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马伊琍崩溃痛哭、辣妈小S吐槽,中国职场妈妈为何这么难

 我有个工作狂闺蜜,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玩得转职场、买得起大房。

生孩子前,她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活不成养了三娃的川普伊万卡,至少可以当个一路养娃、一路奋斗的职场辣妈。

但现在她因为坚持母乳喂养,把自己活成了奶娃机器人,升职、加薪都不敢再想,旅游也成了奢望。

其实,曾经的伉俪佳偶安吉丽娜和皮特的龙凤胎,也是一路母乳喂养的,但是在中国,当妈难,当母乳妈妈难,当身在职场的母乳妈妈尤其难。

职场压力大,难以平衡育儿和事业

有了《劳动法》托底,职场上的男女平等,基本上算实现了————但孕妇和初为人母的职场妈妈,在职场上的弱势地位,还相当普遍。

 

 

闺蜜一天的时间清单是这样的:白天保姆、婆婆带孩子,她早上七点半起床,九点到公司,每隔一两个小时到卫生间挤奶————没办法,公司并没有专门的母婴间。晚上七点左右必须到家,因为保姆要交接班。曾经工作狂的她,如今只能勉为其难向领导申请,加班工作回家再做。

七点多到家后,她扒拉几口晚饭,然后开始陪娃。八九点娃睡觉,她打开电脑加班。八个月的娃,一夜要醒好几次,闺蜜睡醒朦胧喂完奶,再凑合闭上眼。

“从孕后期开始,到现在快一年,我就没睡够过睡饱过。”

战战兢兢平衡着孩子和职场,升职、加薪的美梦却要暂时搁置。发现怀孕前不久,公司曾找闺蜜谈话,准备给她升职,现在闺蜜再也没听过这茬。公司的顾虑也可以理解,有了娃,工作上的心思就少了三四分。

闺蜜不算最惨的————今天,孕妇小G的遭遇在朋友圈刷了屏。

小G在某创业公司辛辛苦苦干了三年,终于熬上了总监。但公司知道她怀孕后,一连串降职、隔离、扣薪、被踢的戏码就陆续上演了。

5月,她发现怀孕后,立刻向CEO和副总裁汇报。结果副总客套之后,立刻就问“孩子要不要”,“你老公啥想法”。

到了月底,她就被告知,因为怀孕,她已不再适合担任总监,必须降职转岗到助理等内勤岗位;7月,她的办公桌被清理;8月初,公司扣发了她上月工资————公司步步紧逼,小G节节败退,三年奋斗一次清零。

遭受职场压力的可不止普通人,连明星也逃不掉。因为喂养孩子、身材变形被吐槽的马伊琍,就是其一。

2015年出演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时,原本条顺盘靓的马伊琍,在剧中胸部下垂、身材走样,一时间舆论汹汹,说马伊琍“不穿内衣拍戏”。

舆论中的马伊琍写了篇长微博,解释了这一疑团。开拍时,马伊琍的小女儿刚8个月,“很多人劝我8个月足够了,还要拍戏太累了,还是断奶吧”,但马伊琍觉得,母乳更好,坚持不断奶。

拍剧期间,马伊琍因为手动挤奶,得了腱鞘炎,手关节肿痛。早上挤完奶,“衣服松垮合适,到了下午随着涨奶,衣服开始紧绷,两肩不由自主地内扣,开始驼背。”

马伊琍说,“是的,所以你们看到的潘芸,她的身形微微水肿,腰有点粗,胸部明显下垂,请你们理解,哺乳期的妈妈为了奶水好,每天要吃很多很有营养的东西,不能穿任何塑形内衣,只能穿非常舒适宽松的哺乳背心。对于我这样拍戏又背奶的职业女性,每天眼睛睁开就是吸奶,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家吸完奶就赶紧睡觉,没有运动或休闲的时间,我必须接受这样的我。”

 

 

马伊琍一边奶娃,一边拍戏,儿女、事业都要的拼命劲儿,让公众了解了职场妈妈的不易。但更多的职场妈妈,并没有发声诉苦的机会。

 

能生不能养?舆论压力大

三四个月前,还有个更惨烈的职场妈妈悲剧。

一位32岁的母亲,带着两岁的女儿去公司面试。为了防止孩子在面试中吵闹,公司员工将孩子带出去看管。结果,因为员工疏忽,孩子坠梯身亡。

这位妈妈遭此悲剧,已经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但在舆论上,她遭遇到的苛责,可比同情多多了。对母亲的指责主要是,“没尽到自己监护人的责任”,“既然有孩子,为啥要出来工作”,“女人应该在孩子幼儿园之后再去工作”,“跟孩子比,工作有那么重要吗?”

讲真,女人为了孩子,完全脱离职场,回归家庭主妇,看似一种自主选择,其实只是少数人才有机会享有的特权。

首先,妈妈能够舍弃打拼多年的事业,甘心回归家庭,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自我牺牲————但,孩子的背影总是越走越远,不会永远陪伴父母,这种断送个人事业的牺牲,真的能获得孩子理解吗?真的值得提倡吗?

其次,老公挣钱多,或者,家里财富自由,不是暂时眼前的自由,必须是彻底的财富自由。就这一个条件,可能就把整个底层以及中产都滤掉了。

前几天,跳楼的中兴IT男,人到中年,妻子家庭主妇,一人养着俩孩子、双方父母和夫妻两个,共8人。刚被公司辞退,就陷入万劫不复的绝望之中,跳楼了事。

IT男自杀了,最可怜的是活着的妻子,当了多年家庭主妇,下有儿女一双,上有父母两对,职场里哪还会有她的位子,她和家人下半生如何聊以度日?

