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报道

变了味的PE:传销式非法集资 投资人血本无归

私募股权基金如今有变味的趋势。

蒙更威力是天津刚刚成立的一家小有名气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后短短半年时间就沦落到无法偿付投资者利息的境地。天津部分私募股权基金与蒙更威力股权基金的“生命轨迹”几乎一样,而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正在遭遇的尴尬。

有人士指出,私募返利就是一种变相以高利吸引资金的非法行为。很少有私募的项目能支撑月息5分的投资。然而,天津月息5分至6分的私募基金投资比比皆是,这里面就存在猫儿腻。天津私募股权公司目前鱼龙混杂,存在相当一部分“借PE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企业。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在资金崩盘后,产生的影响波及全国。

“变了味”的私募

河南省巩义市的杨鸿(化名)去年投资了“蒙更威力”私募股权公司逾30万元,而今却没有拿到一分钱利息。在该公司老总张桂兰“消匿”之后,杨鸿这大半年都是在讨账中度过。

在他看来,该公司有正式的PE牌照,包括多个项目批文,表面上的可信度非常高。丝毫没有想过这次的投资仍然会血本无归。

最初的高息承诺完全没有兑现,而这家公司的老总张桂兰已经找不到人了。知情人称,不完全统计受害人有200人左右,涉及的资金量3000多万元。

“主要问题是一些公司打着私募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现在的一些非法集资,一是打着私募的旗号,搞非法公募,向非特定对象进行募集;其次,它往往许诺高额利润,比如半年之内保证还本,一年之内能获得70%、80%的回报等。”中国政法大学刘少军教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而一些投资者对私募本身并不了解、缺乏金融知识,盲目进入投资。有的项目涉及到煤矿、油田、铁矿等暴利行业,有的涉及计算机硬软件、航天器材等高科技产业。依托私募基金的招牌,这些投资项目和理财产品对投资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这类案件中,有人利用网络非法集资,甚至开设不同名称的多个私募网站掩人耳目,其幕后实为同一团伙;有的则利用知名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机制提高基金知名度;有的在知名网站制作弹出窗口广告,在他人博客、QQ空间、微博上以链接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有的在高档写字楼或者各大理财交易场所附近进行私募宣传。

而在前不久,有天津市民向警方报案称,他们被一家公司一个叫做“私募股权”的网上项目骗了。据悉,该私募股权理财方案上宣传,申购者可一次性申请多股股权,每股为1000美金,折合人民币约7000元,100天封闭期内不可赎回;在这100天内,每周收益为7.5%,每个月股权红利为30%,相当诱人。然而,当100天封闭期满,这些投资者想提现时,该公司“私募股权”的网站已经不存在,原来存入钱的银行账号也已被注销,此时大家才发现上当受骗,但为时已晚。

“从案件来看,有些非法集资虽然打着私募基金的旗号,但仍然采取公开宣传的方式,不但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且不设立最低门槛。”刘少军说。

事实上,一些私募公司本身并不规范,致使私募“变了味”,出现了很多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以及内幕交易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