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美国大选举行首轮辩论,表现最出色的竟是媒体行业

 今日,也就是当地时间9月26日晚上9点,美国大选于纽约约霍夫斯特拉大学迎来自开锣以来最重要的一场“争霸赛”:希拉里和特朗普为主角的首场美国大选电视辩论。鉴于这是首次辩论,接下来还有两次正面交锋,等到11月8日正式进行大选投票,其中的未知数还未可知,甚至即使赢得三次辩论的胜利,也不一定能抓住美国人民的内心,所以对于辩论结果,我在这里并不站边,让我有些心生兴趣的是,希拉里和特朗普(川普)是如何去抓媒体和观众痛点,从而争取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一次自我营销的胜利。

 

电视辩论直播是美国近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时代的产物,很自然的将全美人民甚至全世界的注意力都投放在了美国的两个总统候选人身上。可能从政人士也明白了流量的重要性,如果还没有社交流量的门户网站做直播的流量载体,我想是美国的损失,就像微信当年的摇一摇红包在中国春晚上做到的流量导流一样。我貌似跑题了,但是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导流手段。

 

我上文说到不站边,其实是个废话,首先这是美国人自己的事,其次并不用我贡献选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做一个吃瓜群众,看看川普和希拉里的唇枪舌战也是挺有趣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位候选人的发言当成是内容营销,或者是企图流量变现的手段,这一切又可以有另外的幽默点。

 

在本次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候选人鲜明的特色,就川普而言,据媒体统计在90分钟辩论的前26分钟里,川普便出言打断了希拉里25次,他的攻击性极强,乐忠于问题的提出,但是缺点在于对于关键问题,回应过于疲软。虽然他多次打断希拉里,并在对方发言时抗议“这是谎言”、“这是不正确的”,但自己却没能提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显得准备不足。他这次的表现就像是一个强势的新硬件,我们可以看到华丽的外表,但是有些担心它的功能以及和其他产品的契合度。因此在《华盛顿邮报》等一些传统媒体的眼里,就显的有些准备不充分。

 

相对的,希拉里的充分准备至少在媒体眼里显得诚意十足,她面对主持人的各种问题,都准备了具体的措施和干货来应对,也有大量的数据、事实引用,特别是在痛击川普的弱点,即个人缴税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值得一提的是她对于前段时间“电邮门”事件的应对态度,她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且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从处理危机公关的角度而言,我认为这是一种面对已经发生的不可逆的负面事件应该有的态度,我们对比之前的赵薇事件,其实就能够体会到,若是一直采取侧面回应的措施,会更快的流失民意。这应该可以算是目前而言希拉里公关策略上的一大亮点了吧。

 

对比了两位候选人,其实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大家更关注的辩论问题上。这场在纽约举行的90分钟辩论吸引了1亿观众,是美国电视史上收视人数最多的辩论。既然做到了美国电视收视之最,那它就一定能够有自己传播的病毒性。在此分享一个有趣的点,这头在电视辩论直播,纽约时报记者那头在核实两位候选人在辩论中犯了哪些事实错误。美国人有天生的政治热情,媒体便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一热情的催化剂。

 

在辩论的过程中,无论是川普还是希拉里,都可以算是寻找内容、制造舆论的高手,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往往和舆情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这种全民大选的特殊时期,这种舆情导向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说,好的政治家,一定是一个合格的舆情煽动者。在辩论中,他们提到了税收,除了新一轮的税收政策讨论,希拉里着力攻击了川普未公示的纳税数据。提到了种族主义,提到了贸易政策(希拉里的老公在任时签订的政策),提到了电邮门,提到了核武器,提到了袭击民主党代表大会的黑客,这些美国当下的敏感点说起来传播效应极强。在双方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作为正面宣传自己和负面压榨对手的手段,选取国民或者国际关注的话题,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每每遇上这样的举国大事,其实都是媒体狂欢的时候,每天都有新鲜的素材主动呈现在媒体前面,而优秀的媒体人也不会放过这个深度传播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既有事实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传播,让民主得以彰显,这恐怕是接下来一个多月里,美国记者以及其他驻美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而如何在这些媒体以及他们背后的观众面前得到加分和认可,相信两位总统候选人,也会秉持深思熟虑的态度,认真完成这次的政治表演。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