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问答江湖:巨头齐聚,谁将终执牛耳?

 12月6日,百度知道继年中推出共享知识平台问咖之后,又发布了一款新产品:百度派,宣布正式进军社会化问答市场,而同期微博推出微博问答、腾讯投资果壳,今日头条也在今年4月开启头条问答。

一时间,内容巨头们纷纷杀入问答领域,无比热闹。

问答产品,在中国最早起于: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一干依托于UGC模式的问答1.0 网站,由官方提供场所,让网友之间互答为模式来帮助有需要的用户解决问题。但因为缺少正确的内容激励机制,从而缺少可信+高质量的内容,而沦为广告水军的宣传阵地,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直到2009年,Quora在美国成立,提出:问答2.0-社会化问答模式,强调形成Follow关系以及问答信息流, 这种模式最关键的价值在于加强了“人”这个元素,鼓励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并通过此进行信息过滤和筛选,同时确保高质量,很好的解决了内容生产机制的问题。


(Quora创始人在Quora回答问题)

 

这种高质量的真人内容,正是营销信息满天飞的中国互联网所缺少的,当每一篇热文背后都有一个广告主的时候,对于用户而言重要的不再是为有人为自己在提供信息,而是有人能为自己提供可靠的信息。

有Quora中国版之称的知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则在验证这个观点。近日,知乎创始人周源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知乎已拥有6000万注册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达1600万。

随着知乎等社会化问答平台的崛起而完成:产品定义+用户普及,正日渐成为继图文、视频(含直播)之后最重要的“内容形态”成为业态主流, 属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有了巨头割据,群雄逐鹿。

但知乎模式就是问答模式的终点嘛?在倪叔看来并非如此:知乎所擅长的只是内容的制造,在其封闭的论坛设计之下要进行有效率的大规模传播是极度困难的——知乎只解决了内容的生产问题,而没有解决分发问题。

问答形式一大特殊价值点在于:问答可以激活内容生产,今天流传于各个网络的内容来源的最源头都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而被制作出来……内容生产能力是内容产业的顶端,但不是全部,而如何将问答的内容生产能力,与其他的内容形态的分发能力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这才是是问答生态下一步的商业想象力所在,也就是问答的3.0模式。

而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打知乎,分田地!”新一轮的问答市场圈地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而在从2.0通往3.0的起跑线上:新闻社交技术资本各派系的选手齐聚,都想赢得问答模式3.0的门票。

今日头条,问答轮圈地运动中跑出的一匹黑马

 

不可否认“概念”好谈,当我们真正去审视这件事情的时候,要实现两个模式之间的兼容其实并不容易,虽然目前已有众多巨头入局,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发现:大多玩还是知乎的老套路,而且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真正有能力将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并逐渐产生了优质内容且互动积极的,目前来看:只有拥有数亿用户的今日头条及其它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

 


(头条问答-已经具备产生优质内容的能力)

事实上,今日问答与知乎的产品页面有相似之处只是“表象”,从核心逻辑来看,两个产品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从内容生产机制来说:

作为知乎的老用户,虽然没有官方数据证明,但倪叔也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知乎的问答内容的头部聚集效应非常明显,在一些如:恋爱健身职场等相关大众话题之下可以聚集数千个精华回复,但在稍微冷门一些的领域就只剩下零星的问答及毫无质量可言的相关回复,而这样的问答与回复基本是无效的。

尽量消灭无效回复,这肯定是知乎平台方希望做到的,但受限于知乎已有的人群架构(知乎,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部分用户及学生群体,领域也与其兴趣密切相关 )及激励机制(窄众领域人群有限,无法培养大v),从知乎自身的产品体系来看是无解的。

而头条问答则拥有6亿用户,创作者分层涵盖整个社会不同阶层,整个中文移动互联网,涵盖的内容也更广泛——在两者不同的人群结构之下,所产出的内容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广度上,头条都有可能解决知乎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金律之下,流量分配机制的刺激极大的影响了内容制造者的取向——据倪叔观测,目前存在大量用户自发从知乎搬运问答内容投放到今日渠道赚取关注的现象出现,从实操层面来看,今日头条虽然作为后来者但要想在内容基量层面追上知乎的难度是没有想象中大的。

