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家族企业的矛盾,既需要用好家族治理的办法,又要用好股权激励
文/茅理翔
实际上,迅捷集团爆发的这场矛盾才仅仅是个开始。想要完全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来解决家族企业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化解家族企业的矛盾,既需要用好家族治理的办法,又要用好股权激励。
关于多子女的接班问题,有一些可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就是要选对接班人,而且接班人必须控股。对于其他子女,可以用现金,或者扶植创业的方式来予以平衡。第二,对于一时无法确定合适接班人的家族企业,企业创始人可为子女多备几个“摊子”,开始时各就其位,分权共治,通过经营治理的历练挑选出最适合的接班人。对于其他子女而言,这也是一种更公平的选拔模式。
按照我的口袋理论,家族企业交接班有三条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所有家族企业成员的股权必须明晰。这一点,董事长徐兴邦称得上明智。但其他两条原则,他就没有很好地把握。
其次,如果多子女中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强人”,一定要将其分开培养。案例中徐家三个子女,接班人徐鹏和脾气火爆的女儿徐婕都属于这种人格类型。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避免让两人都进入迅捷公司的决策体系。
此外,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必须保证接班人的控股地位。尤其当家族成员面临分裂时,切不可留下50%对50%局面的可能性。案例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就在于,徐兴邦在股权分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或许最初是出于平衡关系的考虑,但他至少可以为自己多保留一些股权,即使只是1%,这个矛盾也将不复存在。
针对迅捷集团和徐鹏面临的问题,可从如下方面来着手解决。
第一个办法,如果女儿徐婕能够理解并支持总经理徐鹏的决策,那自然最好;但如果她坚持反对公司的改革措施,徐兴邦可以考虑劝说女儿离开迅捷,并帮助其独立经营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这个过程中,仍然保证她15%的股权不受影响,同时通过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的方式,回购她对迅捷品牌所有权享有的权力。
第二,从次子徐凯的个性来看,并不适合劝其离开迅捷另立门户,但如果他自己主动提出来,同样可参考女儿徐婕的解决方式。对于徐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是,留下股份留下人。其职责可根据公司业务适当调整,如改为专门负责管理迅捷OEM工厂和质量控制等传统业务,与此同时,增设两个能力突出的非家族经理人予以辅佐。这样既保持了他的名分和股权,也符合迅捷公司化治理的要求。
最后,徐鹏需要尽量争取母亲王春梅支持。眼下的关口,获得母亲的支持很关键,至少能保证管理改革顺利推进。但由于母亲与女儿与生俱来的亲密感,她可能会保持中立。从这个角度来看,母亲的股权问题日后仍然需要彻底解决。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母亲将其15%股权的表决权,按照1:1:1的比例平均分配给三个子女,但所有权仍然属于自己。美国福特公司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其二,母亲也可以更加彻底,将自己的股权完全分配给三个子女,自己只保留股票分红,直至终老。
在当前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这些都是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最核心的接班人控股的问题,可在这次矛盾平息之后再来解决。如果非要在当前矛盾爆发的时候强行推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家族彻底分裂。(作者系方太集团董事长、宁波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