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sir 登陆 |注册|TS首页
  首页 光明顶 城市VS职场

齐鲁晚报好文章:下一场战争是超越日货

By: 冰客 · 16835次点击   回复:1   
  本报记者 郑雷
  “看看现在的日货,还剩下多少是不能取代的?日本电器已经全面溃败了,日本车也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前几天刚劝一个朋友放弃了日本车,抵制日货没有那么难的。”
  ——网 友


  “核心的技术在别人手里,我们没有定价权的。中国市场够大,这对日本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也会做出让步;但核心的东西,他们绝对不会让。”
  ——赵晓(车企研发人员)


  “一定要跟日本斗争,跟美国斗争。我们现在想生活得更好,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能够享受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也需要去拿资源、拿市场、拿技术,那么必然跟他们发生冲突对撞,这实际就是经济战争。”
  ——白益民(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还剩下多少
  是不能取代的?


  9月下旬,就在日系车销量大减、丰田在华工厂频频传出停产的消息中,赵晓和他的同事坐不住了。
  这些德系车企的中国雇员们,正在为从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能不能准时到货发愁。


  赵晓是奔驰在北京公司的研发工程师,他所在的部门,专门负责汽车导航通信娱乐系统。在中国组装的奔驰车,一些核心零部件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车上的导航系统,就是由三菱公司提供的。


  让赵晓和同事稍微安慰一点的是,这个时候,不光是他们一家着急,美系、法系车企也都在抱怨,从日本进口的零件进货速度慢,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生产受到影响。


  这样一幕场景,几乎再现了去年日本大地震后,各家车企急需日本零部件时的难熬滋味。


  事实上,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市场几乎被日本垄断,无论是日系车还是欧美系车都不得不依赖日本制造。


  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绝对优势。


  为了防止技术流失,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几乎全部在日本国内,这就导致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由于生产这些零部件的企业停产造成供应紧张,曾将整个全球产业链推向断链的边缘。


  而事实上,不管是日系、美系或是法系、德系车在中国的生产企业,零部件存货量都不大。如果到货不及时,势必影响在中国的生产。


  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统计,与上年同期相比,9月份,日系汽车销量下降40.8%,德、美、韩和法系车销量分别增长13.8%、15.1%、9.4%和9.2%。


  赵晓曾经的“老东家”丰田公司9月份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40%,而完全从日本进口的三菱汽车,9月份在中国才卖了2340辆,同比减了六成多。
  网上弥漫着一片乐观情绪:“看看现在的日货,还剩下多少是不能取代的?日本电器已经全面溃败了,日本车也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前几天刚劝一个朋友放弃了日本车,抵制日货没有那么难的。”


  可怕的正是这些
  “隐形日货”


  但在圈内人看来,德系车销量的增长似乎和“抵抗日货”关系不大。


  “今年宝马卖得特别好。”赵晓的同事李毅说,在高档车中,德国车一向比日本车卖得好,日本车竞争不过德国车。


  赵晓的朋友和同事大部分是“80后”,在这场由日本“购岛闹剧”引发的全国性的抵制日货的风潮中,大家观点截然不同。
  “我不抵制日货,谁做的东西好我就买谁的,我只抵制假货烂货。”


  “只要功能差不多,我就不买日本的。手机我就不买iPhone、不买三星,我就买HTC,因为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韩国的,一个是中国台湾的。”


  “那你干脆买小米好了!”
  “我刚才也说了,不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国产机和外国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慢慢来,等我们发展起来还怕干不过他们!”


  赵晓刚花了4900元给女朋友换了一款iPhone4S。他一点都不觉得iPhone是美国货:它是在美国设计的,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在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再由中国台湾厂商供应一些零部件,最后在中国内地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在一款iPhone4S手机上,从液晶面板、相机模块、到闪存、无线LAN/蓝牙模块等关键零部件,就包含了东芝、夏普、索尼、村田制作所、TDK、精工爱普生等多家日本供应商。
  难道连iPhone也要抵制么?


