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既要又要还要”不现实,三翼鸟应该接点地气

近年来场景这个词在营销领域越来越普及,以至于一些厂商用它来定义自己的品牌。比如海尔,它在两年前推出了子品牌三翼鸟,号称是“全球首个场景品牌”。

说实话,场景倪叔了解,场景服务也清楚;但一直没闹明白,这场景品牌是咋回事,卖场景还是卖服务,还是做链接的呢。突然,上个月底,三翼鸟换了品牌定位,把全球首个的字样去掉,在场景品牌加上了新的定语——智慧家庭,变成了“智慧家庭场景品牌”。

中国厂商非常喜欢树大旗,什么排名第一、什么首创之类,噱头十足便于宣传。三翼鸟之前的“全球首个”也是如此,那好好的大旗怎么就突然不要了呢?

1

场景品牌是个什么鬼?

倪叔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对于三翼鸟这个品牌的印象如何。得到的反馈非常消极,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是海尔旗下的子品牌,知道的也多半说不清它这场景品牌到底是做什么业务的。

要说呢,真得怪这场景+品牌的奇怪组合。

目前,场景在营销中的含义比较明确,虽然不同专家学家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体可以理解为:用户在某个场所及特定的情景下,发生的交互或需求满足,包括人、场、事、物等四个要素。

从类型上场景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内容场景,消费场景,使用场景,即时场景。我们在网上购物就属于消费场景,从前电商行业常常会将自己的场景概括为“人、货、场”,事实上准确地说,它也是“人、场、事和物”,只是省略了事——购物而已。

三翼鸟打出了场景品牌的名头,让人很纳闷。别说普通消费者,就是倪叔作为多年的营销专家,要不是在网上多做了功课的话,也一样会对三翼鸟的经营业务感到蒙圈。

因为场景包括的范围太大了,一大就容易空,好比一个人无所不做意味着他啥也做不了。吃穿住行、工作生活、360行,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人群,就会组合出无数种不同的场景,产生无数的不同需求来。三翼鸟是能全部解决吗?显然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冠以这么大的名头意义何在?

人家零售商卖的商品种类再多,也顶多就挂个百货公司的名号,而且仅仅将自己定义在终端销售这一个消费场景之中,消费者一望招牌便知。

三翼鸟标榜自己为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为什么它能成为首个?

在此之前,商业界可能确实没有场景品牌的概念。但如果我们简单理解场景的含义,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早就有很多公司专门经营某个或某些场景服务了。

专注于帮助用户打造家居环境的宜家,打造家和公司之外第三空间的星巴克,创造24小时营业随时为居民服务的7-11,它们各自都在售卖不同的场景服务。那它们算不算场景品牌,如果不算的话那三翼鸟更没有资格了。如果算的话,凭什么海尔造出了概念就敢自诩为全球首家?

当然,人家都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场景品牌,因为根本没有必要——用户只看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看着时髦但摸不头脑的花式营销概念。

作为营销专家,倪叔认为:场景有价值,场景营销有价值,场景服务更有价值。

但是,场景品牌的提出没有任何价值,更多是一种新名词创造。生造概念,假大空,业内自嗨、消费者看不懂,毫无意义!

2

三翼鸟到底是做什么的?

抛开场景品牌这个假大空的噱头不说,另一个造成消费者认知困惑的因素是,三翼鸟本身的定位比较错乱。

海尔创立三翼鸟的目标是,通过一站式定制的方式来更好地抢占智能家居市场,但同时它自己又说,三翼鸟是一个开放性消费平台,而且可以连接诸如衣联网、食联网、空气网等生态,通过智能家居就能自动买菜、买洗衣液等配件、消耗品。

三翼鸟的001号店倒是占地面积大、功能区多、提供的服务非常全面。据披露,它的营收来源中,电器销售收入虽然仍是最大比例,但来自合作伙伴的家居和工程业务占比上升较快。不过,毕竟只是门店数量较少,能覆盖的用户有限。

所以当你走进三翼鸟的线下门店,会发现多数是由海尔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专卖店升级而来,它们称为中央集成店,店里摆放的商品也以卡萨帝各线产品为主。除了智能家居这块业务外,其他的似乎都很难落地,说白了还是原来的专卖店。

打开三翼鸟的APP,可以查看全屋或厨房、阳台等不同模块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还能看到一些装修内容和服务。你说它开放吧,事实上也仅限于有限的异业合作。无论是服务和内容都比较单薄,远不如第三方平台来得丰富和扎实。倪叔倒是觉得它最大的优点是打通了线下门店,可以定位找到附近门店,在线唤起销售互动,并且完成下单和其他服务。

海尔官方宣称,三翼鸟平台已连接2W+设计师、3W+家电客户、1000+家装公司、1000+家居生态、1. 4 万+成套服务管家。以此规模,三翼鸟似乎还想在智能家居的基础上再做加法,把手伸进家装市场获得增长。

不过,至少在目前没有看出,三翼鸟在家装市场有多大的表现,倪叔在几份家装市场报告检索了一下,结果都没有提到它的名字。其实不用查资料,算算上面的数据也知道业务规模和效率如何。2W+设计师、1000+家装公司、1000+家居生态、1. 4 万+成套服务管家,这么多的服务商,才服务或积累到3W+的家电客户。怎么看也是非常低的转化,大多数的服务商还能在三翼鸟平台上坚持多久呢?

大概了解了三翼鸟的基本情况,你觉得它是电器卖场、智能家居平台、家装平台,还是开放消费平台呢?嗯,什么都是,但什么都不是,活脱脱的四不象。

如果非要下个结论的话,倪叔说实话,三翼鸟离海尔说的开放性消费平台太远,论体量家装平台也很小,更确切地说,更接近于一个智能家居O2O平台。表面上看它开始卖解决方案了,但实际销售仍然以硬件产品为主。

换言之,三翼鸟的本质,就是海尔的一个自主的智能家居销售渠道。

3

既要又要还要不现实,三翼鸟应该更务实

近年来,国内一些巨头纷纷倒下,令人惋惜。最近的应该就是国美了。

究其原因,除了疫情大环境的冲击外,更多的都是企业的战略失误。其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什么都要,既要又要还要,结果想的越多,死得越快。国美的打扮家,就是想进入家装市场而耗尽了国美最后一滴血。

三翼鸟这个新品牌也应该从中借鉴一些教训。当然倪叔不是说海尔危险了,从目前来看它的表现很好。但是再强大的企业,它的资源仍然是宝贵和稀缺的,都应该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价值。

如果仍然保持着目前的混乱定位,向各个方向同时发力,那么三翼鸟最终可能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而收获甚微。海尔想在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做加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用户能不能接受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比如说,海尔津津乐道的一个数据是,三翼鸟001号店的场景消费从原来30%增加到了90%。这确实是在增长,但如果反向思考一下,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原来的70%中,大部分人因为成套购买的门槛而不在这消费了?而这些离开的客户流向了哪些竞争对手呢?

再者如,海尔心心念念想让用户使用智能冰箱来买菜。正如在性感面前美貌一文不值那样,用户在价格和体验的面前同样不会长期选择酷炫。

海尔将资源投入在这个上面,倪叔觉得非常不值得。更多时候品牌保持专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反而是更有利的选择。

本质上,三翼鸟只是改变了原来的家电销售模式,由单品推销变成成套销售,从产品推销向场景化销售,是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升级,仅此而已。

这次,三翼鸟把定位降回至“智慧家庭场景品牌”是好事,至少不那么悬空,让消费者看不懂。但是只换面子不改里子还不够,既要又要还要的四不象终究是要被淘汰的,还不如直接爽快地回归智能家居。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