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请问今日头条:要强奸多少次原文你才肯收手?

昨天不少人被今日头条的这个弹窗刷屏了。

文章认为,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少年儿童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势在必行,尽管各部委文件一道又一道,媒体的批评一篇又一篇,但是腾讯等大游戏厂商对此似乎无动于衷,几乎没有任何改正动作。该文随后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

“新华社评论”被指公关策划黑稿

但此后不久,就有网友指出其中的问题。科技专栏作者@俊世太保发现,在新华网官网上的原文里,并没有责编,“很明显并不是新华网官方写的社论”。他再观察其他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只有今日头条推了这篇文章。他认为,这很明显是一篇公关策划的黑稿,然后把来源洗成“新华网”。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风云榜”撰文称,被今日头条客户端弹出的这篇文章原标题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既没有批腾讯,也并非新华社发布。今日头条在做弹出和推送时,标题却明显有所指向。

除此之外,这篇发表在新华网上,题目为《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的稿件出现了多个版本,有的版本带新华社电头与日期,有的版本不不带电头日期,但蹊跷的是,这篇文章的发稿编辑却没有署名。

无论是新华网还是其他商业门户,稿件下方留下发稿编辑姓名是网络媒体的行业规范之一;新华网作为权威网媒,从来没有一篇稿件没有署名。

腾讯公关总监回应:友商,别那么迫不及待嘛。

昨晚21:24,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微博上回应称,“奉劝友商,别那么迫不及待嘛,改标题,改来源,全网推送,你还有什么做不到?!”

此外,在微博中张军还称“新华社专门报道了腾讯在贵州的数据中心。请注意,这个是有电头的,货真价实。”

网络平台内容监管引发公众忧虑

张军的回应和上述网友的质疑不谋而合,该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平台内容规范的忧虑。一个用户群庞大的网络媒体,篡改了原文的主旨和焦点,甚至冠以新华社的名头,并向用户强行推送,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危害让我们细思极恐。

早在2015年,为有效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国家版权局就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通知》明确表明,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抛开今日头条和腾讯之间的商业纠葛,如果今日头条所推送的是涉及更广泛公共利益的内容,此般篡改和冒名发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对于标题党的做法,我们深恶痛绝,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严令禁止,而这种行为再通过强势的网络平台进行推送,其危害更是被呈几何级别地放大。

用户越广泛的媒体,其作恶的危害越大,其监管越要严格。

在这里,我们也想向今日头条发问:要强奸多少次原文你才肯收手?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