其次,以同样的海量内容为基础,决定用户访问深度与停留时长的核心就在于:用户是否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知乎的内容树是相比于标签更为分散的体系,很多时候一个用户的一个念头就是一个问题,平台方只能通过:关键词+标签,来管理与分层引导,而用户则主要通过搜索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某个角度来说:知乎的模式非常类似于搜索产品,而回看搜索引擎这十年来的发展,从:目录式搜索(雅虎)-关键词搜索(百度)-社交搜索(facebook)-个性化推荐搜索(Netflix),而决定这种变迁的核心就在于:匹配效率的提升。

头条问答借助了算法优势,能更好地自动匹配问题和生产者。在理论上,头条能自动邀请合适的用户回答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独有的经验、知识和观点,并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消费。真正实现所有人问所有人、所有人答所有人,打破PGC与UGC的天然区隔。

 


(头条问答:会根据内容产生者的标签来配对及邀请问答相关的内容)

在倪叔看来:问答这件事上,今日头条与知乎堪称阴阳两级!

知乎长于内容制造,今日头条长于分发,而两者的较量,就是一个商业判断:究竟是用户在这里产生内容的商业价值大,还是用户在这里观看内容的商业价值大?

在公司文化上,知乎是知名的慢公司,今日头条则是以快与雷厉风行著称,当知乎还在做缓慢的专栏(图文内容),live(直播产品)的时候,今日头条早已经完成了从图文,视频,直播的布局与市场占领,直奔知乎的立身之本问答而来。

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知:面临竞争,知乎会采取守势,保持自有的节奏,持续精耕细做不断巩固内部的基于社交体系的内容王国,而今日头条则擅长进攻,对于每一个新领域的开创,都是大刀阔斧的高歌猛进,开放的海量流量+振臂一呼的几个亿分成投入,就会引来大量草根内容创造从全网为其创作内容……

当然,现在谈颠覆不免为时尚早,但与其他凭借自身资源进来搅局的乱入者不同,当所有人都先入为主的认为:问答产品,就是应该天然是社交模式的,今日头条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属于在知乎之外另开了一桌,一旦有所成,倪叔相信必然会为知乎带去不小冲击。

知乎可以颤抖一下!

内容生态的未来,是人工智能

从现在看内容生态的未来,人工智能是大的方向。2016年,我们能看到内容生态正在激烈变动,而且大家做的事情越来越像:

今日头条做问答不再只是资讯客户端,知乎有专栏不再只是问答平台,微博不再是140字短消息公共发布平台,UC不再只是一个访问网页的浏览器,百度亦不再是一个搜索引擎,大家越来越像,都在成为“内容大杂烩”,即内容分发平台。

业态与业态之间的融合,形成综合化的新业态显然是大势所趋,但竞争的核心就在于大家原本的核心能力能否为新业态提供核心的发展动力!

而这股新动力,究竟应该是社交升级?是新内容生态?还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呢?

新业态的核心特点就在于:海量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颗粒度。传统的内容生态中大量的工作是通过人工+内容呈现规则来实现管理,相比于博客,微博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微博依然需要聘请大量的人工来进行审核,没有效率上质的提升,就没有未来可言。

而相比人工,算法的边际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并且算法还能不断学习,这是以规则管理海量内容的唯一方法,也是未来竞争核心所在。

11月17日,今日头条创始人、CEO 张一鸣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新未来”论坛上发表了“信息平台的智能浪潮”的主题演讲。张一鸣说,传统意义上的问答,基本都是社交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人工智能和算法可以解决的。

倪叔深以为然,站在见证过AlphaGo的围棋人机大战、写稿机器人PK传统记者的今天,未来必如凯文·凯利所预言的那样:人工智能会像水煤电一样普及,改变我们的内容生态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倪叔 我的微信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nishu-think)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