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知乎上线“想法” 背后:微博们的焦虑与知乎的野心

 在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之后,知乎也要来抢微博的生意了。近日,知乎“想法”上线了,而且顶替了原来“发现”入口的位置,正式上岗。

而此前,今日头条也为头条用户在App里开辟了一块微博领域即“微头条”直接与微博交锋,8月中旬微博终于怼上了今日头条:不准头条抓取内容。知乎的“想法”以及今日头条的“微头条”,都是瞄准了微博最擅长的“短内容生产”领域,至此,一场三国杀正式上演。

知乎上线“想法” 背后:微博们的焦虑与知乎的野心

“想法”看似是知乎对知识场景的“尝鲜”,但深究起底之后会发现,其中暗含了其无穷的战略野心。而“想法”的上线,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扩充用户规模,“想法”欲抗衡微博头条?

“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对于知乎“想法”,微博CEO王高飞似乎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就在想法内测没多久,王高飞就似乎暗示这项“尝鲜”并不适合知乎。

乍一看,新上线的“想法”被放到了知乎App下方导航栏的位置上,点击进去发现这俨然就是一个翻版的“微博”,不同的是,想法奉行“单层平行结构”,无论怎么转发,只能看到上一个评论者的内容,而且内容不被折叠,文字完整保留。

很显然,想法继承了知乎的“问答基因”,每个话题的转发或评论,其实都是一次高质量的问答、高质量的社交,内容完整自然更易于传播。

此外,知乎产品经理孙妍在一个问答下是如此阐述想法的定位:“在知乎,知友之间的的关系大多基于共同的兴趣形成,在这样的关系氛围下,形成认真、专业的讨论更加自然。”所以间接地说明了“想法”与微博的不同点:以专业兴趣为主,形成强社交属性,不会晒中午吃了什么。

“想法”的推出,不难看出知乎对于短内容的重视,在降低了内容创作者的门槛之余,也降低了问答互动的需要具备的专业性。通过即时短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引流反哺盘活问答。

就像微博的“头条文章”和“微博问答”一样,知乎推出想法的目的也是一致的,只不过微博是由短入长,而知乎刚好相反来由长入短。

知乎上线“想法” 背后:微博们的焦虑与知乎的野心

不过,从量级上看,知乎还远不是微博或者今日头条的对手。但从知乎推出“想法”来看,一向来以专业、兴趣为定位,以强关系、强社交为纽带的知乎,似乎也有放开门槛的嫌疑。随着门槛的降低,想法自然将吸引更多专业以外的用户与流量,反哺知乎问答板块,对于微博或者今日头条来说无疑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重视碎片化信息流,打造社交战略的延伸

“估计是看微博和头条相争,坐收渔翁之利。”在一条知乎问答下,一位网友关于“想法”的回答。

但很显然,知乎在这个两家大战的节骨眼上推出“想法”,仅仅只是凑巧而已。从内容平台的发展趋势看来,碎片化信息流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无疑,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都已经习惯了通过书本、门户网站上汲取大量的十分全面信息流组成我们日常的逻辑认知。但是这些全面的信息流耗费了用户巨大的时间与精力,高速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大而全的信息流已经逐渐被用户所摒弃。

许多平台都认识到了碎片化信息流的重要性,虽然一开始它是片面的,但由于获取方式的轻松与简便,逐渐被用户所接受。随着发展,像知乎、微博上的有些内容不仅体系化,甚至晦涩难懂的地方解释得比书还要详细。用户逐渐形成了从微信、知乎这样的内容平台上汲取信息的习惯。

在这一块上,知乎无疑是做的最成功的。许多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流被严谨的加以分解,置于不同的问题环境下,碎片化的呈现给用户,用户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够很便利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获取相关的需求信息。

而社交关系就在汲取碎片化信息流的过程中衍生。知乎的社交远比微博、微信朋友圈更加开放,用户一问一答、相互关注、相互讨论之间也形成较为互信的强关系,令社交属性凸显。

所以,想法无疑是知乎社交战略之下一个新的延伸。就像知乎CEO在站内回应说的:“短内容创作场景很有价值,知乎肯定是要做的,把发布端和阅读端做好,其他都不做。”因此可以看到知乎对于“想法”的定位是短内容创作场景,目的是要降低专业门槛,形成更好的讨论氛围,强化“问答”的社交属性,在这一点上足矣引发微博的焦虑了。

知乎上线“想法” 背后:微博们的焦虑与知乎的野心

在短内容创做的场景下,提供给了用户更多的创作自由度,从而降低知识分享的门槛,沉降定位获得更多的用户的加入。知乎从一开始定位是互联网精英的问答平台,随着领域的扩大,门槛的沉降,如今的知乎已经揽获了8400万注册用户数,虽然与微博的1.5亿,今日头条的1.2亿注册用户数相比,体量上依旧稍逊,但知乎在这个时候推出想法,意在将门槛再次沉降,强化社交属性,从而吸收更多新群体的加入,并培养用户粘性,大部提升用户规模。

显然,知乎在这个时间点加入“战争”推出想法,无疑为与微博、今日头条进行抗衡提供必要的战略布局。

新场景赢面有多大?

“想法”的推出从知乎的整体战略来看,无疑能够为其带去很多可预期的机遇:

短内容的创作,大大降低了专业门槛,门槛降低了自然吸引到许多用户加入创造多样性的内容,平台的可看性将被大大提升;

而对于许多并不在乎冗长专业内容的“草根”用户来说,场景化轻松化的信息将大大吸引他们的关注;兼容短视频,让平台内容更生动,信息量更大。这都意味着有更多的用户,愿意在知乎上停留更长时间。

虽然赢面很大,但依然伴随着不小的挑战。一部分舆论担心:“这会不会是下一个微博。”从互联网精英社区,到全行业全覆盖的内容平台,再到轻社交空间的延伸,这似乎会消耗知乎的“调性”,也会给知乎带来用户体验变差的可能。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究竟在“想法”上应该分享些什么,知乎可能还需要一些引导。

“两年半以前李申申问我:知乎用户有自己的朋友圈会带来什么?我说会有新的信息流动及新的交互关系。这个想法一直没推进,直到今年...假如当时就做了呢?”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在站内的这一段话,似乎在感叹“想法”推出的时间点略晚。

但所有的为时已晚其实都是恰逢其时。知乎在开拓知识分享场景的一个尝试,在给知乎带来更多可能的同时,也意味着微博、知乎、今日头条围绕内容的三国杀,才刚刚开始。

科技说说,说说科技。曾荣获2015年度新锐自媒体、2016年度最佳自媒体、2016年度媒体训练营媒体之星。目前专栏平台阅读量已超过一亿。文章转载及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lilyliu1701。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