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科技-电商O2O

反思车后O2O,做轻做重都会死

   近两年来,是互联网进入传统行业的一次小高潮,不光是在车后,还有农业、金融等等领域,都集结了一票互联网人赤膊上阵的厮杀壮举。

  

 

  只不过有的死了,有的活着,特别是在车后O2O领域,死了很多企业,要知道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都处在萌芽阶段,为什么你死了别人还活着?真的是别人搞死你的么?

  当然,这里避不开有很多投资人过于跟风,被善于“演说”的创业者忽悠所致,砸完钱后又极力唱衰。

  但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有没有花过心思深入一线调查走访?有没有摸清一条产业链从最底端到最末端所有可能的中间环节?有没有拿着以往在互联网上的成功经验模式,生搬硬套在自认为是正确的项目上?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iDoNews 团队有幸拜访了这位美女彪悍型的持续创业者——及第(HomeCar CEO)。

  及第从2014年1月份开始瞄准车后市场,在八个月内曾先后作过两次战略调整,她建议在路上的创业者,至少要备两套可执行方案,苗头不对,就要立马调头。

  她说,所有车后O2O 的创业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临界点。第一次,她走得是纯平台的轻模式;第二次,她走得是「垂直+终端」的相对轻模式,这也是她认为进军车后市场唯一可行的方式。

  典典养车在业界算是比较早的平台模式先行者,在典典之前,及第和她的团队就已经跑了北京1000多家不同资质的修理厂,签定过300多份合作协议,开始了上门洗车和到店导流服务。

  仅仅运营了3个月,及第便告知我们平台模式的严重失效,她发现,上门洗车的用户多为突发性和偶然性,忠诚度几乎为零,以至于她们连一张洗车卡都卖不出去,用户的直接反馈就是:

  在传统洗车店买一张卡,过几天都找不到人,现在连你们在哪儿都不知道,随便开个小三轮就过来了,今天能看到你,明天看还能看到你吗?

  在早期,很多走平台模式的玩家都是拿双向补贴来换量,最典型的就是用户花1分钱,洗车房赚25块钱,中间的差价平台来填,但及第并不看好这种玩法,她说:

  “我不认为靠补贴得来的用户就是健康平台的所为,「汽车本身是具有消费属性的主体」,对车辆消费行为来看,车主是趋于理性的,而且谁提供服务,用户就是谁的,平台只是提供一个资讯,用户一旦通过平台获取终端服务后,平台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试想,用户在路上抛锚了,他这时想得肯定不是为何抛锚,而是如何解决,以及谁能为他解决。此时最质优价廉的服务就是赶快跑到用户身边,解决燃眉之急,即便用户有了更换配件的需求,那也一定会选择他信赖的专业人士来完成。

  因此,及第认为,平台的作用貌似帮用户解决了选择性障碍,其实并没有解决,用户还是该去哪儿修去哪儿修,平台也不可能通过给用户提供几次资讯服务,就能卖给他保险(连洗车卡都卖不动),用户不会在一个资讯平台上找到一家好的修理厂,去了不在修理厂上险,回头在平台上险,这种跳过终端服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有一种情况是绕不过的,那就是平台是我的,线下服务团队也是我的,我自建一个生态体系。

  所以在及第看来,建立用户的信任度是一切车后服务的出发点,2014年8月份左右,及第尝试着更换新的玩法,这一次她想到的是「先落地,再垂直标准化运作」,通过与用户的一点一滴频繁接触,来获取用户更大程度的信任。

  要落地,就必然会做重,一旦涉及到重服务,对传统互联网人来说,还是比较忌讳的,能够玩转的更是廖廖,我们iDoNews 团队也曾专访过微车CEO徐磊,徐磊的微车项目就是避重就轻,他认为加油站是块可开发可塑造又低成本的落地资源,但及第却持完全不同的观点。

  她说,驱动创业的无非4个因素,资源的、市场的、创意的、技术的,只靠资源或主要依托于第三方资源,看上去很美好,但被动性也很大,徐磊认为油老虎是资源,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认为,都要跟你抢怎么办。

  “比如当HomeCar 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完全可以实施一条政策,给车主说只要在某站加油,就可以享受免费洗车,其他没落地服务的还怎么跟我拼?还有一条不确定的因素就是,油老虎它今年跟你签,明年呢,后年呢?它要不再跟你签约怎么办?所以我还是看重以市场为驱动,再配备小的创意和技术,这三者的占比一定要重,这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一种模型架构”。

  及第坦言,这也是为什么车后市场大家愿意把它做轻,老指望什么都来调用第三方服务,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HomeCar 之前就是由轻转到重的。

