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正面交锋滴滴 e代驾是怎么想的

 用车市场的竞争随着滴滴快的合并,看上去只剩下Uber这个洋和尚仍在念着自己的经,不过随着滴滴切入代驾行业,出行领域这块细分的市场的竞争似乎有些当年用车市场补贴战的激烈味道了。

的确,随着滴滴切入代驾,任何对手都无法将这样一个量级的竞争对手置之不理,这家估值150亿美金的公司能够从补贴竞争惨烈的出租车、专车市场脱颖而出一举奠定老大的江湖第位,超过2亿用户的流量和资金的优势是他最为依仗的资本。

对于曾经代驾行业的领头羊e代驾来说,坦白地说,尽管可以从市场规模和用户教育的层面为代驾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但从竞争的角度看,这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儿。e代驾经过4年多的积累,在全国覆盖了200个城市拥有15万名司机,而滴滴的切入,不是凭空地直接大声吆喝要去做代驾,而是凭借出租车和专车领域在全国累积的司机和用户群体做软性的着陆切入,这一招真的挺狠的。

那么e代驾该何去何从?经验似乎在告诉我们,那些曾经和滴滴竞争的公司都倒在了对手的剑下,曾经最早推出出租车叫车服务的摇摇招车、曾经专车行业的领头羊易到用车、包括已经成为一家人的快的……看起来和滴滴对战的结局并不好。那么难道就要束手就擒?

e代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代驾的阵营还是要坚守下去。

今天最新的新闻显示,刚刚过去的85日作为e代驾“举杯星期三”活动的第一个免费日,当天全国e代驾订单超40万,此前的日订单峰值达20万,这也创造了代驾行业单日订单量新高。期间将投入1亿元邀请全民免费使用代驾服务,根据e代驾公布的活动规则,8月份每逢星期三,在25个活动城市里,所有用户都可以全天免费使用e代驾的代驾服务,每单封顶200元。

e代驾用实际的补贴策略向滴滴宣战,我们在这个时候其实没法用明智与否去评判一家公司面对强大对手时候的反应,这是他们的理应具备的本能,况且我们都清楚,当初他们还曾在起步阶段拒绝了58同城的收购甚至最后收购了58同城的代驾业务。

今天在某嗅看到了一篇文章,大抵在说e代驾这样去拼滴滴不明智,文中说因为滴滴有一线城市的优势资源,作为对手你就应该放开一线城市避开这市场,笔者只能说这逻辑我也是醉了。要是按这个逻辑,当初腾讯微博后续发力,凭借QQ的覆盖优势在一二线城市与新浪微博也是伯仲之间,而且在三四线城市还具备一定的优势,那当初新浪微博就应该放弃不去玩了。而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对于代驾业务,二三线线城市到底有没有足够的代驾需求,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不然e代驾也不会在八月的每个周三面向全国25个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全部四个一线城市之外,还包括武汉、杭州、重庆、天津、成都、长春、沈阳、西安等多个重点城市。这说明什么?二三线城市是e代驾现阶段的优势,但一线城市是万万不能拱手相让的,无论是几线的用户,说白了看重的除了代驾的安全性就是价格了,如果说拼补贴是错误的?倘若真的滴滴补贴,e代驾要是不补贴,那才会是死的更惨的那一只。

诚然,e代驾向滴滴叫板勇气可嘉,但亮剑是需要实力的。从e代驾的角度来看,首先毋庸置疑的是经过4年积累后,e代驾对于整个代驾行业的引领力和创新力。目前,e代驾在全国200个城市拥有15万名司机,通过强大的推广能力积累了上千万用户的海量客户资源,这也为“举杯星期三”这样覆盖全国的大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服务品质提升整个代驾行业的门槛,已建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相较于其他代驾公司,e代驾要求司机必须具备五年以上驾龄,并且在上岗前对每一位代驾司机进行严格考核,定期进行安全驾驶培训。同时e代驾开行业先河,第一个推出“代驾险”和“司机人身意外险”,并宣布将旗下平台投保的代驾责任险最高赔付额从200万提升至1000万。为车主提供保障的同时,让司机不再有后顾之忧。

       最后,正因为代驾用户看重的是安全与体验,对于服务的品牌认知更为理性,先入为主的品牌形象在代驾领域要更凸显,由此就必须提升司机的服务质量与收入,这不是滴滴以往去司机之家、出租车公司去地推那样的跑马圈地,而是精耕细作。

       结语:如今的互联网市场,没钱可能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有的时候未必是万能的,在怎么样的细分行业要怎样去做一名玩家,是一门学问。这场补贴大战的结局如何?还是去看市场和用户的选择吧,正如那句西谚一样: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