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合作与解构:度小满金融“大数据风控”破解中小银行科技转型难

这些年来,“关爱”中小企业,一直是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类政策层出不穷。

可是,中小金融机构,似乎没有这样的好运。

都说中小企业日子很难,但在金融行业,中小机构何尝容易呢?

在前些年的金融改革中,以四大行为代表的大银行受到各种特殊待遇,很快完成股改上市,风风光光进入全球银行排行榜前列,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小银行(包括城信社、农信社),大多步履维艰,仅有极少数完成了蜕变。

中小银行不好过,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经营压力上升的时候,它们的遭遇远比大银行更加艰难。

大银行有品牌、有资金、有资源,只要体制机制稍作松动,就有可能迎来转机。再不济,还可以吃老本,毕竟大而不能倒。

中小银行有什么呢?又有什么死不了的特权呢?真没有。

穷则思变,向零售转型,向科技转型,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是转型要克服诸多问题,转型本身亦有风险。

现实是,中小银行越来越陷入了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慢慢转型,很可能是坐以待毙;激进转型,一不小心就是蒙眼狂奔。

毕竟,不只是中小银行,中国的金融机构整体上尚未真正穿越过周期,还面临着一场空前的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

随着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勃兴,金融科技to B服务渐趋成熟。以度小满金融、蚂蚁金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头们,为中小银行带来了携手共进的机遇。

中小银行的艰难时世

“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艰难的一年,但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是前阵子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暗淡预期。

展望2019年,宏观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实体经济压力还是很大,信用风险的上升几乎是板上钉钉。

据银监会最新公布,截至2018年12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不良率1.89%,同比增加0.15个百分点,并且连续四个季度都在上升。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80.98亿元,占总应偿信贷总额的比例为1.34%,较年初上升了7个基点。

看上去坏账率都还处在一个相对可控的水平,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趋势——信用在恶化,风险在抬头。

上面的数据是整体情况,或者说主要反映了大银行的情况,具体到一些中小银行,会更令人担忧。

举例来说,去年11月19日,中诚信调降了铜陵农村商业银行的评级。据披露,截至2018年9月底,铜陵农商行不良率高达15.17%,比年初大幅上升12.70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中诚信还下调了贵阳农商行的主体评级,原因同样是不良率暴增。

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麦肯锡指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银行业有两大趋势:一是行业分化加剧,好的银行会更好,差的而银行会更差;二是并购频率增高,不少城商行和农商行将成为被并购的标的。

麦肯锡分析认为,市场竞争的加剧、存款成本的大幅上升、资本配置的低效以及风险偏好过高导致不良包袱过重,都是未来一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被并购的主要原因。

但在麦肯锡看来,仍有少部分中小银行有望借由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突出重围”。

在新一轮的金融数字化浪潮中,要想不被浪潮吞没,唯有主动转型加入浪潮。

不转型等死,转型是找死?

为什么只能是少部分?这是因为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好走。

如果转型是容易的,这个世上就不会只有寥寥无几企业可以做到基业长青。放眼全球,银行业的失败倒闭、并购整合从不新鲜。

转型难在哪里?我们以个贷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为例。

鉴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主要为政府和国企服务,他们普遍缺乏零售基因,没有掌握成熟的零售金融经验,或者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和模型;同时,他们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新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

这样的话,他们一旦着急转型,很可能就是蒙眼狂奔——前方究竟是阳光大道,还是万丈深渊?

都知道不转型是等死,谁知道转型不是找死呢?数字化转型,知易行难。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难上加难。

不比大银行,他们拥有规模庞大的技术团队,个别银行还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他们可以拿出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的技术预算,他们的品牌和影响力决定了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合作资源。

而中小银行实力有限,可以动用的资金和资源都不多,如果完全独立自主地来做,将面临投入大、难度高、耗时长等现实问题。

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是,中行和招行都声称拿出营收的1%投入金融科技,这两家银行的营收都在千亿级别,因此1%就意味着10亿、几十亿的投入。一般的中小银行,营收不过几亿、几十亿的量级,拿出1%就是百万、千万的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

于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越来越常见,并且比以往更加务实和深入,既有业务合作,也包括技术合作。

以度小满金融和南京银行的合作为例,2017年以来,双方在消费信贷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包括业务、技术、获客等方面,短短一年多就服务到150万用户,合作金额达到200亿。在此基础上,度小满金融和南京银行走向全面战略合作,覆盖支付结算、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9大领域。

据普华永道《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超半数的受访传统金融机构正通过不同形式自主进行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或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普华永道并称,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近年来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策略也有所转变,回归技术逐渐成为趋势。

以科技之名,走向未来

事实上,中小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彼此都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

在当前的市场上,BAT背景的巨头们备受追捧,因为它们不仅手握流量和场景,更有着经过市场初步验证的一揽子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这是中小银行迫切需要的。

与此同时,对BAT们来说,随着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散,行业发展热点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切换,促使它们积极向金融科技to B服务转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巨头们的“去金融化”,有监管因素的影响,但核心还是能力升级之后的商业模式的跃迁。

公开信息显示,腾讯在2018年与富滇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江西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蚂蚁金服官方披露,其与重庆三峡银行、贵阳银行、稠州银行、常熟农商行等建立了合作。

还有度小满金融,基于百度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技术优势,度小满形成了一整套的智能金融能力,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中小银行的认可。

仅在去年四季度,度小满就先后与南京银行和天津银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度小满联合了50多家银行、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放款已经超250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眼下金融科技公司对中小银行所能提供的最大价值,或许并不是短期盈利,而是真正提升合作伙伴的科技风控能力,帮助他们应对新形势下的信用风险挑战。

以度小满为例,其推出的云帆智能分发平台,贯穿到消费金融价值链的全链条,为合作机构的账户安全、贷前审批、贷中复查贷后监控等业务场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在贷前环节,央行征信数据+度小满大数据可以将客群的风险区分度提升15%;通过度小满的多头监控系统,可提前一个月准确预测风险。

在贷后环节,度小通过贷后模型、流失率模型等等模型技术,进行及时辨别、感知,并采取措施主动行动。度小满还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贷后服务、贷后催收,目前日外呼量已超10万通,而且效果得到大幅提升,综合回收率可提升5%+。

可以看到,对广大中小银行来说,与金融科技巨头合作,堪称当前环境下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解之一。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应当进一步认清差距,围绕核心能力,抓住机会苦练内功,让自己成为“新银行”,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更大的共赢。

----------------------------------------------

作者:深几度,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公众号“深几度”,欢迎署名转载。

钛媒体2015年、2016年、2018年度作者。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新闻、今日头条、搜狐、腾讯、新浪、网易等40余平台发布。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