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科技-电商O2O

电商大战此起彼伏,互联网交易新格局凸显

   实现交易曾经是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今天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能够切入到这一环节。

  

 

  美团、大众点评等希望将服务电商化的企业,在实现交易、打造闭环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一直以信息检索为核心业务的百度也公开宣称未来将投入200亿元在糯米业务上,连接人与服务之间的交易,力撑O2O生态战略实施,这几乎相当于目前百度账面资金的40%;腾讯虽然将电商业务出售给了京东,但是却成为了后者重要的股东,并集大众点评、滴滴打车、58同城等合力之势布局微信交易生态圈;此外,还有大量信息门户和垂直社区都希望能够进一步切入到交易环节,例如分类信息平台58同城、赶集网,汽车领域的易车和汽车之家,房产领域的搜房网、新浪乐居等;而本身就以交易为目的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企业则在不断地延展交易的边界,切入到越来越多品类的交易中。

  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互联网成功地让信息自由地流动了起来,打破了信息壁垒,缩小了数字鸿沟,这一切主要是通过基于搜索和门户的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以及基于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公司。虽然通过连接人与商家(阿里巴巴平台模式)、人与商品(京东自营模式)在交易层面同样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但是相比巨大的市场也只是触及了冰山一角。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重点正在从信息层面走向交易层面,能否高效地连接人与交易,打造完善的交易生态圈将决定着企业在未来互联网格局中的位置。

  过去10多年,阿里巴巴、京东等实物电商成功地实现了3C、图书、服装、化妆品等标准品和相对标准品的网络交易,美团等服务电商触及了一小部分生活服务的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渗透,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现了巨大的交易潜力,这里面包括汽车、房产等几乎没有电商化的品类,也包括生鲜、日百等电商化程度不高且电商化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的品类,还有餐饮、娱乐等服务领域电商化的巨大市场机会。与我们未来能做的事情相比,今天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实现的实在只是九牛一毛。在电子商务过去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品类之间的交易是有很强关联的,或者是品类与品类之间的交叉销售,又或者是高频商品对中低频商品的带动。当越来越多的品类被电商化了,那些能够将交叉销售做得足够好的企业,那些占据用户高频需求并实现与中低频商品联动的企业,势必会形成对其他企业的挤出效应,从而重塑今天的电商格局,这是所有企业在交易领域看到的巨大机会。不管是连接人与商家、连接人与商品、连接人与服务本质上都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连接人与交易,控制更多交易的核心环节,打造一个关于交易的生态圈。

  植根于不同的优势和资源积累,在人与交易的连接方式上,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第一种是在连接人与信息、人与人的基础上培育用户在此生态圈中的交易习惯,这方面的代表企业是百度和腾讯,此外还有大量希望转向交易的垂直门户和社区。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用户,问题是交易只是这些用户的衍生需求。因此就需要打造消费场景,并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等去培养和教育用户,让他们能够习惯在此处交易。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之前提供的服务越聚焦、越垂直、越深度,可能向交易的转型就会越顺利,因为这种情况下用户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此外,交易的达成还需要在产业链上下游都能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选品、物流、支付等。

  第二种是将交易属性本身作为一种连接方式,不断拓宽品类覆盖的边界。今天,淘宝和京东是我们在有商品交易需求时首先会想到的品牌,那么今天他们可以卖3C、服装、图书等,明天就可以将品类拓展到生鲜、日用百货、汽车、房产等领域,加入已经被电商化的服务品类也并非不可能。这些企业需要做的是不断拓宽消费者脑海中对他们交易边界的认知,实现从有商品需求时会想起到有交易需求时就会第一个想起的跨越,交易属性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这些企业的优势在于已经基于交易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体系,用户也更愿意在上面完成交易,并且基于交易他们已经收集了用户的很多数据,对用户的交易行为也更加的了解,这也是他们向其他品类拓展非常重要的优势。

  总之, 高效地连接人与交易、打造关于交易的生态圈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的战略重点,这将在未来进一步铸造互联网的新格局

  来源:稻穗儿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