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sir 登陆 |注册|TS首页
  首页 快活林 猿氏悟语

美国科技创业圈的那些阴暗面

By: 科技之声 发表于 2014-1-19 20:48:01 · 83581次点击   回复:0   
编者的话:在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创业公司成立,同时又有更多更多的创业公司死去。我们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极少部分,却遗忘了那死去的绝大部分。哪怕是那些极少数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也大都不是第一次创业,很多人都是在失败多次之后才成功的...

29_1iSPO6Skl.jpg

来源:搜狐IT

媒体报道的那些创业者大多给人以信心满满、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印象,殊不知那些成功的、失败的创业者们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网站日前在一篇文章中从一名创业者的自杀说起,就此揭露了科技创业圈的阴暗面。

1、创业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纵有满腔热情,创业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创业者需要赢得投资者、合伙人、客户和媒体的信赖;担心资金问题;承受联合创始人的意见分歧甚至散伙;还需忍受多次的失败。

2、创业者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大约只有10%的创业者是女性。据了解,2013年IT圈的投资只有5%投给了女性创办的企业。这意味着如果你是女创业者,你需要做更多来赢得各界的认同。

3、创业加速器和风投机构的扶植下,创业者们有了一整套标准化、程式化、商品化的方法,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像管理者和打工仔。大公司收购创业公司往往是看中了他们的团队,创业公司更像是创业民工训练营。

4、创业公司并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很多创业公司的业务规模能够迅速扩大,但它们自身很难变得"庞大"。例如,Instagram被收购时拥有1.3亿用户却只有16名员工。

以下为全文概要:

一年前,乔迪•谢尔曼(Jody Sherman)饮弹自尽,年仅47岁——当时他的经销环保健康儿童用品的电商网站Ecomom面临资金断链。这家网站在谢尔曼离世数周后宣告关闭,后来换了新的所有者之后又在去年6月重新上线。

没有证据表明科技创业者的自杀率比其他"高压行业"工作者更高,但是谢尔曼和社交新闻网站Reddit联合创始人艾伦•施瓦茨(Aaron Swartz)在同一个月内自杀,引起了很多圈内人士的反思。

创业者压力山大

被人问起为何能忍得住各种苦逼时,创业者们常常踌躇满志地放言:"我想要改变世界!"但是纵有满腔热情,创业过程也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从本质上讲,创始人的任务就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且这也往往意味着他们需要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创意有前途。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创业者丹•维德普尔(Daan Weddepohl)指出:"打造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是打造信誉——也就是赢得投资者、合伙人、客户和媒体的信赖。"

要想打开局面,初创企业总归离不开宣传甚至炒作。但是,即便被业界认为已经成功的企业也往往存在严重的问题,创始人的心情常常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早上你还觉得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到晚上又一下子不知该何去何从。"肖恩•泽威尼斯(Zvinis)说道,"有些日子里,你简直不想起床面对这一切。你还会扪心自问:这就是改变世界的感觉吗?"泽威尼斯来自英国伦敦,他与别人联手创办的初创企业Tab在去年12月关闭。

资金问题一直是大多数创始人挥之不去的心病——投资者往往一次只给他们很少的一钱,为了削减成本和确保发得起员工薪水,创始人们对自己十分吝啬,拿钱很少甚至节衣缩食都是常有的事情。创业圈有句俗话:"如果你没有过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你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对于很多创始人来说,公司就是他们的全部、他们的家。干了很久的员工离职会让他们感情上"很受伤",要是联合创始人出走那更是"撕心裂肺"了。维德普尔经历过两次与联合创始人分道扬镳的事情,他坦言:"那感觉就像离婚一样。"

创业失败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苦心经营好几年之后不得不忍痛放弃破灭的梦想。这对于个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劫难,但是很多创业者依然愿意进行新的尝试。"这也是游戏的一部分,你必须学会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奋力前行。"来自约旦的创业者盖思•卡瓦尔(Gaith Kawar)说道——他目前正在进行第七次创业。

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在尝试新的工作方式,例如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网站建设服务商Jimdo——该公司的一条内部规定是,员工必须保证"充分的休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家公司的业绩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已经帮助客户创建了1000万个网站,在旧金山、东京和上海设立了办公室并且雇佣了170名员工。

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由于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创业者的性别严重比例失衡。根据创业研究机构Compass的数据,只有大约10%的创始人是女性。虽然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杰出榜样,但是很多学校并不鼓励女孩子们选择计算机专业。

此外,获得资金支持的初创企业也是男人的天下——根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2013年IT圈的投资只有5%投给了女性创办的企业。

对于严重失衡的创始人性别比例,创业加速器的经营者也很无奈,因为来找他们展示自己创意的女性创始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伦敦创业加速器Entrepreneur First曾经推出过一系列教女生编程的免费课程,但是最新扶植的一批31名创业者中也仅有4名女性。

标准化催生"创业民工"

很多创业者自以为能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或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但是咨询机构Ribbonfarm的文卡泰什•拉奥(Venkatesh Rao)却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创业者正在成为新一代"民工"。

拉奥认为,当今的创业者与19世纪末的铁艺工匠处境非常相似——当钢铁工业日趋发展成熟时,维多利亚时代的铁匠手艺变得商品化,工匠们变成了新的工薪阶层。如今在创业加速器和风投机构的扶植下,创业者们有了一整套标准化、程式化、商品化的方法,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像管理者和打工仔。

很多创始人最终会连公司带人一起投入科技巨头的怀抱,巨头收购初创企业时往往是看中了他们的团队。这对于创始人来说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既得到了可能原本需要多奋斗很多年才能爬上的职位,又赚到了一大笔钱。但是,这种趋势也会让初创企业和创业加速器"变质"——它们可能会渐渐不再以成就下一个扎克伯格或乔布斯为目标,而是变成了"创业民工"训练营。

对就业贡献几何?

科技初创企业究竟能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呢?美国考夫曼基金会(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1年,美国信息与通讯科技行业创办1到5年的年轻公司的员工数量每年增长10%。但是由于这些公司规模很小,所以它们创造的就业机会的绝对数量很有限。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埃里克•布莱尼奥夫森(Erik Brynjolfsson)指出:虽然很多初创企业的业务规模能够迅速扩大,但是它们自身很难变得"庞大"。

布莱尼奥夫森在与一位同事合著的新书《第二个机器世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中将成立于1880年的影像行业巨头柯达公司与在2012年被Facebook收购的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进行对比:柯达在全盛时期雇佣了超过14.5万名员工,而且间接地为更多人提供了工作;而在柯达宣告破产几个月后被收购的Instagram当时虽然有1.3亿用户但只有16名员工。就连坐拥超过12亿用户的Facebook,也只有5800名员工。

当然,这并不是说科技创业热潮让更多人失业。初创企业在颠覆一些现有行业的同时,也为它们自身业务之外的很多工作新机会奠定了基础。例如手工工艺品交易万展Etsy上现在已经有了超过100万人开店,而自由兼职信息网站eLance和oDesk也分别拥有230万和450万会员。

最重要的是,这些阴暗面不会阻止创业者在数字科技行业前仆后继、推出无穷无尽的新产品。创业的热点,也正在从软件延伸到硬件。



83581次点击
0个回复  |  直到 2014-1-19 20:48:01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标签云|手机版|科技先生 ( 京ICP备07036130号 Powered by Discuz! X )

GMT+8, 2024-5-19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