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断臂求生,裁员8000后的银隆正在经历生死劫

文/琼凉    GPLP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投资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后,似乎只要银隆有个风吹草动,舆论的力量就会将其推上风口浪尖。难道是因为有了董小姐?又或是作为新能源客车的银隆确实存在问题。就在最近,银隆又有了新的动作。

银隆危机

数据来源:天眼查

 

根据银隆的数据,董明珠投资19.27亿人民币给银隆,并持有股份17.46%。而在2016年便有消息说格力电器曾试图收购银隆,但最终没有成功,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也算是折中的做法。

自年初开始,银隆的消息就屡见不鲜,显示IPO被终止,后又出现欠债风波。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缘故,银隆享受着政府补贴福利的同时忽略了产量过剩的问题,盲目生产却看不见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供大于求。并且银隆生产的是大客车,其客户来源并不像小轿车一样市场需求大。结果就是仓库大量堆积,导致很难在短时间内卖出去。

由于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开始重点鼓励长续航里程的纯电动车、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不再大力发展钛酸锂电池的汽车。不巧的是,银隆制造的新能源客车就属于钛酸锂电池这类即将不受重视的范围。那么未来补贴力度减少后,银隆再不做出改变,依然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公司必定会走向破产。

事实也是如此,据公开消息,银隆的负债已经高达237.67亿元,高负债所带来的直接间接问题也接踵而至。6月15日南京银隆被封,随后曝出员工离职,并且工程费和公司员工工资也一再拖欠。直到今年6月,银隆事件被舆论推上风口,7月后银隆的热度算是稍微平息。

断臂求生,裁员8000

近期,珠海银隆总裁赖信华接受了媒体采访,而对于近期银隆的问题做了一些回应。而在采访过程中赖信华也对公司最近的状况公开发声。

对于银隆来讲,内部似乎已经做出了改变,从而应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赖信华表示:“由于前期缺少市场调研,盲目投资电池生产线,目前已经对一些生产线进行停产。同时也因为前期生产了大量汽车,导致供需失衡,此次停产也是势在必行,之后我们还会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赖信华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公司正在研发新产品,并即将进入试验阶段。

当然,赖信华也公开承认了公司的灰色利益链,其原因也是因为公司给每个每个园区总经理或采购部的权力太大,并表示未来将会加强管理

另外公司还公布了一个重要数据,曾经银隆的员工有1万8千人,而现在已经减少到1万人。关于裁员,赖信华说到:“总体来说,银隆以前1万8千人,现在只有1万人,不但维持了正常生产,生产效率反而还有所提升,并且人员开支也有所减少。另外,公司的应收账款已经较年初下降了45%,相信未来公司将会更好的发展。”

但事实真这么简单吗?

销量不佳是资金紧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与银隆大肆扩张有关。在拿到董明珠等明星企业家的30亿元投资后,珠海银隆开启了快速扩张模式。粗略统计,2017年银隆新能源在兰州、天津、攀枝花、珠海等7地签下了投资规模高达8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而加上这些新规划的项目,银隆新能源在全国布局的产业园区将高达11个。

银隆新能源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李志此前曾对媒体称,由于目前多个产业园同时在建,并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资金未到账,银隆2017年确实入不敷出,总的资金差额为40亿元左右。

但在公交场景下,银隆电池技术的密度短板依旧显现。此前有消息称,广通汽车电池支撑的行驶里程约为30公里,司机抱怨需要频繁充电。还有报道称,由于续航里程短导致各种不便,河北省武安市已经将一些跑乡镇的银隆电动公交车又换回燃油公交车。

或许是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亦或是技术路线的错误选择,银隆激进扩张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逐渐凸显。虽然外界诸多质疑,但董明珠依旧坚持造车,并强调其看好的是银隆的未来。

但是事实面前,银隆的资金链问题,技术方向,企业架构等问题一直冲击着银隆的发展,未来银隆是否能在新能源车行业立足,这个答案越来越迷茫。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