  从心底里,赵晓很鄙视那2200名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
  “他们太没有骨气了。这个时候去日本,不就是图个便宜嘛。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利益至上,打死我也不会去日本旅游。”但在产品竞争中,他认同“谁做得好就买谁的”这个全球化产业链下的游戏规则。就拿汽车上装的这个导航通信娱乐系统来说,沃尔沃用的是电装(denso)公司的产品,奔驰用的是三菱的,奥迪是爱信AW公司,宝马是阿尔派(alpine)公司。


  “这四家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企业。”在赵晓眼中,丰田、索尼、松下这些公司并不可怕,可怕的正是这样掌握了核心技术,而对于中国而言又找不到可替代产品的“隐形日货”。


  核心的东西
  他们绝对不会让


  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时,赵晓正在瑞典出差。
  几个瑞典同事刚去过中国,他们特意去看了吉利汽车,他们担心,沃尔沃作为高档车,因为跟吉利整体低档定位和制作扯上关系,品牌形象被严重拉低。
  瑞典同事的这番话并无恶意,但赵晓心里不是滋味。为了掩饰不自在,他端起杯子喝了口咖啡,味道太苦了。


  “技不如人,真的没办法,你自身能力不够。”在工作中,赵晓和老外经常打交道,他们对中国的技术很不信任。李书福的那句名言流传甚广——“造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加一个铁壳吗?”造汽车可没李书福这样的“疯子”想得简单。但事实上,赵晓又不得不佩服李书福,中国车企乐于给合资企业打下手挣快钱,也只有李书福这个“疯子”敢挑战欧美。


  赵晓的同事李毅曾在一汽集团工作过。让他感慨的是,这么多年来,一汽作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车企,一汽奔腾用的还是马自达的发动机。


  成立于1944年的韩国起亚,只比中国一汽的起步时间早了12年。可如今,起亚自主研发了多款新车型。而一汽和大众合作多年,每年还要交不菲的技术转让费,转让费还要根据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上浮,“大头都让德国人拿走了”。


  在赵晓们看来,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车企拿不到外企的核心科技,又不想脚踏实地做技术,合资后如果赚了钱,本该自己研发的也不再费脑筋了。“他们更关心的是挖掘市场,能挣多少钱,年终报表的数字好看不好看。”
  在丰田工作时,赵晓的研发权限比起日本同事要小得多。


  一个细节让这个27岁的中国青年“刻骨铭心”。每到产品和技术测试时,摆在赵晓面前那些简单的测试用例,只是程序化地教他这个“研发工程师”一步步做什么。


  那些记录着后台核心想法的详细规格书,赵晓这样的中国雇员根本看不到。


  “接触不到核心的东西,个人还能有多大进步空间?”赵晓知道抱怨没有用:日本人不相信中国人的水平,他们觉着自己的思路是最好的,中国雇员只需要按指示照做就是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担心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


  赵晓的朋友也有类似经历,他在日本在华一家IT企业做软件工程师,这位高材生每天的工作,只是重复将日方已经编成的代码再复制粘贴而已。


  “核心的技术在别人手里,我们没有定价权的。中国市场够大,这对日本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也会做出让步;但核心的东西,他们绝对不会让。”赵晓说。


  从货币战争
  到“产业战争”


  10月15日,“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彩电市场盘点出炉。“日系品牌大幅衰退50%,家电中韩对垒新格局初成”,有媒体发出这样的“欢呼声”。


  当天,中国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发了一条微博:“日本制造业经济体是很强大的。索尼、松下、夏普不能代表日本制造的真正水平,尼康、三菱、川崎、石川岛播磨、京瓷这些装备制造企业才是日本制造的象征。”


  白益民在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工作12年,这个在中国人看来非常陌生的“三井物产”,是三井财团的一个综合商社。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这样的企业,都同属三井财团旗下。


  而他在微博中提到的川崎重工,是日本军工产业的重要成员,仅次于三菱重工,是日本自卫队飞机和潜艇的主要生产商。
  2008年,白益民出版了《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这本展现了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揭开日本财团在中国布局的书,被称为日本版的《货币战争》。


