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共享护士”悄然来袭 好处虽多问题也不少

文/森沐梨   GPLP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风靡,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共享睡眠、共享洗衣机等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近期在山东、福建等地又兴起了“共享护士”。这个共享护士和所谓共享女友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享护士”实质是通过APP打通病人及病人家属和医疗服务间的传统壁垒,让病人坐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传统的医疗服务

用户通过手机相关医疗APP下单,就会有专业护士上门服务,例如上门打针输液、上门体检、上门推拿、导尿等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亿人,其中不少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护理;在住院病人当中,不少人出院后仍需延续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因此,大众对护士上门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

通过“共享护士”模式,患者减少了去医院排队、挂号、缴费等时间,无需家人陪护,还能可以大大缓解紧张的医疗服务资源,方便又省钱。对于护士来说,也能通过“共享护士”服务实现技能变现的机会,增加额外收入。这样的服务,应用前景自然十分广阔。

不过,对于此类服务,虽然提供看起来很方便的服务,也并非没有担忧,众多的忧患都集中体现在安全性上。比如,有的护士明知上门抽血属于违规的诊疗行为,还是接了私活;再比如,“美白针”本来就属灰色医美服务,是正规医疗机构所禁止的,但很多“共享护士”却堂而皇之地提供这种服务。

护士的护理服务,本质还是医疗服务行为,它性质不同于普通上门家政服务。比如正规医院的输液室会有严格的验药、配制程序,以及医生值班和抢救设备等,这是“共享护士”所不具备的。

而且护士上门还是一个未普及和接受的模式,护士上门服务还需进一步确定行业规范以及风险规避制度,比如护士与网约平台签约是否合法?护士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病人的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医疗有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如何应对医患纠纷?护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证?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法律制度上来说,“共享护士”做兼职,在执业医疗机构之外提供医疗服务,本身与现行的护士执业制度就有抵触。

就目前来说,“共享护士”尚未发生严重事故,各方都是实际受益者。但是,万一发生医疗事故,就可能出现法律责任不明的问题,到时倒霉的还是患者本身。

当然,对于“共享护士”这个新兴行业,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也需要看到“共享护士”背后群众的正当诉求。对于老人来说,如果能有上门服务的“共享护士”的确是一大惠民之举。对于护士来说,也通过“共享护士”服务体现自身价值。

不过还方面还需要加强监管,在准入、保险、平台责任等多方面加强引导和规范,使得这一种新型医疗模式真正造福于民。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