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零售七连冠背后:海尔的“不断求变”

6821e410cffbd0a88e379819686cdb28.jpg

在数字中,“7”是一个很关键的数字;7数之内,还是量变,7数之后,就是质变;从01是起步,从17是成长,7之后则是成熟。成立30余年的海尔,刚刚获得了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的成绩,这已经是其连续七年摘的此项殊荣;这也意味着,作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的海尔,即将迈过自身最为关键的一步。

 

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5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9.8%,第七次成为全球第一。在冰箱、冷柜、酒柜、洗衣机等领域,海尔领先第二名2倍到7倍不等。中国家电企业不少,走向跨国企业的中国企业也不少,海尔都有哪些经验,可以支撑其“七连冠”的成绩?在笔者看来,大概分为几点:

 

第一个七年:走向海外

 

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最早是一家资不抵债、频临倒闭的小厂,通过与德国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最终生产出优质产品,当时的“四星级”电冰箱。牢牢抓住优质产品的称号,加上动画片“海尔兄弟”的营销,海尔站稳了脚跟。

 

但海尔并没有就此止步。在第一个七年左右,海尔走向海外。大约在1990年左右,海尔向德国出口了第一批冰箱。时至今日,全球七大洲均有海尔冰箱的身影,并设置了五大研发中心,研发针对欧美人群的家电产品,海尔部分家电产品的海外销量,是国内销量的23倍。

 

法国人喜欢外观时尚、美国人喜欢更大冰箱储藏空间,日本人喜欢更多隔离空间……海外扩张并非简单的扩张,而是围绕本地用户喜好进行的一系列研发与生产。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建立起7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工厂布局已经覆盖了全球除澳洲以外4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各地不同情况研发出了在本地市场很受欢迎的产品。

比如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研发了意式三门冰箱、一米宽法式对开门冰箱等一系列高端家电产品;在美国,海尔研发出能放下一只完整火鸡的“感恩节火鸡冰箱”;在日本海尔推出了只需10分钟即可快速洗衣的高效洗衣机等等

在许多外国人眼里,唯一能代表中国产品的两个品牌,一个是海尔,一个是华为。倘若海尔当时不能勇敢走出中国,绝不会有今天品牌零售全球第一的成绩。

 

最近的七年:保持创新

 

在家电产品上的研发实力,以及全球布局,让海尔在七年前第一次取得了全球品牌零售第一的成绩。也就是在这时候,海尔感到危机感,开始大力提出“创新”的概念。

 

海尔的创新,与其它企业的创新有很大不同;这个创新是从里到外,从产品到组织的。随便列举下,基于企业组织架构的“小微”,推翻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结构,让员工以小微为单位自主创业。即企业平台化,从过去制造产品,变成现在孵化创客,让每个人都变成自己的CEO。调动数万员工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发动企业组织上自己的革命

 

基于工厂研发制造的创新 “互联工厂”,让用户全流程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并能通过终端全流程查看产品生产、运输全过程,高效率、高精度柔性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率先从大规模制造规模定制转型。同时海尔还打造行业首个透明工厂,借助安装在工厂里的摄像头,向全球公开海尔互联工厂的生产线,让用户直接看到互联工厂生产线的制造场景

 

基于产品和品类的创新,例如既能保鲜又能保干的干湿分储冰箱、全球首款免清洗洗衣机、首次实现空净一体的帝樽三代空调等,都是业界首创,颠覆性的设计与技术,开创了行业新的品类。

 

创新不是口号,创新是对现状的危机感,以及对未来的判断。海尔的组织创新,产品创新,也是紧紧围绕这2个目标而进行。有媒体认为海尔是一家“老企业”,那是不了解海尔内部的危机感,或者没有站在消费者立场。大宗家电的品牌信任度,均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品牌的背后是良好的用户体验、持续创新的专利技术的支撑。纵观与海尔同时代的企业,现在还有几家?更别说能维持品牌零售量全球第一的成绩。

 

结语:

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互联网时代变化加速,对企业的要求也更高,全球化、互联网化、创客化。任何一个节点没踩对,都可能导致一家百年企业的夭折。所以海尔的30多年,是不断求变的30年;华为已经在通信领域站稳了脚跟,但还是要去趟一趟智能手机的浑水。

 

那么有什么东西不变吗?可能是这个企业的产品品质,对消费者的服务与保障。企业不断求变创新,对消费者的初心不变,倘若能保持这样的发展步伐,再来几个零售第一又有何难?

 

作者微信公众号:wenyixiaohu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