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界

商汤科技:AI独角兽还是“毒”角兽?

文 | 王雨桐

尽管已与“AI第一股”无缘,但商汤科技的上市野心似乎从没有安分过。

近日,有媒体报道,商汤科技计划在未来几周提交香港IPO申请,或与汇丰控股展开合作,筹集至少2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已是今年来商汤第三次被传出计划IPO的消息,A股、港股,乃至保荐人,每一次新闻都有模有样。

从始到终,商汤方面的对外口径始终如一: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但在苍蝇与蛋的关系之下,商汤此举更像是欲盖弥彰。

上市,是商汤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撑不起的百亿估值

“科学家创业”,是打在商汤身上最贴切的标签。

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为火热的时候,商汤的学术型管理团队和强大的人才储备能力,让它在行业中备受关注,自然也吸引来了资本。

数据显示,成立至今,商汤先后吸引了包括软银、阿里巴巴、IDG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注资,融资总金额一度接近400亿元,是行业内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企业。随着Pre-IPO融资完成后,商汤的估值更是达到12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然而,技术能让商汤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资本一时追逐的对象,但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缺乏落地场景的技术,却会让企业陷入困境,被扣上资本泡沫的帽子。

2017年,商汤曾高调宣布自己已实现全面盈利。但春风得意终有尽,彼时的辉煌并不等同于当下的商汤。

在商汤的业务规划中,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占据了绝大部分,可即便是这两个版块,商汤都从未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壁垒。

无论是与商汤并称为“AI四小龙”的旷视、云从、依图,还是海康威视、华大股份,都是商汤不可回避的竞争对手。专业、精准,让这些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比商汤的“泛泛而谈”更具竞争力。

主营业务不够给力,与其他企业相比更低的利润率,(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的毛利率是64.6%,依图2019年的毛利率是63.9%,商汤科技2019毛利率43%。)让商汤在外界眼中已难以撑起如此庞大的估值。

曾经的独角兽,一度成为资本眼中的“毒”角兽。在2018年完成软银10亿美元投资后,商汤之后大概有两年没有再公开过融资消息。

上市实为回血

对于当下的商汤而言,上市成为已被认为是“毒”角兽的自己的唯一选择。

据去年11月时《财经》的报道显示,商汤估值缩水情况已经出现,一些老股东开始私下交易商汤股份,给出的估值是90亿美元,但很难卖出去。一旦有投资人套现离场,商汤的融资之路便更难进行。

与此同时,商汤探索落地场景实现商业化变现的脚步并未停止。

为寻找到更多的落地场景,商汤也不是没有努力,自动驾驶、“1+1+X”的商业战略模型更是让商汤进入“广撒网”的模式。

但前者已吸引了上至互联网公司、下至科创企业的注意,商汤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后者则将“专”、“精”问题再度划上重点。

商汤的投入,更像是一场无用功。

以至于,融资受挫、人工智能领域常常面临的较长的项目交付周期和收款压力问题,随着商汤在新业务版块的探索,有不少观点认为,商汤已经面临着资金流紧张的压力。

上市并非那么简单

回看商汤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早在2017年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便曾提出过对上市的规划,反而是这几年,人工智能企业纷纷递交招股书,商汤却愈发安静。

是商汤不想上市吗?或者应该说,资本市场并不天真。

近几年来,一众互联网企业纷纷赴美、赴港上市,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破发,甚至摘牌。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旷视早在2019年便折戟资本市场,去年11月递交上市申请的依图在两次中止后,最终在6月底终止上市,同样被终止上市的云知声还被质疑数据造假。

诸多现象,都让商汤对上市一事望而却步。

搜狐科技曾援引市场人士言论称,包括商汤等在内的四小龙都存在巨大泡沫,有泡沫是正常的,但目前这些企业还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经营能力存疑,落地场景也要继续深耕,仍需资本去做技术投入、市场拓展等,一级市场已经不太愿意有资本接盘,而上市很有可能就是泡沫破灭的开始。

只是,在投资人可能套现离场的压力下,商汤的上市之路,就算再不想,只怕也得硬着头皮来了。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