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这组数据,百胜看了会流泪,阿里看了会偷笑

 经过百花齐放似的全面爆发之后,网上外卖的行业形态已经越来越成熟。近日,饿了么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了一份大数据,据这份报告显示,2016年的外卖市场不仅百家争鸣,连锁餐饮品牌更是大放异彩。

报告指出,2016年是连锁餐饮品牌纷纷进驻外卖平台的关键一年。以饿了么为例,从一月开始,全年连锁餐饮品牌进驻增长率就直线上升,销量应着商家入驻不断攀升。其中,中国人熟悉的洋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更是居于销量排行榜前三。

据了解,肯德基入驻饿了么以来,平均每月交易额增速在10%以上,与线下的发展迟滞形成鲜明对比。联系上半年的脱华事件,不知道百胜此刻是否在后悔,但注资肯德基的阿里肯定是在偷着乐了。

线下发展迟滞,洋快餐线上另辟蹊径

其实百胜急于摆脱在华产业并不难理解。相比看客的唏嘘,作为亲手创造肯德基的百胜,心酸大多不为人知。作为中国人心中最早的洋快餐,肯德基也曾繁荣一时。

自1987年进入中国后,洋快餐在全国城市繁华地段迅速开花。到2016年2月,大陆肯德基门店超过5000家,百胜旗下必胜客也超过1600家。但是时移世易,现在中国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一方面,中国门店价格飙升,人力成本高。另一方面,中国餐饮花样越来越多,洋快餐的品牌地位迅速下滑。商人以盈利为天职,放弃百胜中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在短短几个月后,洋快餐搭上线上外卖起死回生。只能说,中国市场,只有中国人才能看的透彻。

其实肯德基的现状何尝不是中国餐饮的缩影。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还有一句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餐饮在经历线下门店迅速扩张期后,已经进入滞缓阶段。而近年来,餐饮O2O迅速崛起,门店为了在有限的店面里创造更多价值,线上外卖的途径必不可少。

外卖成国人就餐“第三条路”,不做外卖等于放弃30%交易额

上海某演艺公司练习生,2016年全年外卖订餐达1292单;广州某文化创业者,在饿了么全年消费12万;上海某老总为公司全体员工订1038份煲仔饭,单笔订单价格35297元。这些例子正管中窥豹一般,透露出外卖在民生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叫外卖”在继“在家做”和“出去吃”之后,已经成为中国人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

外卖用餐不仅填补了“在家做”和“出去吃”的用餐缺陷,更重要的是抓住了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痛点。年轻人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喜好上,就餐这样的生活琐事对他们来说自然越方便越好。于是,根据他们的需求,网上现在不仅能订餐,还能订鲜花、水果、零食、生鲜等,更由此衍生出足不出户的新新群体。

线上外卖渠道繁多,为什么连锁品牌唯独钟情饿了么?

外卖既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餐饮行业自然不可小觑这块市场。饿了么COO康嘉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商家不做线上外卖,相当于主动放弃30%营业额。

在这种大背景下,拥有众多优势的饿了么就成了餐饮行业,尤其是连锁品牌餐饮市场上的香饽饽。

首先,饿了么有天然流量优势。目前饿了么覆盖1400个城市,平台用户量过亿,日订单超过900万,流量之丰沛不用多说。加上阿里与饿了么战略合作以来,手机淘宝和支付宝为外卖平台直接导流,相当于将入驻商家直接推荐至全国消费者面前。

其次是饿了么的运营能力。除了品质和服务,运营就是玩转网络营销的关键。如何提高消费者下单频率和客单价,这里面都是运营的学问。除了几乎每天换一个花样的大牌营销活动,饿了么根据用户画像大数据制定的红包营销策略,在刺激用户消费上也是效果显著。

(11月18日肯德基宅急送在饿了么上的大促,引起朋友圈热转)

最后,是饿了么的商家服务能力。建立有菜、蜂鸟和饿了么三大平台。从C端交易平台、即时配送平台和针对中小餐饮商家供应链服务的B2B平台全面发力,彻底打通互联网餐饮的上下游。

由此,连锁餐饮品牌才趋之若鹜。而消费者也在达到一定数量级后进入群聚模式。

有了规模,初心更重要。外卖平台在经历跑马圈地之后,已经进入到拼服务、品质和产业渗透能力的新时期。消费者从浏览到购买或许只需要轻轻一点,而平台背后的服务能力却决定了整个购买流程的体验。饿了么的迅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从技术、商业模式及多元化的服务上做好准备,才能进而发展外卖O2O的更大价值。

附《食知有味·2016在线外卖消费大数据洞察》全文:http://cbndata.com/report/91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