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京东秀了一把黑科技,惊呆了一群吃瓜群众

 眼看双十一大战即将到来,在这个节骨眼上,京东不讲促销政策,却把自己的无人仓亮了出来,大秀了一把黑科技。

 
 
在京东展示的无人仓中,展示了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全自动仓储场景。通过搬运机器人、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堆垛机器人、六轴机器人、无人叉车等一系列物流机器人的相互协作,京东的无人仓已经可以完成电商物流仓库中的基础人工劳动。这种智慧物流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据介绍,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
 
 
京东秀的这把黑科技,让不少吃瓜群众惊呆了:我们已经进入了机器人时代?
 
 
极智酱的回答是:还没,马上!
 
 
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是世界潮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机器人被誉为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钥匙,也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产品领域。
 
 
我们先来看一组国外的数据报道。
 
 
根据《赫尔辛基新闻》的报道,据波士顿咨询集团近期估算,在今后5年内,机器人将在芬兰普及,大概6万~10万份工作将由机器人代替,这对于人口只有500多万的芬兰已经是不小的比例。而在日本,日本计划研发、生产和投入使用3000万台可以24小时工作的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名制造业工人。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7月27日报道,澳大利亚工程师马克·皮瓦茨(Mark Pivac)开发出世界首台全自动砌砖机器人“哈德良”(Hadrian)。它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小时能砌1000块砖,两天内就能砌完一栋房子。
 
 
 
再来看看国内情况。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9台,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今年前9月来看,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09万台,同比增长达30.8%。预计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的销售总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将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
 
 
未来机器人行业的重心将出现在亚洲,而中国将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
 
 
软银总裁孙正义预测,机器人在2018年会出现一个爆发点,到2040年全球的机器人数目会达到100亿台,超过人类的总数。未来机器人和人类可能会出现一种融合、并存的情况。“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机器人时代,正如有关机构预测的那样,2020年机器人可能会无处不在。”小i机器人董事长兼CEO袁辉称。
 
 
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了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安川首钢的机器人力装配演示系统和机器人视觉高速搬运系统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能歌善舞的“小优”享受了明星待遇,吸引众人围观:身姿矫健会打羽毛球的机器人,其所在“赛场”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身着华服精心打扮的美女机器人“佳佳”,受到追捧……
 
 
事实上,机器人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医疗机器人为例,迄今最成功的例子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进中国以来,它已累计完成手术2万多例。“过去的10年,微纳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自动化控制、生物医学、纳米制造等领域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和突破。”
 
 
今年5月份,富士康解雇了昆山工厂中的6万名工人,并用机器人取代他们,以此降低劳动力成本。
 
 
 
随着机器人的发展,不仅蓝领的饭碗端不稳,而且白领的饭碗也堪忧。今年2月份,搜狐新闻正式发布第一篇由机器人撰写的新闻,据说,这个系统可以比传统人工编辑提前5-10分钟发出市场消息。谷歌围棋计算机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在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胜出,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达美乐比萨公司的聊天机器人允许客户通过Facebook Messenger订购比萨,伦敦时装周的Burberry聊天机器人帮助客户订购他们在时装秀中展出的产品;聊天机器人正帮助品牌营造有趣和创造性的品牌互动体验。
 
 
 
“在有限的领域,机器人的智商大于人的智商,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而且机器人‘智商’的进化速度比人们想象得要快很多,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人工智能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日本德岛大学教授任福继说。
 
 
机器人时代到来了,你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当各行各业都陆续引进了机器人时,人们不由惊呼: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到哪里找工作?
 
 
对此,长泰机器人CEO杨漾称:“机器人和人类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崛起中的工业机器人并不会完全取代人力,未来将呈现的是人机融合状态。”
 
 
这与美国Rethink Robotics公司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的想法不谋而合。“机器人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提高人类的劳动效率。”他说,多年来低成本的劳动力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但现在中国劳动力廉价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口结构也正发生改变,工业机器人将在中国制造业大有可为,比如一些简单枯燥、重复性的工作就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而人从生产线上替换下来后,可以更多地从事产品研发、设计等更复杂、更需要思考的工作。
 
 
 
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树新看来,机器人发展的方向是与人类趋同,未来它在逻辑性推理、承担繁重工作方面或许能够应对自如,但它的情感还处在有限领域,这要花更长时间去改进。机器人的未来是将更多年轻人从体力劳动中释放出来,从事脑力劳动。
 
 
机器人的未来 
 
 
产业热即资本热。无论是国家扶持资金、市场化运作的国有风投资金(例如“国新基金”),还是众多的民间资本,纷纷将视线投向机器人产业。我国已建立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这是“中国制造2025”主要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现在我们不缺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人才。”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表示,机器人是个跨学科行业,包括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等,中国机器人产业要发展壮大,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紧盯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在基础研究、加工工艺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认为,未来,机器人将有三大特征,一是机器人与环境的共融,二是机器人与人的协同,三是机器人与机器人的共融。将来,机器人可能有多模态传感,会更加理解人类需求。以前研制的都是刚性机器人,而人与机器人的协同则涉及刚软机器人。
 
 
 
从大的趋势来说,智能感知系统将广泛应用到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在将来的智能机器人时代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该领域中,视觉已经开始实用化。
 
 
日本德岛大学教授任福继,智商情商兼备的机器人即将在15年内出现。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段坎坷之路,下一个机器人的冬天可能将出现在五年后,届时,超乎想象的产业热情将消退,许多AI及机器人公司的倒闭,相关研究机构的萧条,可能会使产业推动者失落。但是,那些有准备有头脑的、潜心钻研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公司,将在严冬之后迎来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