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超越谷歌云,10倍腾讯云,阿里云成马云第三张王牌

 

  继电商平台(天猫、淘宝、1688)、金融业务(蚂蚁金服)之后,云计算将成为马云的第三张王牌。

  5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新一轮财报,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阿里云营收达30.19亿元,同比增长138%。在该财年的四个季度中,阿里云一直保持三位数的收入增幅,增幅数字从106%一路增至175%,逐渐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级火箭”。

  阿里新贵阿里云,能担当起如此重任吗?其未来体量、营收、规模到底能否匹敌电商和金融?

  超越谷歌云,10倍腾讯云

  对于阿里云计算,马云的定位很清晰。

  “阿里的第一大板块——电商,做得还不错。2017~2019将轮到互联网金融上舞台。到了2019~2021年,阿里云将扮演主角。阿里云的目标是和水、电一起,成为21世纪三大要素。2021年~2024年,菜鸟将挑主头,接下去是跨境贸易。这三大板块,在马云的计划中,都必须在2024年前完成,而这些板块服务的主角,依旧是中小企业。

  2009年,当阿里云刚刚露面时,嘲讽如同雨后山洪汹涌而至,被外行们讽刺为天马行空的妄想,而7年之后,把平地起高楼的阿里云作为第三章王牌,马云为何如此笃定?

  先来看看营收,2016财年30亿的收入,相比于整个集团400多亿的收入,目前占比近十分之一,处于婴儿期的阿里云,当然尚不能和处于青壮年的电商业务对比。

  但是,再来看看增速,在整个上市公司的业务板块中,阿里云增速最快。

  先来纵向比较一下,从2015年Q1到2016年Q1,阿里云的收入从3.88亿元,飞跃至10.66亿元,一年之间,营收翻三倍。

  

  再来横向比较一下。目前,阿里云计算的计算体量,在BAT中首屈一指,其计算体量是腾讯的10倍,百度的30倍。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研报: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中,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玩家,未来三年的增速保持在138%以上。

  对于在国内已经望不到对手的阿里云来说,更有价值的对标体系应该放到全球化体大背景中。以阿里云2016财年超过30亿的收入计算,阿里云的年度净收入高于Google Cloud Platform,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排名全球第三。

  但是,对于后来者居上、前景广阔的云计算来说,比现有营收更重要的指标是增长率。从这个维度来说,尽管阿里云营收比不上亚马逊,但是其增长率一直碾压亚马逊,目前已经达到后者的近三倍左右。

  2016年第一季度,在亚马逊AWS、阿里云、微软Azure组成的全球云计算第一阵营中,阿里云以175%的增速大幅领先其他服务商。同期,亚马逊AWS收入增幅64%,微软Azure增长120%。

  而且,从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亚马逊云计算的增速在放缓,而阿里云的增速却迅速提升。

  

  对于亚马逊来说,AWS是把亚马逊从多年持续亏损中救赎出来的灵药,而阿里云之于阿里,其能量的释放效应才刚刚开始。

  因此,说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级火箭、是马云的第三章王牌,绝不为过。

  四大底气

  为何说阿里云的能量才刚刚开始释放?阿里云的未来前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首先,宏观因素:整个中国云计算的前景。德意志银行预计,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会有149%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8亿美元的规模,整个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刚刚开始。巨大的市场潜力,当然会给行业龙头阿里云带来高速增长空间。

  云计算对中国市场的席卷效应,缘于更低的运营成本,在使用了阿里云的服务后,“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成本将降至原有的10%,数据技术将变成普惠的技术能力。”阿里云大数据事业部资深总监徐常亮说。

  其次,微观因素,阿里云的自身实力。

  与很多云计算服务商不一样,阿里云的增长根植于其电商和金融业务,而阿里系电商和金融体量都是全球最大的。在去年的双11中,核心交易流量的100%由金融级海量数据库OceanBase承载。OceanBase由阿里巴巴自主研发,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也是全球首个应用在金融业务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阿里云的业务逻辑是先拿“自家兄弟”下手,业务成熟之后再对外开放,这种惯例保证了阿里云服务的专业性强、适配性高、风险系数极低。

  由于阿里现金流充沛,2016年财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超过50亿元,这意味着阿里云有了更多的创新资本,今年第一季度,阿里云累计发布22个新产品和612项新功能,其中大数据方面就有12个新产品推出。

  其次,现金流充沛,还能保证让阿里云降低抢占市场,过去12个月,阿里云对云计算大数据产品和服务进行了17次降价调整。

  第三,客户量激增。

  在中国,从创业公司到大型央企,越来越广泛的企业群体选择云计算作为商业创新的基础设施。

  而阿里云的第一个客户其实是其兄弟企业,对外商用化之后,则从互联网创业公司起步,随后又出现了中石化、中石油、12306、海关、国家电网、北京国税、新浪微博、芒果TV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国气象局、华大基因,则利用阿里云的计算和数据能力,在气象应用、生命科学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

  从区域上来说,2013年阿里云的客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到2015年,阿里云的整体客户遍布整个中国。

  而阿里云服务的客户越多,服务经验越丰富,其边际服务成本越低,拓展新用户的难度也越来越小,互联网行业二八法则的效应,在云计算领域同样适用。

  根据财报的数据,截止今年3月31日,阿里云拥有超过230万用户,其中付50万付费 用户支撑起了30亿营收。

  从占比上来说,胡晓明预测接下来两、三年,中国40-50%以上的企业都会向云计算转移。因此,未来阿里云的付费用户增量,将如同水下冰山,潜力巨大。

  第四,国际化。

  在国内已经望不到对手的阿里云,已经有了进军全球市场的资本。

  其实,阿里云计算的国际化起步于一年前,其标志是阿里云的美国硅谷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营,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云服务,这意味着阿里云开始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的商业化方面,阿里云已经成功落地。1个月前,阿里云与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达成合作,正式进军韩国云计算市场。

  目前,阿里云已经在美国、香港、新加坡设立了数据中心,大疆创新、飞利浦、施耐德、大拿科技等企业正在使用阿里云遍布全球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未来,阿里云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在欧洲、日本、中东、印度等地设立新的数据中心。

  与很多小公司的全球化不一样,阿里云的全球化遇到的障碍将会小得多。原因在于,阿里云的全球化得到了阿里电商板块和金融板块的背书。

  2016财年,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成交额突破3万亿,其规模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的GDP,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实体。而估值超过600亿美金的蚂蚁金服,则是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一,其中支付宝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兄弟企业的庞大体量,为阿里云计算带来的品牌效应,在阿里云的全球化进展中将释放巨大的红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业务都根植在阿里云上。

  另外,阿里云的国际化,也不乏实力强大的小伙伴助力。在4月20日的深圳峰会上,阿里云宣布和SAP和埃森哲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而SAP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埃森哲是全球领先的IT解决方案咨询公司,他们在全球拥有庞大的企业用户群体,并且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这次合作同样将减少阿里云全球化的阻力。

  有分析师认为,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再加上全球化市场的开拓,阿里云有望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第二位领军者,改变“3A”阵营的排序。到那时候,阿里云作为阿里第三张王牌的使命,也将初步达成。

  PS: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财经故事会,微信号“caijinggushi”,或者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61814770”,不过我比较内向,所谓未必通过你的好友验证:)。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