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报道

盗墓隐秘产业链:活人比死人危险 支锅人与黑市

/

  伊洛河畔,北邙山下。

  九朝古都河南洛阳,因其得天独厚的风水,自古便是帝王将相安陵的上选之地。民间传说“生于苏杭,死葬北邙”,洛阳北邙山形成了中国最为集中、最为浩大的墓葬群。

  从城东进入洛阳,国道两侧不时可见“洛阳探铲”的大幅招牌,仿佛无声诉说着那些关于盗墓的疯狂。

  2012年末,《商界》记者亲赴洛阳,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曾在盗墓圈里混迹多年的线人,进而揭开了这条黄土之下的隐秘产业链。

  寻墓:古墓自己会说话

  凛冽的北风掠过北邙山。几个年轻农民用带着钻头的圆滑钢条,垂直地钻向黄土之下,不到五分钟便打入地下5米深处……通过线人张青(化名)的消息,《商界》记者在洛阳市郊的孟津县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这是一场盗墓前期的“踩点”行动。盗墓者手中的钢条,名叫探针,与驰名天下的洛阳铲一样,是最常见的盗墓工具。

  张青还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冬天,他以上千元的“拜师费”投在村里一位老盗墓人门下,接触的第一件盗墓工具,便是这种钢条般不起眼的探针。

  北邙山上,张青祖辈生活的那个农村,盗墓是自古有之的行当,当地人称其为“翻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洛阳曾经历了三次盗墓潮。一些闻风而来的文物商,以“做工程”为名,招募村民发掘古墓,并找来有经验的老盗墓人,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在一夜暴富的诱惑下,张青和一些年轻村民,加入了这场地下的生意。“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成了洛阳、孟津等地广为流传的“致富秘籍”。

  培训的第一课,便是“扎针用铲”。其中的针是探针,铲就是洛阳铲。“扎针用铲”的目的,便是寻找古墓,除了确定位置与形状之外,还要弄清古墓的年代、墓主的身份,以及是否被盗过等基本情况。

  对于外行而言,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然而在盗墓老手的眼中,古墓是会自己说话的。

  据张青介绍,要发现一座古墓,大致要经过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历史典籍、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再加上风水知识,可以基本确定一座墓葬的大致范围和历史年代。在有组织的盗墓中,这一工作一般是由组织者即“支锅人”来完成。

  接下来,便是确定古墓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尽管现在有金属探测仪等高科技工具,但对于“老洛阳铲”即盗墓老手们来说,古老的洛阳铲比现代化仪器能带来更多的信息。

  作为最常用的探墓工具,洛阳铲可以从地下带上来土块。如果土块没有分层,颜色、性状一致,则说明没有墓葬,盗墓人称为“死土”。如果土块有分层,混有不同的土质,则说明土曾经被翻动过,是有墓的象征,盗墓人称为“活土”。有时土块中还会有碎陶片、碎砖块和炭化木屑等杂物,通过分析这些杂物,便可知道墓主的基本情况。

  然而,洛阳铲也会有失手的时候。有盗墓,便有反盗墓。一些古墓在建造时,会注意把挖掘出的土分层摆放,再按顺序回填。遇到这样精心伪装过的墓,洛阳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探针便可以在遭遇反盗墓时发挥作用。

  探针的原理,完全是凭手感。“针打在泥土、砖石或是金属之上的手感都是不一样的。与用洛阳铲比,这要靠经验。”张青告诉记者。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