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你的问题不是自卑,而是….

 前两天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叫《自卑者贾跃亭》。

 

我其实很不想听到关于这家公司的事情,因为过去一年多相干不相干的人都在讨论乐视怎样怎样,就好像它是隔壁老王、和你真的有一毛钱关系一样。

 

 

耐着性子读完后对朋友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讨厌和我不熟的人评价我。所以我他妈特别讨厌这篇文章。”

 

1、我和你熟吗?

 

一日咖啡喝多了闹起失眠,从深夜辗转至凌晨四点都无法入睡。在冬夜半明半灭微光中盯着头脑里那根不肯放松的弦——它有节奏的咔咔咔提醒着:明早还要起床上班,明天注定是痛苦的一天。

 

绝望中拿起手机发了条朋友圈:失眠真是成年人最痛苦的事有木有?

 

早晨7点半,我面如死灰的挤在地铁里刷朋友圈底下的回复时,其中几句赫然是:“你要是结个婚就好了”…….“快找个男朋友吧”.……..“哈哈,文艺女青年的病只有结婚可以治。”

 

“治毛线啊治”,我喃喃自语的合上手机,“你下午五点喝咖啡你也失眠。”

 

年前和朋友一起旅行休假。谈起这一年的辛苦与辛酸,狗血与鸡血…….同时也有成就和成长。

 

朋友激动的跟我说,“你真是成熟了。几个月前某某某看你的朋友圈还跟我说,阿聿还是不是过得不开心啊,要不然咋那么多感慨。”

 

我懵逼的想了半天才记起某某某是几年前吃过一顿饭的圈里人,瞬间忘了自己已经成熟这件事,语调更是高了八度:某某某谁啊,我跟她很熟吗?她凭什么评价我?

 

“还特么说我‘还’是不开心,”我忿忿的想,“明明我昨天还转发了超级无敌正能量的”——

 

 

2、别假装了解我

 

试图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了解他的性格,是一件很傻逼的事情。

 

因为有一种人类社交必备之杀器叫“分组”。你可以尽情换各种姿势来展示你装逼与low逼的人生,你可以温情脉脉的熬上一锅鸡汤,也可以豪迈的泼出一盆狗血;上一秒你是高唱主旋律的好员工,下一秒可能就是低趣味的八卦爱好者…….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叫“目标人群”——你想对着谁达成某种信息传递的目的,分个组就可以了呀。

 

 

高能提示:记性不好的要适可而止。毕竟乱入很危险,发帖要谨慎。

 

 

一个公司的发布会与一个人的朋友圈有本质区别吗?

 

看完十几场发布会就断言贾跃亭自卑以及乐视如何如何,与看完几十条朋友圈就写一篇《如何通过微信好友圈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的行为一样,都是一种病,得治。

 

这种病叫做假装你很了解我:

 

我失眠了就是因为我没结婚/没找男朋友?

 

我今天心情不好你说我负能量爆棚?

 

他抿个嘴、挥个拳,表现出眼泪或者愤怒就是自卑?

 

 

努力准备公开演讲、渴望大家认同也是自卑?

 

勤修苦行、别人说话时不插话也是自卑?

 

……..

 

还不算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卑的…….咱的一生就是由卑下处境向优越地位的运动。”

 

 

我擦得嘞,我怎么一不小心就被自卑了!

 

你才自卑,你全家都自卑!

 

3、你的问题不是自卑,而是攻击性

 

这就是时代里一场发布会、一条朋友圈以及一篇所引发的血案:来啊,互相伤害啊。


 

 

 

知乎大神对这种攻击性社交总结如下:

 

其一,观念不同的人们非常容易表现出对立甚至是敌意。当然你根本没办法理解贾跃亭他颠覆世界的想法——因为你可能连理解我昨晚为什么失眠这件小事都做不到。

 

其二,虚拟社交时代,人们即便直接甚至过份的攻击对方,往往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于是他们会比现实中的自己表现出更大的攻击性:

 

你有没有细查就连自己都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你特别反感的,也许恰恰是你特别缺失的?你是否根本不介意伤害了一个陌生人,因为你根本就无需承担责任?

 

那个虚拟世界里的你,是否更加残忍、偏见和冷酷,对着一个陌生人发泄你极端的感知?

 

4、怎样才是对待自卑的正确方式?

 

自卑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它不过是一种自我与外部评价差异的产物——它其实是一种非常隐私的情绪:当你爱一个人会自卑,太向往一样事物也会自卑,你看到太完美的面孔也会自卑……..

 

它什么时候成了人生的通行证与墓志铭?

 

最后,我反而被这篇《自卑者贾跃亭》里的一个细节打动:“贾跃亭……..很内向很腼腆,喜欢和自己亲近的工程师或者自己人呆在一起,不喜欢与人公开讨论或争执”。而当有记者采访他和高管时,他也尽量让高管多说,自己很少插话。

 

当一个人拥有相当的权势、财富和社会地位后,依然能够照顾别人的存在感、情绪和感受,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值得铭记的美德——

 

很多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记者的时候,因“两会”之机见到读书时就崇拜的偶像、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常振明时,以瞬间秒生的自卑心战战兢兢的去约访。结果他因为会议马上开始而婉拒了,而且他似乎连名片也没有随身带上一张。于是我只好放下自己的名片沮丧的退到一旁,打起精神抬头看时却惊讶的发现他站起来径直走到我面前,将刚刚手写的联系方式和助理电话双手递给我。

 

从那一刻我相信,这些能够在商业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企业钜子身上,一定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能力与品质。当然,他们也要付出代价——“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


 

 

 

而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对自己不确定的人与事保有基本的善意。陈春花教授说过:不要被自己的感官所蒙蔽,不要以自我经验来看世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成为检查者和判断者。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