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再读美团招股书:酒旅业务死于外卖之手?

再读美团招股书:酒旅业务死于外卖之手?

 

6月25日,美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显示,美团2017年交易用户数3.1亿,交易金额3570亿元,营业收入339亿元。不过2015年至2017年,三年累计净亏损141亿元。此前,王兴曾多次表示,只要是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都会去做。但是,这个“美好”的故事,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高频限制低频 酒旅死于外卖

招股书显示,美团酒店预定业务80%的新增用户来自于即时配送及到店餐饮交易用户,看似“高频带低频”有了效果。但有外界分析人士认为,在巨额损之外,美团过于集中的本地化服务,已经悄悄地将酒旅板块封死,“天花板”已经提前来临。

酒店和旅游天生具有很强的异地消费特征,大量美团引以为傲的长尾餐饮外卖人群,与机票酒店度假人群并不匹配。目前酒旅业务以低星级酒店为主,兼顾周边游门票,酒店高频但单价收入不足20元,门票低廉但无法保持盈利。

同时,价格敏感的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占据了美团用户的大半,也决定其缺乏黏性,美团想要形成稳定而长期的规模效应并不容易,而其扩张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依然高昂。美团用户肖像特点为:忠诚度低,无计划性,粘性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美团酒旅板块的增长。

酒旅业务未能赶超同程艺龙

根据美团单独披露的酒旅数据,2017年达到了2.05亿的国内酒店间夜数和9700万张国内景点门票,这几乎已经是美团上市前拼尽全力所获得的了。

从酒旅数据披露上看,美团耍了一个小花招,巧妙的将到店和酒店及旅游收入合并成109亿元包装给世人。这份成绩单看似还不错,不过如果和现在旅游行业的老大携程,以及即将上市的同程艺龙相比较,那就显得并不那么理想,并且缺乏成长空间。

据分析人士推算,美团到店和酒旅109亿元收入中,酒旅部分估算为35亿元,远不及同期港股IPO的同程艺龙52亿元的收入,更是与携程2017年全年268亿元收入相去甚远。

此前,某业界专家接受《新旅界》采访时就表示,“高星酒店的佣金一般为20%,预订一单携程可以拿到一、二百元,而且用户黏性高,预订低星酒店一单最多赚一、二十块钱,客户忠诚度也低”。

酒店的单价低、佣金少,用户黏性差,决定了美团的酒店业务发展很难再上层楼,更何况在酒旅方面,携程的龙头优势显著,已经占据过半的市场份额,同时美团还要面临飞猪的竞争。

而同为腾讯投资的同程艺龙,则占据了微信端的机票、火车票和酒店预订入口,体量级已经在美团酒旅之上。微信入口的分布,也决定了腾讯也将美团放置在本地消费的定位,而非异地。

持续亏损无尽头

更受到关注的是,美团在招股书中提到,三年累计净亏损141亿元,且公司未来可能会继续产生较大亏损。特别是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仍在亏损,并且还要持续投入,能否盈利仍然是个未知数。

那么美团靠什么盈利呢?目前从公开数据来看,美团涉足的行业包括酒店、旅游、餐饮、外卖、出行、新零售等等。但其中外卖、出行是众所周知的亏损黑洞,只有在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美团有可能向投资人讲述一个可能盈利的故事。毕竟,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占比62%,但毛利率只有8%。而其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占比32%,但毛利率却高达88%。

本地、高频、刚需,成为了美团点评能够不断扩张的核心业务特质。但外卖餐饮遭遇阿里口碑、饿了么,打车和共享单车遭遇滴滴和OFO。简言之,高频服务成了僵局,美团被一群“大财主”围剿。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扭转亏损难上加难。

未来,美团酒旅很可能难以保持增长的态势,“天花板”已经悄然出现。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