”,认为只有表现出对音乐的尊重,听众才会尊重自己。这些理念与于冬不谋而合。“音乐就像一个火种。”于冬常说。

  有待对移动互联网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APP最重要的是找到音乐传播的方式。“在大众对音乐艺术无知的情况下,坚持给你推荐音乐,这是我的时代最重要的事,时间会证明一切。”有待说。他本人曾见证中国广播近二十年的发展。起初,电台是普及音乐知识的主要途径。之后,收听工具由收音机替换成随声听、mp3、手机,人们与电台DJ的沟通方式也由信件、电话、短信发展为电子邮件、微博等。生活多样化带来的直接冲击是越来越少的人在固定时间收听广播,电台亦距离生活越来越远。

  有待时常会对以下情境颇为心痛—自己用心所做节目,大家却未听过。于是,他将节目录制放到互联网上。在乐迷的帮助下,他还在豆瓣开设了自己的小站。为了传播音乐文化,他甚至在淘宝店上卖起唱片和咖啡,并根据不同的爵士风格配制出三种不同口味的咖啡豆。

  刚踏入移动互联网圈的有待并不讳谈商业广告。“拒绝商业是很愚蠢的事情。”有待说。在他看来,音乐本身亦是商业行为,因为音乐需花钱购买。只有乐迷消费,音乐人才能发展。广告亦能称之为音乐的重要载体。例如日本著名音乐人小西康阳就曾用60年代的广告创作音乐。但当下,最糟糕的正是广告正日趋低级趣味。曾有手机厂商找到有待电台希望合作,但有待则会考虑该品牌是否契合节目的听众,多数时候,他会选择拒绝。

  有待APP的盈利模式共为两类。首先是基于电台内容、节目气氛和场景做主题式的隐性广告植入,例如在应用界面推荐咖啡、红酒等应景商品和电商链接等。其次则是挖掘用户数据。包括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推荐附近的合作唱片店,或者采集用户特征,服务于某些品牌及广告客户的CRM管理等。商业化的另一个难题是音乐版权。在美国,一家私人创办的paradiseRadio的电台曾颇受欢迎。但随着用户增长,索尼等唱片公司却将之告上法庭。在听众的请愿下,paradiseRadio最终胜诉。而获胜的原因在于该电台并无广告,亦无盈利。在国外,不少音乐电台多为捐助模式,即用户可自发资助DJ。

  而在中国却并无如此沃土。对于网络电台,通常音乐版权费在电台制作时即已支付,在网络若以流媒体形式(streaming media)播放则仅提供收听而不提供下载,如果是免费的则不涉及版权问题;一旦盈利则要考虑版权问题。但推动正版化的前提是告诉人们音乐是有价值的。“当你认为音乐是一件艺术品,你要尊重它、欣赏它,它为你带来相应的美感和愉悦你,你就是心甘情愿的。”有待说。但眼下,中国人没有购买正版音乐的习惯,也不象藏书那样对音乐唱片有传承习惯。有待认为这是一件悲哀的事,但亦是一件好事。因为多数人不知道该听什么,而这正是他的价值所在。

  时至今日,有待电台仍是小众、分享、影响少数人审美的节目,但有待本人还有个“Big dream”,他希望借鉴国外流媒体音乐服务商如spotify、Pandora的模式,和更多音乐版权公司合作,让用户养成按流量付费的习惯,推动正版音乐的商业化。做一个大众化的,弱化了有待身份的大音乐平台。不过,最令有待挥之不去的是浓厚的广播情结。“做这么多还是希望有人去收听电台节目,在电台播出的时候去听,那个感觉是不一样的。中国需要有芝麻街、天线宝宝这样的节目,它会影响几代人。”有待对《环球企业家》说。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