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互联网甚至在加剧供需矛盾,“握起来的手”才是未来?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秦海林博士在3月18日撰文谈到智能制造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和传统经济的问题时曾详细阐述海尔COSMO平台所起到的作用。当时在那篇文章之中,秦海林博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供求矛盾、按需合理定制”。在他看来,按需生产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反观这几年的互联网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甚至在加剧供需矛盾,看不见的手过于疯狂,看得见的手又相对滞后。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帕勒咨询公司罗清启则是提出,“握起来的手”可能才是重构互联网供需,缓解供需矛盾的未来。

互联网甚至在加剧供需矛盾,“握起来的手”才是未来?

为什么说互联网甚至还在加剧供需矛盾

互联网企业往往会存在一大错觉——我们拥有先进的商业模式,可以打破市场和价值规律。这种错觉在过去的几年几乎是行业的“主流思想“。

这种“主流思想”建立在资本的输血之上,常见的一些观点有,把低价当成理所当然,把补贴当成市场常态。无论是外卖、网约车乃至现在的内容创业领域其实都面临着这一问题。不过,在资本激素下的刺激永远不可能是常态,互联网行业本身也会回到基础的价值规律之上。

我们一直认为,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很多时候本身是不创造实体财富的,它更像是一辆运输工具,把各种资源进行勾兑,加速资源之间的对接。这是互联网行业非常普遍的一个规律。

在网约车市场尤能发现这个问题,虽然网约车是互联网经济,但是市场供给者是一个个个体,因为供需矛盾涨价平台也无法控制。所以你会看见,在今年春节期间,网约车平台上的出租车价格水涨船高,供不应求。

如果再仔细去看其中的市场供需就会发现: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重构更多是在一个存量的市场展开再分配,而非扩充市场的供给或者需求。

打个非常简单的比方,我们假设北京一共有八万辆出租车,通过线上打车的方式让部分人更方便地打到了车,但这也意味着其他人用传统方式打车会更加不便,因为你的供应和需求没有发生总量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也无法抵抗经济规律。某些时候,互联网甚至还在加剧供需矛盾,前几年虚火的O2O如此,如今虚火的内容创业也是如此。在拥有补贴的市场,市场一拥而入,同质化的产品、服务不断出现;当资本撤出时,则一涌而退。这造成的结果只会是社会自愿的浪费。

所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仅仅只是重建效率,让你的速度跑得更快,但要注意的是速度更快,如果跑在错误的轨道上,危险也会来得更快。互联网某些时候甚至在加剧供需失衡。

互联网不仅仅要重建效率更要重构供需

互联网加剧供需失衡在过去几年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过,这种失衡更多体现在重建效率的这个层面上,但如果从重构供需的角度去思考的话,会发现将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俞永福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谈到这样一个观念——“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在他看来,重建效率和重建供需它的经济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观点其实阐述了马云经常说的DT时代的核心内涵:

大数据依据用户需求的差异性特征,重构了供需,实现了接近于理想的社会沟通形态,商业会朝着定制化方向发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优化供需,并且有效控制成本、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类似的观点吴伯凡也曾经展开过论述。在吴伯凡看来,互联网需要撬动实体经济。“互联网+”是在加“需求”。人类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是“技术+需求”,需求从来都有,而技术却是阶段性的,当需求不变而技术在变的时候,它的产品形态和服务形态就会发生变化。现在互联网成为了技术,“互联网+”其实就是用互联网手段去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正如秦海林博士博士所说的,人类社会已渡过全面供不应求的阶段,进入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的阶段。当前,我国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主要矛盾已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

在工业生产领域,这个问题尤为严重,过去欧美经济体中周期性的危机起核心原因就在于生产和需求不匹配。不过,在秦海林博士博士看来,海尔推出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OSMO平台恰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应对这一问题。

因为COSMO平台是一套“工厂的工厂”,可以为不同层级的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个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数据变得更加精准,工业生产可以逐渐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按需生产带来的视角变化下,电器可能会成为获取用户信息的窗口,而用户会成为数据的来源。

一系列的工厂围绕着COSMO平台的数据以及解决方案对市场进行感知,当消费者产生需求时,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展开生产。因此,COSMO平台正在推动工业生产从解决供求矛盾到按需合理定制,按照需求合理地供给。供需矛盾也在这种相对可以预见的环境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新的供需关系可能是“握起来的手”?

说起供需关系,我们时常会想起经济学中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得见的手”,另一个则是“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往往指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看不见的手”指的则是市场的自发调节。在经济学领域,“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以此构成了市场运行的规律。

但是要知道,企业往往是无法对市场供需进行判断的,所以在过去,企业的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市场信息对于企业而言,越来越透明,一种名为“握起来的手”的新供需关系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帕勒咨询公司罗清启曾经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解释,“握起来的手”指的是供给与需求的总计划性的准确性的对接,这种模式的特点不再需要去产能或者去库存,供给和需求的错位在微观制度设计上就已经去除了。海尔的COSMO平台恰恰是在微观制度上展开供给和需求的对接,防止体系内其他企业盲目生产,让企业的行为得到数据以及市场的指导。

互联网甚至在加剧供需矛盾,“握起来的手”才是未来?

对于国家层面而言,过去庞大的数据体系无法预料,但当一个个的微观制度能够自发根据市场规律展开生产时,顶层建筑层面的市场风险也随之大幅度缩减。

所以可以预料的是,对于企业而言,在未来市场调研-批量生产-渠道销售的传统模式被倒置,基于互联网的C2B、大数据、P2P诸多模式,反倒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对接变得更可控,更精确。

不难理解,为什么张瑞敏在去年年底会谈到,不要把供给侧改革改革单纯地理解为宏观调控政策,企业要把它当成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市场机遇来对待。因为供给侧改革虽然是国家层面的一个理念,但对于企业具体执行来说,其实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展开深入的思索。

在这种大环境下,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这种说法在今天逐渐失效,“握起来的手”用平台形式把供应和需求确定在一个组织内可能才是未来。海尔恰恰是在构建一只“握起来的手”,在经济学规律上探索着互联网制造业的无人区。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