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互联网巨头走向猪圈:养猪会成为一大风口吗?

雷军的话再一次一语中的,站在风口,哪怕是一只猪都能飞起来,这不,猪这次站在风口了,吭哧吭哧的猪叫这回刮遍了互联网圈,科技大佬们成了养殖专业户,打招呼成了“今天,你喂猪了吗?”如果互联网有十二生肖史的话,那猪绝对成了第一名。

去年乌镇大会,丁磊拿出了丁家猪宴请四方后,引起了互联网界的一片哗然,当然,这并不是几个朋友相聚,下馆子自带材料,互联网圈最有分量的一次聚会,丁磊拿出自家猪肉来宴请宾客,肯定不是为了省钱,而自那开始,互联网圈掀起了一阵养殖热潮,这背后,并不是互联网科技转型后的发展开始向传统养殖业过渡,而是科技养殖背后的万亿市场。

养猪,下一个万亿市场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生猪出栏量占全球的54.97%,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43325万头,生猪出栏69961万头,猪肉产量5340万吨,在2016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就已经占到了世界消费总量的50.06%,如此巨大的市场,在迈入寒冬的互联网背景下,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红利入口。

虽然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但却是猪肉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同等重量下,中国的猪肉生产成本要高于美国2倍甚至更多,这使得中国每年的猪肉除自给自足外,仍需进口他国猪肉。

散户养殖,让国内养猪业难以与其他国家竞争,巨头进场,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通过科技弥补成本高昂的空缺,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饲料成本,增大生猪的出栏率。

不同于传统猪肉,互联网的“科技猪”与“生态猪”可以说基于猪肉市场,却又超脱猪肉市场,猪肉市场的价格是几乎统一的价值波动,而 “生态猪”实现了独立的价值波动,就比如丁磊的“味央猪”便卖到了27万的价格,这是普通养殖户不敢想象的价格,其意义在于生态与科技的结合,实现的是人们“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的现实反差。

并且,自“味央猪”卖出27万一头不同于市场猪肉的价格后,猪肉品牌化仿佛打开了养殖业新的大门,当然丁磊的生态猪的猪肉价格只是高于市场价,并非各个都能达到拍卖效果。而这也就足以令互联网大佬们心动不已,要知道,民以食为天,作为猪肉消费大国来说,猪肉的市场非常可观。

丁磊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养猪的第一人,随后,阿里于今年三月份开始入局,AI与养殖业的结合拉开了帷幕,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苛,原本脏乱差的小型养殖场迅速淘汰,当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即将发生变革时,科技的力量,将会改变市场的走向。

近年来,AI发展迅速,在一些实际场景中,AI有着卓越的体现,而在前段时间京东大会上所提出的猪脸识别系统,可以说是AI“别具一格”的应用场景之一,虽然中国不是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第一个国家,但却抢占了猪脸识别的头一份。而猪脸识别最大的用处在于为每个猪设立了独有的档案,将猪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而且,分析出猪的进食规律以及运动量,这又可以提升猪的生长周期和瘦肉的含量,这让人们吃的猪肉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来源以及猪的一生,当然这是在消费者有兴趣的情况,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一下自己嘴里的猪肉生前的样子。

科技养猪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有互联网头部公司争先恐后的进入养猪市场,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科技养猪就可以一帆风顺,最先进入养殖产业的丁磊,“纸上谈猪”八年,可以说养殖的过程并非像多数科技公司想象的这般轻松,虽然养殖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尚未开发,但同样的,以科技公司跨界而来,终究是隔行如隔山,在一片陌生的领域里艰难前行。况且,传统养殖业与科技的结合,本就是尝试,在技术尚未成熟,两者的结合尚未完整之时,科技养猪仍需不断摸索。

众多科技公司涉足养殖业,但真正实现上市销售的,也仅有网易一家而已。但网易的“味央猪”并非纯粹的科技养猪,更多的则是倾向于生态养猪,“味央猪”延长了生猪的出栏时间,提升了猪肉的口感, 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诸多大佬对“丁家猪”赞不绝口,随后,这款猪肉开始在电商渠道开始广为销售。而这背后,是八年来不为人知的试探和质疑,科技大佬跨界养猪,并非想象中那般顺手拈来。

