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世界-元宇宙

WEB将死?美国也许,中国说不

 Web

文|米粥

说到Web和App,必然是老掉牙的话题——谁才是未来趋势?几天前,美国移动数据分析公司 Flurry发布全新报告称,用户花费在浏览器上的时间已经大幅落后于App,移动App 占用户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例从去年同期的 80% 上升至 86%。由此Flurry得到结论,App已经统治了移动设备。

Web将死?Flurry用美国用户数据说明了这一趋势,但注意那是在美国,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却未必如此。看看那些试图将美国市场成功经验复制到中国,却最终水土不服地消失了的外来和尚们,早已证明中美互联网从用户到市场的截然不同。

我们来看看国内市场Web与App的竞争现状。第一份数据是艾瑞咨询发布的。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手机浏览器的用户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同比增长51.6%,在移动应用类别中仅次于即时通讯。2013年11月的手机浏览器的用户月度总使用次数统计上,手机浏览器使用次数已达到146.2亿次,同比增长48.0%,紧随微信、手Q等即时通讯类应用其后。报告各项数据表明,手机浏览器作为高频通用型平台,是智能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Web

Web

中国用户最常使用的三大软件是:微信、手机QQ和UC浏览器。

第二份数据是CNNIC的。中国手机网民的总规模已达4.64亿。其中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为3.69亿,同比增长21.0%,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5%。预计2013年底,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将达4.10亿,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为80.5%。

Web

数据太多,不一一举例。但数据得出的结果已经足够明显,在中国市场,手机浏览器市场规模与用户的整体使用时长仍蒸蒸日上。这一结论正与Flurry的报告截然相反。

如果这些数据反映的都是真实情况,唯一的解释是中美的用户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判断这一点,我根据美国咨询机构发布的美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和艾瑞推出的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整理出下表:

Web

中国用户使用手机最常做的5件事是即时通讯、搜索、浏览新闻、社交网络和手机阅读;美国人们则最常玩游戏、上社交网站、看视频、听音乐、查地图。一目了然,中美用户的确在手机端的使用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更深入地看,中国用户最常进行的5个活动中,搜索、浏览新闻、阅读更偏Web,而美国用户最常进行的活动大多偏App。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态度迥异不难理解。

App的忠实拥护者会说,中国用户最常进行的那些活动同样可以在App上进行。这里说两点:1、像搜索、浏览新闻这类活动用户更习惯、也更适合在Web上进行,比如新闻客户端,不聚合就是致命伤,看完网易客户端,还得再看新浪客户端。2、屌丝手机伤不起,多安装几个应用,内存就吃不消。根据第三方数据,中国2000元以下手机占比约58%,低端机型仍然占主流。相对而言,美帝高端手机用户更多。

以我个人为例。每天,我需要用手机查天气,在地铁里浏览新闻、查单词,外出期间会用手机查阅和回复紧急邮件;在各种排队的时间,我会登录BBS和网友扯皮,聊到某热门话题,我会用手机搜索最新事态……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需要下载安装天气预报、新闻、词典、邮箱、BBS等诸多客户端。手机内存问题先不说了,下载所需时间和流量也不提了,使用时,我需要先退出上一个使用的客户端,在繁多的手机应用里找出要用的程序,登录,退出,再登录,再退出……即使我都安装了这些程序,我依然还需要安装一个浏览器——因为并不是所有我经常登录的网站,都会开发App;目前我使用频率最高的搜索工具也需要打开浏览器。

App的忠实拥护者还会说,超极App同样可以实现简化各种App的安装和登录程序。这点我极其同意。但别忘了,在手机上,浏览器的产品形态也是App,并随着拓展功能越来越多,已经显现出超极App的趋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Flurry的数据实在值得吐槽,它实际是用一个App的份额和余下所有App的总份额相比。)

在IT行业兴起的前两个十年(硬件十年和软件十年),美国标准垄断全球产业,导致不少人形成这样的思维:美国人民需要的,就是世界人民需要的。这一思维导致在互联网十年美国互联网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或多或少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中国市场用户习惯和美国市场表现出巨大差异,也正因为这个差异,更懂中国用户需求的BAT有机会成长为能够和世界一流互联网巨头抗衡的企业。IT行业正进入移动互联网十年。综合对比美国跟亚洲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发现未来二者使用习惯差异会越来越明显,而不是逐渐缩小。Flurry的报告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Web将死?美国也许,中国说不。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