  白益民自己则说,他在这本书里谈的不是“货币战争”,而是中日间的“产业战争”。在白益民眼里,“购岛闹剧”引发的这场中日贸易战,只是中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要和美、日打的一场产业战争的体现。


  最近在一家门户网站举行的财经论坛上,白益民就“购岛风波”引发的中日经贸战讨论中,再一次阐发了他的观点。


  “我不赞成大家砸日货的方式,但是我的观点是——一定要跟日本斗争,跟美国斗争。我也不同意说没有阴谋论,我认为就是有阴谋。你说它是阴谋,是因为不懂它的玩法,所以认为是阴谋。它的阳谋是什么?就是为了它本国国民的福利而在全球争夺资源、争取市场,使用别的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美国在做这个事情,日本也在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想生活得更好、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能够享受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也需要去拿资源、拿市场、拿技术,那么必然跟他们发生冲突对撞,这实际就是经济战争。”


  而要打赢这场经济战争,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底牌”,“不是简单地砸砸日货,这种方式是打不赢的。”白益民说。


  学习日本
  才能打败日本


  就在中国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时,6月1日,中日之间达成了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协议。
  在白益民看来,这是对美元的一次挑战。为什么打经济战时别人能打赢,因为别人有发达的制造业,能够占据高端,因为它有它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日本用的是产业和商业金融结合的财团,美国用的是它的华尔街的力量。”


  白益民觉得,中国制造业转型,一定要往高端方向走,就是材料、机床、生产线、成套设备这些东西。他提到了稀土——这个在很多中国人眼中看来是反制日本的最有利的资源性“武器”。


  根据商务部网站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的资料,2009年之前,日本所需稀土九成以上都要从中国进口。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国民间就曾呼吁政府停止对日稀土出口,搞“稀土抗日”。


  2012年的这一次钓鱼岛风波中,又有人再次呼吁“稀土抗日”。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等资源真的能达到反制日本的目的吗?2005年探明数据显示,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储量的58%。日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稀土?


  “因为它能点土成金,而这些稀土在中国人手里就是土,因为中国没有技术把它变成材料。”白益民说,这些能够把稀土“点石成金”的材料技术,都是日本用几十年的实验研究积累出来的,制作这些搁在手机芯片内的纳米级材料,需要专门的机床设备,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掌握。


  学习日本,才能打败日本。赵晓在丰田工作的六年中,时常能听到日本汽车如何起步的种种故事,“一开始也是对欧美车模仿复制啊,但日本人工作态度认真,重质量和研发,最后占领了市场。”这些故事让他的日本同事很自豪。


  在白益民看来,要拉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材料升级,得有打仗般的勇气。“日本产品深入到我们的品牌背后,我们要想把它们打出去,靠什么?就要提高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四万亿不要扔到房子里面,四万亿要扔在装备制造上,搞装备制造就要无条件往里投入。”


  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完全走只是购买别国产品技术的道路,在精密器械、芯片这些高科技领域,一定要有全面的突破,“不然,一旦跟别国关系出现问题,就会面临着产品技术封锁。”


  在赵晓眼里,1991年诞生于东北大学的东软集团(7.36,-0.03,-0.41%)就是中国企业的榜样。东软起家之初,曾为阿尔派“打工”,为其提供汽车音响和导航的产品支持与服务。经过20年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如今,东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通过收购欧洲公司,给欧洲汽车公司提供导航系统,包括奔驰在欧洲生产的一款车的导航系统,都是东软提供的。
  东软走的路,正是白益民反复强调打赢经济战争的“底牌”。而钓鱼岛争端引发的贸易战,是在给中国人提个醒,提醒我们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建立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用这些力量来震慑日本、震慑美国,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16835次点击
1个回复  |  直到 2013-4-8 17:25:26
   
  Reply   
   2013-4-8 17:25:26
转播微博[tthread=Nginxx, 鹧鸪菜]http://app.qlogo.cn/mbloghead/f885f402ba9e6ecf8bcc[/tthread]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标签云|手机版|科技先生 ( 京ICP备07036130号 Powered by Discuz! X )

GMT+8, 2024-4-27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