像今年京东大会上所说的猪脸识别系统,撇开技术本身而言,京东金融知乎的官方号回复中就曾列举出了技术应用的困难点。猪的寿命远远低于人的寿命,好动性格的猪显然也不会乖乖听人的话去接受信息采集,曾有数据,京东金融派出20人的团队花费了两天时间才采集到105头猪的信息,而后,采集的数据仍需为单个猪建立档案,这仍是一个颇为耗时的工作。

在京东大会,宣布入局养猪时曾提到过增大小猪死亡率的原因之一在于挤压致死,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声音来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在科技养猪提出后,为的便是通过技术来解放更多人力,以现有的手段来通过声音辨识小猪发出的危险信号并不是夸夸其谈,但科技养猪场的工作人员依赖技术的本身,会否出现同一个养殖人员,看护大面积猪栏情况?以母猪的体重,在极短时间能就可以使小猪致死,而饲养员赶到能否解救小猪尚不能断定。因此,科技养猪是否可以解决当下传统养殖的问题,仍未可知。但习惯了长线投资的传统养殖业大佬们,可能更愿意相信AI技术可以带来养殖行业新的局面。

“科技猪”任重道远

不管是阿里养猪,还是京东养猪,其优化传统养殖业的根本在于用科技改变传统养殖的环节和步骤中造成猪饲养成本升高的环节。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现有的养殖当中,这仍处于一个萌芽状态,而生态“丁家猪”的出栏并不代表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养猪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人工智能养猪的概念由阿里在今年3月份提出,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养猪业的实验,而京东,则是在11月20日敲定进军养猪行业,说起来,2018年才算的上是互联网+养猪的元年。

虽然“丁家猪”也是由互联网公司网易发起的科技养猪,在养殖中涉及到了不少互联网科技元素,但严格的来说,网易养猪更注重的是猪的肉质,丁磊想要做的,是高端猪肉,而并非普通猪肉,这一点,在味央猪的市场价格就足以体现,高于市场的价格,总是有其物超所值的地方。如果非要说“丁家猪”与“科技猪”有何不同之处,那么这中间的差距来自于“丁家猪”是为了让人们吃到品质更好的猪肉,而“科技猪”则是为了让人们能吃上猪肉。

互联网公司纷纷在养殖业布局,其实他们看中的,更多的是通过养殖业,完善自身的生态系统,味央猪的热卖,京东跑步鸡的热卖,让互联网巨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为技术提供了可实践场地。

依目前来看,科技养猪的本质是为了解决猪肉养殖成本价格的问题,而科技养猪能否成为改变养猪行业,还有待商榷,毕竟出栏的生猪仅有“丁家猪”这一个品牌而已,而当下,进入养猪行业的科技巨头们,遇到了养殖业最大的威胁,猪瘟,虽然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在宣布科技养猪中都曾提到,声学特征手段可以根据猪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定猪是否生病,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足以预警疫情,但是当现代技术遇到传统养殖的最大威胁时,双方只能有一个胜者。

“丁家猪”也好,“科技猪”也罢,在万亿市场的背后,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猪肉问题,站在互联网风口,这次真的是猪在飞了,科技巨头的变道,足以改变传统养猪行业的不正之风,曾记得2011年“3·15健美猪真相”中提到的“瘦肉精事件”,作为传统猪肉行业的扛鼎人物,双汇就曾变身恶魔,企图将含瘦肉精的猪肉销售到市场,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总会暗生细菌,利益足以改变人性,但,对普通人来说,谁又会追溯自己所吃的肉食来自何处,其中是否含有瘦肉精那?

电商与养殖业不同,电商只需要提供平台让商家入驻,而养殖业则需要对出产的肉品负责,一个是直面商家,一个是直面消费者,在当下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明星企业更注重的是品牌形象,“科技猪”不必说,打造高端猪肉品牌的“丁家猪”更是打算以品质占据养猪行业的一席之地。虽然科技与养猪相结合困难重重,人工智能养猪尚处于萌芽时期,但仍希望科技公司的进入,去改变传统养殖业的现状。

锦鲤财经,专业有趣好运气,公众号:jinlifin。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