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讨论阿里云Matrix+实现的可能性

 88bOOOPICd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年的愚人节都似乎成了科技公司的盛宴。从Google的“嗅觉搜索”到百度的“种子搜索”再到2013年微软搜索必应的改名“必应歌”风波,用户总是不可避免地不小心“上当受骗”。不出意外的是在支付宝去年愚人节推出“空付”功能之后,今年阿里愚人节的活动似乎落在了阿里云的肩上。今天阿里云推出了“Matrix+”计划,该计划声称可以利用全球数十亿部智能手机的闲置计算能力,连接成为一个巨大的分布式计算集群,来支持公益的科研项目。据称,这个计划一旦建立将是最大的云计算网络,其计算能力将难以想象。尽管这可能只是个愚人节的玩笑,但我觉的它似乎有实现的可能。

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增长迅速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充分竞争,如今的智能手机配置已经远超当年PC的配置。以现在主流的手机为例,其配置一般都达到了真八核、2.5GHz、3GB RAM、GPU频率达到了200-300MHz,这样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超NASA登月时拥有的计算能的总合了。难怪有网友调侃,NASA用那些计算能力发射人上了月球,而你用更强的计算能力发射愤怒的小鸟去砸猪。

在果壳上,有网友给出了阿波罗的一些计算数据,引用如下:阿波罗上面用的导航计算机主频2.048MHz,2048字的RAM,36864字的ROM,现在casio计算器的主频都有30MHz。航天飞机上的飞控计算机处理速度只有0.4MIPS,不到Xbox处理速度的百分之一。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却用2.5GHz的处理器切水果,确实是计算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此来看,阿里云提出的,利用全球智能手机闲置的计算能力组建一个巨大的云计算网络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基础。

比特币带给我的思考

在2008年,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也引发了全民“挖矿”的大潮。其实比特币的原理很简单,为了避免我自主解释产生谬误,特引用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以人民币来比喻的话,比特币就是人民币的序列号,你知道了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而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2100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2100万。”,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计算能力“赚钱”的典型案例。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设想,阿里云的“Matrix+”计划似乎和挖“比特币”并没有大的区别。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阿里云能够开发出类似比特币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就可以把“客户端”分装在用户的手机上,而把“服务端”部署在云端,把可以拆分的巨大计算项目分割为无数小份,通过“客户端”利用用户手机的闲置计算能力来计算出结果,然后再传输到云端由“服务端”来进行整合计算。这样不仅将极大地利用闲置的计算资源,也会让计算速度有一个质的提升,并且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未来智能路由、智能盒子、智能电视等都可以加入“Matrix+”。

“Matrix+”才是真正的“云”

我们现在提到的云服务,还是集群式的概念,依靠的是可扩展的物理服务器集群,换句话而言就是,数据还是存在固定的服务器上。这让我想起以前的“BitComet”,BT只有一个种子,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母服务器,所有的下载者都是参与贡献者。其实“Matrix+”未来也是这个概念,未来阿里云可能不需要再建物理数据中心,而可以通过技术来把全球的智能设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巨大的“云”。

在这个“云”上不仅计算能力可以按需分配,闲置利用,存储空间也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按需分配。比如你的手机有8G的空间,而现实生活中你可能只用了2G,剩下的6G完全是闲置浪费,是不是可以考虑出租?一旦你确定出租你闲置的6G存储空间,那么阿里云就把你的个人6G存储空间扩展到“云”里,供大数据存储,甚至可以按时支付给你相关费用。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设想,我想随着未来云计算的发展,个人设备的互联互通将不再局限于通讯和工具层面,未来也许所有的隔离都将被打破,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将会同在“云”端。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