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谷歌商业模式的败笔



    马利克认为,谷歌的做法和微软的十分相似,两家公司往往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遏制竞争对手,即使自己的东西还是半生不熟的。业内将这种空头支票叫做“热风”。在网络中,这个诡计总是屡屡得逞。他们的想法就是:干嘛不在所有可能成为重要领域的地方都挂上自己的帅旗呢?

    如果藉此能够开发出一个有价值的市场,那么公司就可以具备一定的优先地位,比如收购YouTube甚至Android这样一些非常有前途的服务提供商——即使之前在这一领域内有过几个败笔。说到这里,确实有很多值得抱怨的失败之处,那就是谷歌没能留住的一些经营理念和人才。所以,尽管谷歌甩出了多达600亿美元的投标额,依然不能将目前最大的团购网站Groupon搞到手。而之前被谷歌收购的Start-Ups Blogger和Dodgeball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丹尼斯·克劳利(Dennis Crowley)在离开谷歌之后,分别创造了Twitter和Foursquare。

    所有的创新都面临一个同样的危险,那就是偏离了原来的轨迹。马利克说:“别光说那些败笔啊什么的,还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谷歌的核心业务上吧。谷歌必须把重心放在不断改进搜索引擎上。如果其他动作过多,从长远来看会导致精力过于分散。”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谷歌总裁施密特才会在今年的4月4日将自己的位子让给两位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来源: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编译:姜传秀)

 

    译自:3月6日【德国】时代报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