  在转重之初,及第和她的团队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选对服务和门店地址」。她们的方案是:

  1.找到车辆保有度高的社区;2.测算该类社区的用户行为;

  因为这样就可以把用户的痛点集中归整,比如什么样的服务是用户乐意购买的,什么样的服务是用户喜欢被推荐的,什么样的服务是用户愿意当场消费的,以及用户对该类服务的认知度、复购率及反馈意见。

  在测算之前,及第和她的团队也曾想当然的认为,一些小的改装、车辆护甲什么的,都相对无技术含量,而且高暴利,都统统放到服务列表里,但发现用户并不买账,用户还是认为这样的服务要去专业的修理厂去做。

  从去年10月测算到今年3月,经过一系列的减法操作,最后在一个相对清晰、垂直、精准的目标前提下,4月份HomeCar 在左家庄开始了她们的第一家线下门店。

  两个月时间,HomeCar 的线下门店扩展到20家,复购率在30%-50%,洗车的单量多,保养的单价高,及第从试点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固定的产品和服务不变,在一个可控期限的范围内,就一定能达成盈亏平衡」,目前HomeCar 已有3家门店过了盈亏平衡点。

  及第反思道,如果没有试点数据的支撑,增加产品的随意性就非常大,很可能今天想到一件事就干,明天想到一个产品就上。比如更换和修补轮胎,看上去相对高频,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竞争很多,成本很高,利润极薄。为什么?

  “首先做轮胎的店面过多,利润值又很透明。其次扒胎机很占面积,我们是社区微型店,不像大的社区店,占地可能二三百平米,三、四个工位,然后还得有个固定汽车间。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帮用户把轮胎口临时封住,足以支撑用户到专业的轮胎店去补换”。

  因此,讲究数据、考量、公式是HomeCar 跟传统门店的一个最大区别,传统门店一般是窄向的思维模式,老板的核心目标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甚至有时候老板都亲自上阵,有单子不挣白不挣。而及第却说,她们更看重的是怎么赚钱,而且有一定的时间表,按照既定的时间进度把钱赚到手。

  比如:HomeCar 能根据工人的体力测算到他们一天的最高工作饱和度就是12-15单,系统对工人的派单分活,就肯定不会超过这个数,干出的活才一定不会糙。在选址和服务流程方面更是如此,依及第所言,至少要满足三个维度的考量:

  1.在视觉体验上,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

  传统车行的员工素质不能说差,只能说以销售为趋动的服务会让用户感到不悦,「可换可不换的就一定要换,可修可不修的就一定要修」。这是及第说她要改善的第一步,除了店面的统一设计、员工的统一着装外,最主要的就是对员工进行培训,从传统的销售型修理工转变成一个服务型修理工。

  比如,刹车片过薄,可能在两千公里要换了,及第对员工的要求是,给用户出示一份单据,分别比较4S店、普通修理厂和HomeCar 的价格,由用户自主选择,不做任何多一步的销售工作。

  还有,HomeCar 的员工只做APP 内呈现的服务,走一条「非标准化的业务标准化处理」。所谓标准化动作,就是一定不会引起纠纷、质疑的修理行为,比如发动机异响,很容易产生各种判断,每个人分析的原因都不一样。

  及第解释说,如果用户真的碰上很大的故障维修,比如发动机坏了,他肯定是要走保险去4S店修的,因为钱是保险公司出,反观那些细小的日常用车服务,洗车打腊美容什么的,是从用户自己兜里出钱,这时他肯定会货比三家,而且一定是选择他认为安全可靠的消费场所。所以HomeCar 做的就是:

  “给用户出一份诊断报告,推荐用户到我们经过考证过的地方去修,比如说我们很可能推荐到「有壹手快修」这样的企业,他们与传统的修理厂不一样,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口碑也不错,我们就可以给这样的企业进行导流。当然,用户有自己的选择权,他完全可以不去我们推荐的地方而去4S店”。

  这是及第比较看重的一个视觉体验,要刺激用户消费,就必须先要获取用户的信任,即便不可能大包大揽解决用户的一切问题,但可以给用户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让用户认为HomeCar 有钱都不赚,让用户知道HomeCar 的所有服务都是明码标价,就像社区的小卖部和7-11,虽然相同的商品后者价格更高,但会获得消费者在心理上的认同。

  2.专业精细化操作,让用户「重复」感到满意;

