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着力强调重建项目的“文化”及“公益性”,争议之声依旧不绝于耳。有业界评论认为:“因为看不到捐赠协议的具体内容,两边都是具有商业目的赢利性公司,这些所谓的说明和承诺何以考证”
文/本刊记者 安颜
11月8日,中国地产首富王健林以个人名义捐赠10亿元,用于重建南京金陵大报恩寺。这10亿元的捐款也被称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据报道,今年年底前,10亿元将一次性汇入中华慈善总会,再以三次拨付的形式交给南京市政府。
随着10亿元捐款事件的曝出,一个困扰了南京市近10年的开发项目被迅速推红,而王健林巨额捐赠的动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并由此揭开了一场有关“捐款行为是否属于慈善”的争论大潮。
9年重建梦难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文化是南京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金陵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秦淮河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吴王孙权在南京长干里一带修建初寺和阿育王塔,后历经战火损毁。明成祖时期在历代毁损的寺塔旧址上,新建大报恩寺、九层琉璃宝塔,是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寺庙,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九层琉璃宝塔号称“天下第一塔”。太平天国时期,大报恩寺与宝塔不幸毁于战火。因此,重修大报恩寺一直是南京人的梦想。
2001年,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华商大会上,金陵大报恩寺重建项目首次亮相,成为南京市重点招商项目,此后,年年出现在南京市重大项目洽谈会上。在最近历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项目多次被提及“推进”、“加快建设”,但由于建设资金难到位,项目始终进展缓慢。
据南京市政府公开的资料显示,为重建大报恩寺,2007年,南京市发起成立了“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由南京市国资集团、秦淮区政府、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