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裁员10% “聚焦”的魅族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新阶段,随着中高端用户的抬头,几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竞争的动向,逐渐从圈用户向着竞争中高端市场,提高自身盈利方面发力。在2016年魅族完成了2200万部出货量阶段目标,魅族的Flyme用户数量也首次突破了5000万。此时,一则魅族第一季度裁减10%员工的新闻,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裁员背后:高速增长的魅族面临再次转型

 

年初华为裁员被热议,原因无非是2016年华为整体呈上升趋,反常的裁员引起公众极高的关注。近两年,魅族从引入阿里等财团战略投资后,获得极快速的增长,逐渐从年销量几百万的中等体量,向着破两千万出货量的准巨头迈进。此时的10%裁员,预示着魅族2017年将有大的战略调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魅族相关负责人了解:“裁员10%的说法的事实,主要是因为公司进行人才结构优化,优化组织结构是比较正常的一个人事行为,只不过从去年的5%提高到了10%。”其实,从去年开始魅族就已公布了裁员10%的消息,被裁撤人员会根据劳动法提供合理的离职补偿。从对方的回应来看,2017年魅族依旧会施行铁腕的战略执行,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型。

整个2016年魅族“马不停蹄”,多个产品线扩张、频繁的新品发布会、持续推进的线下布局等全是大手笔,每一项拿出来都是巨额投资,但魅族还是在2017年年初宣布已达成盈利。现在的魅族无疑已经是国产智能手机里当之无愧的“大厂”,高速扩张在带来高增长之外,难免会带来人员臃肿的弊端。

2012年英国苹果零售店大幅裁员曾引发全球多家科技媒体的报道,不过后来苹果中国市场的强势发展势头,回应了所有质疑。科技企业想让增势沉淀为胜势,砍掉劣势产品线,将资源集中优势产品,是所有从“大”到“强”的长青企业必由之路。这也是所有科技公司每年都会采取末位淘汰制度的原因,只是此前多数公司都采取否认和不回应策略。

要想了解魅族2017年要做什么,分析了其多位高管的回应及创始人黄章所透露的信息,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端倪。

 

IPO有关?魅族2017有哪些新看点

 

2016年伊始魅族创始人黄章现身公司年会,提出了“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的计划。从彼时就已为今天的裁员埋下了伏笔,此次裁员是魅族组织结构重大调整的体现,通过精简队伍,可以有效提高魅族自身的执行力,这些将为魅族备战IPO提供保障。

2017年初的媒体沟通会上,魅族副总裁李楠表示,新的一年里魅族将以黄章所提的“踏踏实实做产品,老老实实做营销”为方向,对产品更加“聚焦”。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也曾说过,2017年将集中打造明星机器。总结下来,魅族三位大佬在不同的时间里都传达了一个信息,聚焦明星产品。

如果说,2016年高速增长的魅族有什么遗憾的话,除了因为上半年投入过大拉低全年盈利外,过多的产品线也是问题之一。据统计2016年魅族发布了14款手机,逐渐形成魅蓝系列、MX 系列以及 PRO 系列三大重要产品线,这其中几款明星产品撑起了销量,而一些特色不明的非核心产品,更像一种试探细分市场的投石问路产品,当明星机器阵营逐渐清晰后,砍掉模糊的产品序列在情理之中。

试错完成后,备战IPO就成了重中之重,据魅族负责人向有关媒体透漏本次裁员也是为IPO做准备,“公司准备上市,在人力资源成本、产品销量、市场投入上都有新的考核指标,人力调整方面主要是结合人力结构的饱和度,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做出的调整。”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2015年、2016年,魅族的扩张虽然有遗憾,但无论年销量、Flyme用户数量,还是用户的活跃度都有所增长。尤其是去年智能手机厂商最重视的线下布局方面,通过两年的疯狂扩张,如今的魅族已拥有2300家专卖店,17000个形象销售店,超过60000个形象销售网点,这些扩张期夯实的硬实力,将是2017年魅族实现新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而且随着与高通关系的解冻,已占总销量10%的海外市场也成为其增长的新变量。

如果只是浅显的从裁员层面去理解这家拥有独特文化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显然是片面的,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取长补短,魅族的未来依然让人期待。继阿里之后,2016年魅族又引入了天音控股作为股东,证实资本方仍旧比较看好魅族,只待今年魅族把盈利的盘子做得更大,即可顺利A股上市,这将使魅族进一步蜕变,成为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里的又一佼佼者。

 

科技行业裁员潮 做减法成了共识

 

华为无疑是中国科技企业的标杆,除了全球500强的身份,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龙头的身份使其成为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年初华为裁员风波,引来业界广泛的争议,行事雷厉风行的任正非并没有照顾“公众情绪”,一句华为不养吃白饭的人振聋发聩。显然做科技不是做慈善,业绩才是硬道理,这也是在大众普遍同情弱者的舆论导向下,任正非敢于如此直言不讳的底气所在。

其实,裁员一词已是科技行业“普遍现象”,通过裁员进行内部优化、避免“大公司病”、提高效率、推进变革不仅中国企业如此,国外科技巨头们也一样。阿里称“拥抱变化是核心竞争力”,华为CEO在年会演讲时说“要优化人员结构,对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对内开展不合格调整。”国外英特尔、IBM、微软、甲骨文等诸多公司都有裁员的常规。

2016年底,曾有媒体专门做了一个全球科技巨头裁员名单,2016年4月英特尔裁员1.2万人,8月思科裁员5500人,10月惠普裁员3000人。从去年相关公司财报上看,这些公司依然是全球科技巨头里盈利实力强盛的公司。2016年英特尔净利润达到103亿美元,2016年思科Q4净利润为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亿美元增长21%,惠普2016 Q4虽然净利下滑,仍高达4.92亿美元。显然,科技公司裁员现象,并非完全像媒体渲染所言。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的把裁员就和盈利划上等号,因为业绩下滑裁员也是原因之一,但我们应该以理智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科技企业的发展脉络。通过裁员进行内部优化、避免“大公司病”、提高效率、推进变革,俨然已是全球科技企业的共识,过度的解读将之与负面评价捆绑,只会为企业正常发展带来困扰,抱有善意的解读,才是对中国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应有的态度。

 

2016年魅族获得天音控股的投资,表示着资本方的看好。虽然经历了前半年的亏损,整个2016年依然实现了盈利,而且与高通纠纷的和解,及考验智能手机未来增长基础的线下渠道的布局,都是魅族在扩张期沉淀下来的优势因素。2017年轻装上阵的魅族,在高层更务实的聚焦下战略更为清晰。裁撤臃肿人员,集中优势人力,将技术专注于明星产品上,都是正向的讯息。

在前两年曾创造数量增长奇迹的魅族,经历此次大厂转型的洗礼,2017年将拥有着更为让人期待的未来。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