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中小商家抖音带货只盯GMV这个果,它就可能是个毒苹果

有人说,不少做抖音的商家辛苦一年,很可能干了个寂寞,钱没赚到,赔个底儿掉。

也有人说,多亏抖音,救活了自己家的小破厂。一场直播赚一百万,你问他为什么,他笑而不语。

在抖音做生意仿佛成了小马过河,似乎谁都有一个赔了钱的朋友,也有一个赚了钱的熟人,不少想要入局的朋友越听越懵圈,简直是:

“同抖不同命”“薛定谔的抖”

其实无论在哪里,生意盈亏乃是正常,但相当一部分说不明白原因,却归结为运气。做生意全凭运气?还偏偏是在以“推荐机制”这种数字化技术著称的抖音平台?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以倪叔对平台和商家的了解,很大概率是沟通上出了问题。知道你为什么赚钱和亏钱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平台。但平台讲的话往往没人愿意听,或者没听懂,反而更愿意去听那些很刺激的江湖传言,这就是问题所在。

1

双11打响了,这些传言不靠谱,千万别信

今年双11已经打响了,不少商家都想趁着大促冲一冲,偏偏这时候有些关于生意和流量的不靠谱传言愈演愈烈,衍生出很多真假难辩的说法与“噪音”,容易对中小商家形成误导,因而商家一定得擦亮双眼。

倪叔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家里有厂的朋友大多在集中精力做抖音。

时隔数月,再和他们聊起来,大家普遍表示还在为当初的决定庆幸。因为生意确实获得了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商家圈子里也在传出各种脑补的传言和“噪音”,集中在对于“流量”的想当然式的猜想、以讹传讹,那些还没入局的商家被这些越来越流行的噪音所干扰,以至于不敢入局了。

倪叔最近就听到了这样一些噪音,比如“抖音的推荐机制很厉害,只要你花钱买一次流量,以后如果不投流就再也不会被平台推荐了”“付费流量就是一个坑,只要入局,就回不了头”等等。

和那些之前入局抖音的朋友们聊起来,他们表示幸亏自己亲自实践了,才没有被这种“噪音”给吓退。

说到底,这些传言不过是在今年电商整体困难的大环境下,大家对于兴趣电商这个好像独善其身的生意阵地产生的错误猜想,本质上也是因为平台在迅速增长,没能及时与更多的商家建立起足够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由于听到的这些传言太多,倪叔甚至也有一点好奇,平台知道这些江湖传言吗?

抱着这样的动机,倪叔和巨量引擎的小伙伴们聊了聊,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们居然也听过这些传言,并且已经想方设法对流传最广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但说实话,还是前面提到的问题,没人愿意听官方平台的话。倪叔听完这些官方的解答,其实逻辑很清楚,但有一个问题,这些解答过于理论化,也难怪商家们更愿意听江湖传言。

今天就着这个机会,倪叔就结合身边真实商家的故事,把这些官方的说法,换成一种更接地气的语言,倪叔也来当一回“噪音终结者”。

噪音一:中小商家现在入局抖音已经没有机会了?

倪叔身边做电商的朋友,入局抖音三个月左右的大有人在,而且做得都不错。这些朋友普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以前大多有开过实体店或者工厂的经验,要么就是手里有供应链,或者会做营销。

有一位朋友以前是做广告的,认识很多中小商家,他半个月之前问倪叔,现在做抖音是不是晚了?我想了想,然后这样对他说:“抖音不是农贸市场,它的评判标准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一个‘个性化工厂’,一定是你有什么它就推什么,所以你应该想一想你最擅长什么?”

“我擅长做创意,而且有一些货源。”我一听,这不是晚不晚,而是你早干啥去了。会做创意意味着你的短视频品质有保障,有货源意味着短视频带来的自然流量就能直接挂车,你不做白不做嘛,还问什么晚不晚?

他抓紧去做了,半个月就火了两条短视频了,美滋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首先抖音的机制是兴趣驱动,兴趣千人千面,且垂直细分,那么入局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强项,创意、货源、供应链等等,你总得占一头儿。其次人的兴趣是在持续进化的,兴趣不存在晚不晚,所以入局抖音也不存在这个时机问题。最后就是认清大趋势,做抖音是趋势,最好的时机永远是当下。

噪音二:付费流量会压制自然流量?

这也是流传最广的江湖传言,这个传言其实很精明,它预设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立场,那就是“流量是固定的,有人花钱买,免费的就没有了。”你仔细想想是这样吗?

其实不是。付费流量和自然流量根本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有的商家用巨量引擎的小店随心推、巨量千川等工具做了付费推广,然后感觉自然流量变少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认知错觉。

用赵本山老师的那句台词来说就是“别总说大环境不好,怎么你到哪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归根结底不是流量少了,而是你的内容、你的人货场能不能触发平台流量推荐机制。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付费流量反而能撬动更多的自然流量。上个月遥望未来站在抖音直播,首播当日其直播间涨粉超150万,最高在线人数超50万,人均停留5分钟以上,开播第二天GMV直接破亿。