  传统汽修门店在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门店需求大而全,工位、设备、成本一定要多,什么车型和故障都想修,但真的能修吗?一辆车有几十万个零部件,传统门店的配件真有那么全吗?及第说,HomeCar 要做的是精而专,只做自己细分的东西,比如清洗沥青,传统洗车房要么加价,要么清洗不掉,输出给用户的感受几乎没有。

  无视用户的满意程度,是传统门店普遍存在的问题。广告打得再好,理念喊得再响,其实作用都不大,与用户之间永远存在一段隔层,及第说这是HomeCar 可以突破的机会,从细节处着手,让用户一次、两次、三次、多次感到满意。

  因为随之而来的好处就是用户对HomeCar 的信任感倍增,及第告诉我们,9月初在她们团队的游说下,200多位车主的闲置车辆竟然愿意放到其平台上,之后就推出“一键租车”的服务,当月流水已过6万。

  3.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协同效用;

  未来的HomeCar 很可能会推出一套自己的连锁加盟模式,传统门店现在也有,加盟一块牌子动辄几十万的加盟费很常见,但是加盟商进来后能否秉承原有品牌的规范流程来操作,就变得很不可知 ,互联网在此可以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可以及时与用户产生互动(review),追踪用户的满意程度,服务的好不好,用户可以直接给工作人员打分;

  第二,减少各门店之间的沟通成本,这个比传统线下门店打电话的效率要高,如果有新的促销活动,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分钟便会通知到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提高员工内部的管理成本,例如传统的请销假制度比较烦琐,需要逐级批准,HomeCar 有自己的研发OA系统,员工可自主申请调休和假期,系统会根据员工在岗状态来分配任务。

  所以,「要用户」与「要给用户提供最直接的服务」是及第认为O2O 价值链中最不可或缺的环节。

  那么,这些用户是从哪里获取呢?除了线下门店的引流之外,及第说目前HomeCar 的付费用户量大约20万,她已经不看好线上推广的效果,刚开始也与团购网合作导流,独立IP是挺高,但转化成下载和付费用户的,就基本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很多钱是白花的,后来曾跟淘宝合作过一次29.9元的爆款项目(空调管道清理),一个上午来了200多单,又是做一单赔一单的节奏。

  现在的推广是员工进入社区主动获取精准用户,对提供过服务的消费用户,就顺便导流到微信公号上先囤着,具体下一步怎么做,及第说她也没想清楚,也许是3年、5年、甚至10年后,她强调,HomeCar 看重的是一个品牌的持久积累,前期一些昧着良心的钱决不会赚。

  这样的速度慢么?“其实一点都不慢”,及第举例:

  “阿里、京东今天被大家普遍认可,至少发展了十多年,所以不用着急慢慢来,O2O 也没什么高大上可言,都是些苦累活,甚至在中国的创业,任何的模式都没有门槛,就看怎么来操作,传统车企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不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小的口碑让用户接受,互联网人又不太愿意做重,都想着怎么做轻跑快,所以我们的核心优势就是至今还没有人敢冒然的去抄我们”。

  就算是抄,及第也觉得意义不大,君不见快客以像素级的专业程度抄7-11 ,但后者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降低了吗?貌似并没有。

  一个同行或巨头不敢冒然去抄的模式,是否意谓着也不赚钱呢?及第说,HomeCar 的商业模式分两步走:“第一,用我们的直接服务换取等值报酬,第二,数据挖掘”。

  目前HomeCar 正在跟九五智驾的一个汽车盒子(阿里系的一家公司,特别早的就开始做车联网的研发)合作,这个盒子在天猫上卖399元,它能记住车主的耗油量、电瓶电量、车放在某处被人踹了一脚或想偷车的,手机都会自动报警,类似这样的实用服务,HomeCar 都尽可能来做嫁接。

  关于未来的发展期许,及第进一步说,“明年HomeCar 计划拓展到300家门店,争取拿到更多的用户数据,比如下单频率、地理属性、驾驶习惯、车型信息等数据行为,只有这样,我们在商业上的想象空间就远胜于无,等付费用户量做到100万、500万的时候,完全可以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车辆增值服务条目,因为我们知道用户的驾驶行为和车辆使用情况,如果用户要更换新车,完全可以托管给我们,顺带完成二手车的交易服务也不是没有可能”。

  围绕车辆服务的核心在于落地,在于把细节做实,在于让用户相信你行。目前来看这一切都还比较早,及第多次强调HomeCar 并不着急,主营业务还是4个一键:一键汽车、一键美容、一键保养和一键租车。

  赚车后O2O 的钱,必须先打好地基,先把慢钱赚到,才能不断变快。

  作者:小欧 | 来源:iDoNews 专栏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