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道-o

追寻民国农学家的传统

  林建刚

  康奈尔大学与民国农学家

  晚清民国时期的农学发展经历了从“以日为师”到“以美为师”的转变。在留美学习的短短几年中,那些留学美国的农学家,很快就接受了国外先进的农学理念。回国之后,他们开始把从欧美学到的先进技术运用到中国农业中去。他们在民国时期的思考与实践,不仅让当时的农民得利,也为当下的农村改革提供了镜鉴。

  要说民国的农学家,不能不提康奈尔大学。在当时,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是世界第一流的农学院。民国时期第一流的农学家,像沈宗瀚、董时进、钱天鹤等都是康奈尔大学的毕业生。沈宗瀚1924年进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遗传育种学,博士论文为《小麦成熟期之遗传及其与株长之关系》。董时进于1924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博士论文为《世界粮食供给与人口》。钱天鹤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从事的则是蚕桑研究,后来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兼蚕桑系主任。此外,邹秉文、过探先、李先闻等农学界领袖也都是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毕业。

  不仅如此,康奈尔大学毕业的许多美国农学家,也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美国的农学家,并非走马观花似的考察中国农业,他们大都在中国居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因此,他们对中国农业的看法极高明。在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芮思娄、卜凯、穆懿尔等人。

  芮思娄,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毕业之后,来到中国,在当时的金陵大学任教多年,他努力造成一个研究中国农业与训练中国学生的农学院。因为他以及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存在,南京成为当时中国农业研究的中心,民国时期的许多知名农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卜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金花的丈夫,任教于金陵大学,曾组织多次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其著作《中国农家经济》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

  穆懿尔,与沈宗瀚是康奈尔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在山西铭贤学校任农业主任,与沈宗瀚合作改良小麦高粱,1946年任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副团长。

  这些美国农学家与中国农学家都是校友或师长,彼此都比较熟悉。正是通过这些人,当时的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曾一起组织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等团体,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与民国农学家

  说到民国农学家,不能不提到胡适,因为胡适与这些农学家在人际交往与价值观上都有交集。

  胡适赴美留学的时候,在其大哥的劝说下,也曾以农学为自己的专业,并由此留学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但对苹果分类实非胡适之所长,因此胡适改学哲学。因为这些关系,胡适对农学有一种不是兴趣的兴趣。例如,在与曹诚英相恋之后,他资助曹诚英留学美国,曹诚英在美国就读的恰恰就是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这里面恐怕就有胡适的寄托。曹诚英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农学女教授,可惜曹诚英为情所困,未免辜负了胡适对她的期望。

  胡适不仅与曹诚英关系密切,他与沈宗瀚、董时进、钱天鹤这些农学家都有或多或少的交往。

  不论是在胡适日记中,还是在沈宗瀚的回忆录里,都可以看到两人的交往。查胡适日记,在1930年代,胡适曾写道:“1935年6月7日,谢家声、沈宗瀚两先生来谈。”在1950年代,胡适在日记中写道:“1954年3月23日,下午七时钱天鹤、沈宗瀚、刘廷芳等请饭。”不仅如此,胡适还曾为沈宗瀚的《克难苦学记》与《中年自述》写了长序,盛赞其自传是“近二十年来出版的许多自传之中最有趣味,最能说老实话,最可以鼓励青年人立志向上的一本自传”。而在沈宗瀚的回忆录中,也曾几次提到胡适。在胡适死后,沈宗瀚也曾在《自由谈》上写文章悼念胡适。

  胡适跟钱天鹤也有交往。查胡适日记,胡适写道:“1934年2月11日:早七点起床。钱天鹤来。”1948年,北大教务长郑天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