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家教O2O,烧钱难解尴尬的生存之困

   

  ​近日,李彦宏对于O2O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李彦宏表示,“今天的O2O仍是技术含量相对匮乏的一个市场,大都是‘我砸钱’‘我发红包’,非常同质化。而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公司的自身发展,还是互联网公司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合作,技术才是更加长久的竞争力。”对此,笔者也非常赞同。也如李彦宏所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人和服务”才是关键。

  如今,这种连接的概念由互联网行业渐渐发展到各种传统行业,也影响到了教育行业,教育行业最近提及较多的莫过于家教o2o。家教o2o打着连接老师与学生的大旗,希望颠覆传统教育机构,但实际却饱受诟病,让这种自称新的模式蒙上一层阴影,那么家教o2o前景是否乐观?它的发展目前是否健康呢?

  家教O2O现状:烧钱是一种常态

  ​ 我们看到目前各种O2O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几乎都还处在“烧钱”状态,通过各种优惠的诱惑来获得用户的参与或者支持。但这样的模式也是最易被模仿,甚至颠覆的。就如同当初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千团大战一样,最终尘埃落定的时候,还有几家团购网站能适者生存?

  ​如今O2O平台的现状就有点像团购网站风行时刻的缩影。我们看到O2O平台都以烧钱为起点,由此带来“人气”和“关注度”,而家教o2o平台便是典型的此种发展模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这样的O2O平台本身缺乏自己牢靠的用户群,需要靠“烧钱”来获得短期的人气爆棚,进而吸引到用户的参与。不过这样的烧钱带来的用户显然忠诚度也是相对低廉的,也就是说他们也是极易倒戈的一部分群体。而我们也已经看到一些这样“烧钱”的O2O平台已经有倒闭的开始出现。在美国市场,被称作家政O2O鼻祖的Homejoy平台宣布从7月31日起正式关闭服务。不过国内市场显然还没有从中汲取教训。有数据显示,仅2015年5月,主打O2O概念完成融资并被公开报道的公司就超过了30家,总金额超过4亿美元加5.6亿人民币。

  而在家教O2O领域,有业内人士统计,2013年初至2014年底,国内约有150多个项目获得投资,总计投资金额超10亿美元。在资本热钱支持下,有业内人士估计,家教O2O平台平均每月要烧至少上千万元。而另一方面,却是家教o2o平台在行业遇冷,在有高额补贴时,呈现出虚假繁荣,而补贴结束后,平台立刻陷入低活跃度的情况,面临发展困境.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之前一直大量烧钱运行的家教O2O平台正面临无钱可烧,融资难的困局中,资金链的断裂使一些平台难以持续,年底家教o2o有可能呈现出倒闭潮。

  家教O2O是新瓶旧酒吗?

  有人曾经表示O2O对于家教市场来说或将是一次新的革命,而这是在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后发展时代的一次新的教育崛起的机会。当然,家教O2O究竟发展如何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表示,虽然目前一些家教O2O平台的烧钱速度不慢,造成的声势也颇为不俗。不过,现阶段的家教O2O还是给人更多的是新瓶装旧酒的方式,与传统的家教中介相比,除了匹配技术上的革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发展是由资本在驱动,而不是教育需求。

  众所周知,教育行业O2O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是重构招生方式,第二重构教学场景,第三重构整个教育生态,这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的是营销、场景和行业。家教O2O企业解决的两大痛点则是信息对称和利益分配。家教O2O能够把教师信息、用户评论都呈现给用户,让学生和家长能去选择。这本是一个信息对称的过程。不过师资力量是关键,也就是说家教O2O平台需要完成的第一道工序还是师资力量的储备。有意思的是,一些家教O2O已经通过烧钱拥有了一定的师资,却没有生源,这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尴尬。

  而传统的教育机构,恰恰在这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无论是师资力量的储备和人脉资源堆积都是相当厚重的,此外就是生源(用户)的长期稳定性,这也是多年积累的优势。家教O2O平台想靠初始的烧钱就砸出一个市场显然也是相当不易的。

  家教O2O航母难现?

  如果说打车软件靠前期的投入生生地砸出一个市场的话,对于家教O2O而言,这样的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双向的应用需求是不对称的,尤其是现在家教O2O平台普遍存在着同质化非常严重,噱头大于应用的问题。

  虽然,家教O2O平台在叫板传统教育机构上声音不小,但传统机构的地位依然没有被撼动的迹象。以K12市场为例,笔者的孩子也恰好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因此无论是对周围的了解,还是同学间,同事间的沟通,都可以看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普遍还是选择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给孩子报班和补课。

 ​  K12是教育最具有想像力的的市场,相对更多的兴趣和在职深造的教育市场而言,K12更具有应用的传统化和延续性,更加注重学习效果,注重试错成本,因此即使一些家教O2O平台打出了“名师、LBS特色、上门”等服务,但依然难以吸引到家长和学生的垂青,因为这些并不是家长学生真正的痛点。

  再加上一些平台所谓的名师,被曝过度包装,刷课时,虚假好评等等,更使家教O2O平台因为“伪名师”而被用户诟病。因此,认为简单地把教育和互联网结合,再辅以大举烧钱的互联网惯用方式,就可以催生出一个新的行业裂变显然对于教育,尤其是k12市场来说还不适宜,因此在家教O2O市场还难以出现“滴滴打车”般的成功企业。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