再次,夫妻感情好,丈夫、公婆不嫌弃,社会不指责。

选择工作,好事者可能指责,“现在当妈太容易了,只管生不管养,一点都不关心孩子。”

要是真的选择回家带孩子吧,家庭和社会照样不放过她们。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也决定了家庭地位。在家带孩子,可比工作累多了,但家庭主妇总被指责为吃闲饭的,被老公养着,多数时候家庭地位不高,得不到丈夫和公婆的尊重。

而且,社会还要指责她们不思进取,不够独立,为了孩子放弃自己,除了带孩子什么都不会干!

讲真,带孩子,可是体力、智力兼备的重活,很多原本以为带孩子容易的奶爸们,周末在家带一天孩子,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都被当成休假了。

台湾艺人小S,生了三个女儿,也没耽误演艺事业,算得上职场辣妈的典范了吧,但是这个典范过得也很辛苦。

 

 

她喂养孩子心情濒临崩溃时,老公压根不理解她、不安慰她,也不体谅她。小S怀孕,也没挡住老公去夜店。小S打算带俩孩子去美国旅游,结果老公责怪她,为啥不三个孩子一块带去?小S愤愤不平的跟康永吐槽说,“他们不觉得这事情是很累的耶?!”

配套不到位,环境不友善

 

工作、奶娃压力大,我劝闺蜜出去散散心,她原本就爱玩爱闹爱旅行。闺蜜一听,立刻摆摆手,“我都一年多没出去旅游了。带孩子出门,就得手提肩扛,带一堆东西,比军训拉练还累。母婴室也太少,喂奶太尴尬、不方便。”

母婴室配套不到位的尴尬,马伊琍也吐槽过,国内的母婴室配置很不标准,带孩子外出很不容易,整个社会“都批评中国年轻妈妈们懒惰不肯母乳喂养、不亲自带孩子,可是现实状况确实是整个大环境不够体谅妈妈们。”

首先,母婴室实在太短缺了。

两天前有篇刷屏的新闻说,北京首都机场T2航站楼,把母婴室设在了男厕所中,而且,该母婴室经常被男烟民占去当吸烟室,烟味熏死人。机场却表示,如此设计是因为女卫生间“没有地方”。

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母婴室几乎和卫生间一样普遍。比如,日本明确规定,建筑面积5000平米以上、有婴儿和母亲出入的场合,必须配套建设母婴室。

但在中国,母婴室还是稀缺品。

去年,为了呼应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卫计委牵头,联合多个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件说,力争到2016年底,省会城市应配置母婴设施的机场、主要火车站(包括高铁站)均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其他地区公共场所应配置母婴设施的,配置率不低于50%。

从这个文件要求就能看出,中国母婴室,在省会以上城市,尚未达标,更遑论三四五六线城市、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呢?

其次,建成的母婴室多数不达标。

去年年初,马伊琍带着拉肚子的小女儿赶到了机场母婴室,但是母婴室里没有洗手池,赶到女厕所,结果没有尿布台,后来整条裤子弄脏了。狼狈的马伊琍,扔了裤子,用外套裹着小女儿,逃难一般,跑出了机场。

国内的很多母婴室,形同虚设,基本的尿布台、洗手池、椅子、插座、垃圾桶、洗手液等基本设施,都不到位,马伊琍说,“真心希望能给母婴室来个标配,让宝宝们从小就被尊重,让妈妈们能安心带宝宝出行!”

但是,短期内,依靠马伊琍的呼吁,以及卫计委的政策,难以解决母婴室短缺的问题—————卫计委出台的指导意见,并不具备强制效力。而且,由于母婴室是纯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让写字楼、商场等重新规划内部空间,主动出让寸土寸金的空间,打造母婴室,并不那么容易。

而在政策之手自外,引入商业力量,推动母婴室建设,或许是个良策。

 

 

阿里巴巴近日宣布,未来两年内,天猫将与品牌商共建1000个智慧母婴室,覆盖范围除了百货和购物中心,还包括超市、酒店、机场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

在天猫智能母婴室,有无人贩卖机,可以购买小包装的奶粉、纸尿裤、婴儿湿巾等商品,轻轻点击,自动售货。妈妈们再也不用手提肩扛,负重出门了。

母婴室内的天猫精灵,可以语音控制哺乳间内的灯光和窗帘,调奶器,加湿器,净化器,也可以语音控制室内的音乐,解放了妈妈抱着孩子的双手。

而云货架,则是基于天猫技术的在线购物系统,一旦有人靠近,屏幕会自动感应出菜单页面,妈妈看中的商品,可以立刻下单送货到家。

可以说,天猫的母婴室,既解决了母婴室极为短缺的公共痛点,也成为了新零售的入口,实现了公共效应和商业效应的双赢。

为了让母婴室的功能更为完善,产品更为丰富,天猫引入了惠氏、美赞臣、美素佳儿、达能和雅培在内的多个国际一线母婴品牌,加入了智能母婴室的共建计划。

讲真,有了母婴室,也许中国妈妈们,从奶娃机器到职场辣妈的距离,就走近了几步。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