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课堂

麦肯锡:中国经济下一站:与主流消费者“会面

2020年,中国消费将超越美国,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大胆预测,以全球的消费能力市占率,美国现在占30%左右,中国仅约5.4%,到2020年时,中国将超越美国,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马秀红曾表示,预计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相当于今天欧元区市场的规模。

届时,中国的消费者会变成什么样子?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为我们刻画了2020年中国主流消费者的形象。

  最“精明”的消费者

“尽管收入增加了,他(她)依旧务实,但是开始更加重视对个性的情感诉求,对品牌的忠诚度也提高了。大部分人改变了购物方式,缩短了在实体店的购物时间并接受新兴的购物渠道。”

中国的消费者以其务实的消费观念闻名于世,即使收入增加,这一特性也不会改变。他们常常在决定购物前先设定预算,然后评价商品的实用性功能,明确哪些功能是值得花钱购买之后,再寻找最划算的交易。

麦肯锡的报告显示,这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不大可能在近十年的时间内有所改变。中国消费者将保持其“精明”的购物作风:不惜时间、不厌其烦地进行购买前的调研工作。当“比价”变得更加方便之后,中国消费者的精明特性将越发明显。

但是,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消费预期也随之上升,这是规律,中国消费者也不例外。到2020年,他们将从追求基本功能(如电子产品的耐用、服装的舒适、食品和饮料的口味等)的初级消费者,成长为对商品和服务有更高要求的成熟消费者。比如,健康不仅被大部分消费者列为选购食品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且也适用于洗面奶、洗衣粉等商品。

到2020年,诸如商品能否体现个性的情感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决定,这也体现了消费者更加注重自我表达。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个人意识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趋势相吻合。确实,企业的情感营销不仅必须应用于汽车和个人护理等商品,也可以适用于牛奶和洗衣粉等大众商品。

小众品牌在未来可能更受欢迎。到目前为止,大众品牌在中国一直非常成功,部分原因是,当消费者购买第一台冰箱、汽车或手机时,除了品牌和知名度以外,几乎没有品质和安全的指标可以依赖。随着消费者购买经验的丰富,他们在尝试小众品牌时也会更有安全感,并且把购买小众品牌作为体现个性的一种方式。

尽管中国消费者钟爱品牌,但对品牌的忠诚度却远远低于西方消费者,他们往往喜欢从若干个钟爱的品牌中进行挑选。

麦肯锡的另一份调查显示未来前景喜忧参半:好的方面是中国的年轻、富裕阶层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可选择的品牌数量近年来大幅上升。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开始出现现代的零售渠道,比许多国家晚很多。在中国,购物被视为一家人的休闲活动,而不只是必不可少的采购过程。在未来十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会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尤其是那些外来务工的移民和中小城市的消费者。但是这种购物娱乐的需求会慢慢减弱,部分原因是商场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不再有新鲜感,另一部分原因是众多娱乐形式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选择,从而也促进了娱乐业和个人消费的发展。

购物的新颖性在电子商务中继续存在,生活在忙碌拥挤的大城市,消费者渴望获得更多的便利,电子商务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到2020年,电子商务将贡献14%~15%的零售额,消费电子产品等某些品类可能贡献高达30%~40%的零售额,日常生活用品在电子商务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1%增加到大约10%的水平。越来越多支持网上购物的移动设备、在线支付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购物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中国的消费者将成长为最专注、最有经验的网络买家。

这位2020年中国主流消费者在我们面前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这是中国不得不选择这条道路而使得“他”必然存在,在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开始增大,中国成为消费社会也顿时有了不同的现实意义;模糊的是一些问题挡在了这条道路的中间,“他”能否成为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仍不能盖棺定论。

 转型缺什么?

到2020年还有8年的时间,中国转向消费型社会最缺的是什么?

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最缺的就是制度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