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sir 登陆 |注册|TS首页
  首页 逍遥岛 趣享科技

《糊涂读史: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

By: 樵夫 发表于 2008-10-25 15:52:26 · 5190次点击   回复:0   
 
《糊涂读史: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
  端木赐香 著
 新华出版社2006年7月版
  作者有意识地将研究重心聚焦于明清两代的人和事。“一个朝代的偏执”是作者对明朝皇帝的性格和明朝士大夫的性情的概括,而清朝的荒唐外交活动与愚昧的“大唐中士”意识,则反映出这个老大帝国的傲慢的盛世情绪和盲目自大的自我想象。
  作者透过历史的花边柳絮和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去触摸历史深处的脉络,最终得出这样的理解;明清两代的走向与选择,既是文化的积淀,更是历史的必然。
  滑稽荒诞的历史细节和故事,轻松幽默的途述和阐发,掩藏不住作者对古老文明如何走向新生的沉重热望。
  糊涂读史自序
  读史的时候,经常会蹦出诸多灵感,如果不把这些活蹦乱跳的小精灵诉诸笔端,它们会闹得你无法安生。当然,这些小精灵不同于传统史学界那种常规的宏大叙事,更不像传统的标签史学那样脸谱化,简单化。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的必然与历史的偶然交错其中,那是一个多重博弈的过程。其中,历史的多重可能性,历史的种种玄机,会让我们感叹不已,并诱惑我们后人在历史的三岔口“张皇”再“张皇”。
  历史更是矛盾的——面对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甚至一个历史细节,我们的感情可能是忽喜忽悲,也可能是且怨且嗔。而且,如果我们选择的角度不同,切面也就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与人不同。
  西哲言,历史经常被人错误地书写,所以历史需要不断地重新改写。我觉得,历史之所以被人错误地书写,除了技术性的因素之外,更多的便是非技术性的缘故了。中国有个“秉笔直书”的故事,里面记载了几个不怕死的太史: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和太史季。哥四个一个比一个不怕死,因坚持记载齐国相国崔杼杀掉国王齐庄公的历史而奉献出三条人命!
  老实说,这故事不但不会让人对历史信服,反而让人对之更加狐疑了。因为非技术性的缘故,竟可以严重到脑袋搬家的地步。而真正为此而脑袋搬家的,似乎就这哥几个。所以,司马迁身体的被阉割,倒不失为中国历史的绝妙象征!
  我比较偏爱个人化的历史与细节化的历史,这是我对付宏大史学与标签史学的两大法宝。所谓个人化的历史,首先是一种自由主义的史观,其次是个性色彩很浓的一种文风。所谓细节化的历史,乃是小中见大,串连历史的碎片,指点历史的花边,有组织的碎片与系统性的花边,既能弥补宏大的空洞,又能丰富标签的内涵,从而让历史更加立体,更加生动,更加人性,并进一步接近真实。
  法国政要阿兰.佩雷菲特在自己的历史著作《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说:“1960年8、9月间,我从香港出发,对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探索。我马上就吃惊地看到这个社会同马戛尔尼的伙伴们描写的社会十分相似。简直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带有乾隆帝国时的全部遗传信息”。他到底发现了哪些遗传信息,我都不好意思摘录。比如他说:“1971年7、8月,我率领文化革命5年来获准前往的第一个西方官方代表团前去人民共和国,当时的国家政权与马戛尔尼打交道的政权离奇地相似,这使我惊讶不已”。吉伯特.威尔士和亨利.诺曼合著的《龙旗下的臣民-近代中国社会与礼俗》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天,一个住在北京的外国居民(他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骑马闲逛,碰到一堆兴奋异常的人群。等他靠近时,他看到人群围成一圈,默默地看着一个人拚命地把头往墙上撞,试图自杀。于是他就立即下马,上前拉住那个人,并向围观群众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他是一个苦力,他给人搬运行李,人家少给了10文钱,而对方又拒绝再给他更多的工钱……”-以自杀要工资,敢情是大清国子民的传统!兴奋地围观同类自杀,居然也是大清国子民的爱好!
  读史读到这里,心难免会恍惚:今兮何兮,人间是何年?
  读史是为了什么?读史就是为了追寻!从今天出发,追寻过去;从过去起步,追寻当代。追寻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却没有从历史中追寻到相应份量的货真价实的东西,那我们所拥有的,将永远是赤贫!
  如今,读史治史既是我的专业,又是我的爱好!不管是专业精神,还是个人偏好,都会促使我,用历史的内在逻辑来印证我的这种个人恍惚,用个人的恍惚来解读历史的吊诡!对治史的人来讲,历史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是别人的。如果读者诸君能从我的治史随笔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发现自己的那块天地,那将是我最大的快乐与追求!