遥望的同学和倪叔聊的时候透露了一个细节,就是外界总误以为他们投流投了很大一笔钱,但实际上GMV破亿的这天,实际上投了多少钱?只投入了100万左右。和破亿的成交额相比起来,这个投流成本可以说很小很小了。更多的自然流量是通过付费流量带来的,两种流量协同最终带来了GMV的增长,小投放带来了大GMV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遥望作为头部MCN机构,他们对于平台的流量机制研究的很透彻。我接触的其他在抖音做直播的商家朋友们也明确说,付费流量保本即可,甚至是付费带来的ROI低一点也没关系,赚钱其实靠自然流量,看的是整体收益。

比如你的直播间做了付费推广,消费者进来之后对内容感兴趣,停留下来了,那么系统会判定你的内容受人喜爱,就会推荐更多的流量进来。也就是说,付费推广事实上就是一个“敲门砖”,师傅领进门之后,修行还在于直播间的内容,关键是你能不能承接住流量,在有流量进来的时候把握住流量。

前面提到的100万撬动1亿的个案是大品牌大机构,那我再举一个小商家的案例。我认识一个在抖音卖手工旗袍的朋友,ID叫“卿梦原创旗袍”。最近和他们的操盘手郭世博聊了聊。他们今年4月才入驻抖音,运营了20多天之后开始用巨量千川付费推广,目标很明确就是触达更多精准人群。在投放策略上也很有计划性,在Dou+投放中以涨粉、直播间引流为目标,前期投放24小时400元预算用来探索目标客户,后续降低到2小时400元预算;在巨量千川投放中,单条投放500元预算,每天投放30条以上。在投放过程中持续关注投放数据,根据不同地区圈选精准客群,逐步收窄投放量但提高单条投放预算。投放效果很不错,6月份就实现了直播千人场,目前单日最高ROI达到30,日销量突破了70万。

怎么把握流量呢?提升直播间的互动和转化数据,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做好直播间的经营。至于具体怎么做直播间的经营,各有各的道,比如遥望的直播间突出的是科技感和明星效应,佰草集的直播间做的是宫斗情景剧,其实就是通过有差异化的内容让消费者停留下来。

当然,直播间经营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话题,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要首先把基本逻辑想清楚,付费流量并不是万恶之源,而是敲门砖,它解决的是让更多的精准人群刷到你的直播间,后面的经营让这些人留下来、形成转化。

噪音三:巨量千川投放爆量是“玄学”?

说到付费推广,很多人又说了,巨量千川是玄学,摸不清哪次推广会火。其实平台是有严密的推荐机制的,这个机制并不是简单地和付费金额相关,而是和过程中的一系列数值有关,在平台内部这一系列数值称为“三驾马车”:eCPM、内容互动指标、投放GPM。

eCPM说的是你的计划竞争力是否足够强,前面我的那位做广告的朋友,他的短视频和直播间eCPM就不错,因为他的创意好,说白了就是消费者点进来的欲望更高,更感兴趣。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卿梦原创旗袍,以内容类短视频为主,在不同场景下展示旗袍产品,在巨量千川短视频付费推广过程中,根据不同款式的旗袍短视频推广数据来判断消费者对新款的喜爱程度,再将优质短视频与新品组建广告计划,新品测试周期收窄至10天以内。目前该品牌巨量千川月均投放计划3万元,单条计划ROI最高达到1:500。

当然不是说每个直播间都要这么干,而是能由此受到启发,去经营你的直播间,挖掘真正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与卖点。

内容互动指标说的是直播间停留及关注、短视频完播和点赞等数据。做过短视频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平台非常鼓励主播、商家和粉丝互动,根本逻辑就是通过持续互动增加黏性,从而提高转化率。

投放GPM说的是千次购物车曝光PV产生的平均GMV,常用来衡量直播间卖货能力。很多中小商家投流或者直播都是只盯着一个数值“GMV”,而忽视GPM,这是大错特错,从根儿上理解错了平台逻辑。

ROI和GMV只是一个“结果指标”,结果之前还有很多“过程指标”,而这些“过程指标”远比结果指标重要。

很简单,没有过程,何来结果?

归根结底一句话,现在入局抖音不晚,什么时候都不晚;该投流一定要投流,因为你的目的是卖货,是给消费者带来你独有的资源,这是生意,生意有投入是正常的;但做投流不是乱投,而是要摸清平台的门道,拿着过程指标,再去分辨:为啥有人赚钱,有人赔钱,一切现象背后的逻辑也就一清二楚了。

2

欲知此事须躬行,极力推你和极力拦你,没准儿都是想割你

今年消费增长遭受挑战,生意不好做,在这种大背景下,稳定增长比爆发增长更重要也更现实。稳定增长的潜台词是跟着风向走,形势永远比人强。

那现在电商的形势是什么呢?

倪叔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反复说过这一点,随着消费者行为的变迁,结合内容做生意正处于大规模爆发的前夜,各路人马都在纷纷入局做内容。

而说到内容,做得最好的平台是谁?抖音。可以把抖音理解成一个生意的快车道,商家在快车道上,相对而言加速更快。

你只有理解了这个逻辑,才会正视在抖音投流这件事。平台提供的那些投流工具和经营方法论,其实是最靠谱的,尽管它有时候看上去那么枯燥、理论化。

不相信平台却选择相信江湖传言是最低级的错误,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做生意的大忌。

当然,对于商家而言,这是一次新的机会,出现不靠谱的猜测也情有可原。重要的是,别让这些脑补出来的噪音拦住商家生意雪球的增长。

正如小马过河,在一个新的阵地上去滚动生意雪球,必须亲自去实践,而不是听信传言。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