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报道

少壮派计越:VC圈里“小白” 5

一天1/3的工作时间花在产品使用上;一年看100多个项目;在红杉7年主导投资近20家公司,其中两家已于美国上市,一家被腾讯收购。在上海恒隆广场位于46层的办公室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轻描淡写地勾勒着自己的工作情况与投资战绩。

刚过不惑之年的计越在投资界已“混迹”13年,从当初的投资助理到如今的合伙人,其已成为资本圈当之无愧的少壮派代表。相比另一合伙人沈南鹏的高调与健谈,他显得谨慎很多,尽量避谈太多具体的项目,更一直向《环球企业家》记者强调,投资人永远不该站在聚光灯下。

在红杉内部的分工中,计越主要负责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他关注不断涌现的科技新品,因此他宁愿花一个小时去试用一个产品,也不肯参加一个小时不知所云的会议。但工程学出身的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极客,只是一个有能力的普通使用者。2012年,自称“小白用户”的他开始大量试用移动互联网产品,“移动互联网正在大规模持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就是最大的投资价值所在。”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计越不仅开始投资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规项目,也开始关注一些针对企业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这个领域在国内尚处萌芽。

更为重要的是,在外界看来资本进入“寒冬”的2012年,计越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不仅按部就班地做着规定动作,同时开始大胆开拓新的领域。

沈南鹏40岁生日时,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有10家可以上市。于是我问计越,今年生日是否许下类似的愿望,他的回答是“NO”,“从概率上讲,投资失败是高于成功的,这和大环境和运气相关,最终结果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投资的公司可能都会失败。”他说。

从产业到投资

计越进入投资界并非是有意识的选择。他199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学专业,与投资完全没有交集,之后进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才开始逐步接触到一些投资界人士。“当时同学中有很多做投资的,但我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那一届学生中,像计越这样无投资背景却后来成为投资界明星的不在少数,比如鼎晖的陈文江,晨兴的刘芹等。

在中欧,计越感兴趣的是互联网。当时互联网正处于第一波高潮,他开始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实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欧洲风投公司CIV到中欧招人,而这家公司以投资互联网为主。计越得到了这份工作,从此,27岁的他踏入投资领域。

不料,在CIV,他工作了两年便遭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这段工作期间,作为高级助理的计越,只参与投资了一家公司—周鸿的3721网站。几年之后,他再次遇到了周鸿,当时后者已在做软件。计越清晰地记着一个细节,周鸿曾强行给他的电脑安装上自己的软件,结果导致电脑死机。

2001年,计越加入祥丰投资,开始关注半导体行业。“根本看不懂,一窍不通,这是被布置的任务,没办法。”2004年,互联网行业回暖,不死心的他再次跳槽至华登国际投资,重回老本行。1年后,沈南鹏、张帆等人成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计越加盟,2011年升任合伙人。

在以互联网领域投资著称的红杉,计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红杉成立的第二年年初,他主导投资了大众点评网[微博],那时他肯定没有想到什么O2O概念,只是和很多人一样为寻找一个吃饭的地方绞尽脑汁,而大众点评让他感觉使用很方便。“见了一两次面就决定投了。”计越回忆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