  当然啦,这种细节化的追求,会导致我读史的随意性。于是,这些读史随笔被朋友戏称为一把珍珠撒地上。朋友的意思我明白,追求细节的必然结果,必是珍珠泄地,怕读者会被我扯晕(我敬畏所有认真读史的人),所以我有意识的聚焦于明清两代的人和事。如果说明朝皇帝们的性格必然会影响一个朝代的风格,一个朝代的风格又必然会影响一代士大夫性情的话,那么主要描写大明君臣的第一篇,被我命名为“大明风姿:一个朝代的偏执与意象”。第二篇,主打大清荒唐的外交活动与愚昧的“大唐中土”意识,所以命名为“大清风流:傲慢的盛世情绪,沉重的“中国”情结”。第三篇,“大清旧事,帝国风尘”。当然,历史是有其内在逻辑的,所以,不得不承认,明清两代的走向与选择,既是文化的积淀,更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在三大正篇之外,汇集两个小外篇。外篇(一):“古史风韵:中国历史的文本脉络”,外篇(二):“古史风韵:中国历史的花边柳絮”。两个小外篇,有助于大家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触摸到历史深处的脉像。也算是在正菜之后,给大家奉献两盘酸甜小点心吧,希望诸位能喜欢。
  作者简介
  端木赐香,女1968生人。网名三糊涂,原名李桂枝。现在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著有《我是如此美丽》、《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等。平生要务:拆历史的墙角,探文化的陷阱。这是个良心活儿,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目录
  正篇一 大明风姿:一个王朝的偏执与意象
  朱重八闹革命
  朱重八做皇上
  元璋的爱民
  无璋与学风、民风
  大流氓朱棣
  小流氓朱厚照
  一代倔种嘉靖朝
  没兴头的万历
  “汪直”事件
  居正身前
  居正身后
  啥叫农民!
  正篇二 大清风流:傲慢的盛世情绪,沉重的“中 ”情结
  夷
  打鬼
  罗伯特·赫德的尴尬
  大清的尴尬
  李鸿章的傲慢
  林则徐的睁眼
  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之间的侮辱与自取其辱
  嘉庆的自作多情
  大清帝国羞答的外交
  托马斯·斯当东的见证
  林则徐的销烟
  琦善的投降
  正篇三 大清风流:帝国的旧事,历史的风尘
  洪承畴与新领导的互动
  “王牌寡妇”叶赫那拉氏PK“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慈禧老太太的家事
  老太后的奢侈
  同治的毛病与不幸
  两个帝王之师的因材施教
  詹天佑的优秀
  龚家的“抖擞”
  孝庄太后下嫁?
  外篇一 古史风韵:中国历史的文本脉络
  二帝的绝地天通
  老九
  殷商后人与安阳人
  始皇的知音们
  ……
  外篇二 古史风韵:中国历史的花边柳絮
  名家推荐
  糊涂读史,视角新,不同流俗,而又说得有根有据;文字风趣,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不愧为优秀的大众史学读物。——袁伟时
  三糊涂用多种语言讲述历史故事:古代的语言,二三十年前的语言,当代的官方语言和民间语言。她究竟在讲历史故事呢,还是用相同的历史故事反衬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呢?这种讲述方式的效果很像给语言照镜子,我们忽然瞥见了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嘴脸,说不定还能猜出这些人的肚子里怀着什么鬼胎。——吴思
  糊涂读史不糊涂。她这本读史随笔,表现出“个人化的历史和细节化历史”的趣味和跟光。我乐意拟想,她是历史夜色中弯弯出道边一个手执松明子的好心人,在既往“事故多发地段”守望,以防过各堕入吞噬性灵的深谷或掉进“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仁义、多情且心细、执著。——鄢烈山
  历史呈现在这里,成为一段段生动敏锐的个人经验,充满后现代的反讽精神。这份“糊涂”难得,因为热情与真诚,洞透的思考,深刻的痛。——周宁
  端木赐香是一位历史教师,但读她的文章后,我更愿意认为她是以“非学术”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分析史实。尽管有人说她谈史如“说评书”般,而我认为这正是她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中国从来就不缺呆在一个圈子里考据史料或阐述微言大义的史学家,但平民的历史观从来不是通过这类史学家的巨著获得的。端木赐香谈史,依据的史料几乎都有来源,用“评书”的形式演义又如何?君不见蔡东藩的历史演义对公众的影响远甚于《二十四史》。——十年砍柴
5190次点击
0个回复  |  直到 2008-10-25 15:52:26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标签云|手机版|科技先生 ( 京ICP备07036130号 Powered by Discuz! X )

GMT+8, 2024-5-6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