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再出重拳整治“伪基站”问题,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重点强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非法设置使用频率和设置无线电台的处罚加重至50万元。
近年来,“伪基站”已成民众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多个数以千万甚至亿元级别的电线诈骗大案频现,更有多名大学生因学费被骗而自杀,影响十分恶劣。国家领导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大对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惩戒力度,切实维护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目前的电信诈骗案件,不仅能够在手机上显示电信、银行、公安等部门机构的正式号码,还能准确了解群众与这些部门联系的信息,因此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同时,对从目前单笔动辄百万级的电信诈骗来说,50万元的罚款上限,对于疯狂“伪基站”很难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要想根治“伪基站”带来的巨大危害,必须实现法律、公安、机构以及运营商的跨部门合作,并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加强个人信息管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综合发挥技术力量、市场力量、宣传力量和法律力量的作用,全面杜绝电信诈骗发生。
加大个人信息安全治理,持续保持联合高压打击
目前的电信诈骗,主要以短信和电话为主,多能掌握受害人精准的联系方式与基础信息,因此打击电信诈骗,有关机构必须做好个人信息管理。当中最核心、最急迫、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构建统一的立法框架,加大司法打击力度,确立顺畅维权渠道。
目前由于追本溯源成本高,发现、查处难度大,处罚、赔偿力度小,这使贩卖及非法使用个人信息黑灰色产业链有了巨大的投机空间。因此必须把重点转移到事前的防范上来,从非法数据产业链的源头堵住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才有希望从根本上治愈这一顽疾。要通过立法,对采集个人信息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从源头保障信息安全,杜绝电信诈骗行为。
电信诈骗涉及公安、金融、电信等多个部门,只有综合整治联合高压打击,才会对电信诈骗犯罪起到打击震慑作用,这就对以公安部门为首,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实施联合跨部门打击提出更高的要求。切断犯罪团伙资金流,让他们无法获取受害人被骗资金,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途径。
公安部门需要加强警银合作,通过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快速查询、支付、拦截通道,实现案件受理、查询、处置一体化,全面推进实现商业银行和公安信息互通。各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金融、电信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工信部们运营商要严格推进落实实名制认证、阻断改号软件使用等工作,这也是减少诈骗电话的重要手段。
全面清理整顿“400”等重点电信业务,全面打击非实名制电话号码,各大运营商必须最严格的贯彻下去。
积极做好宣传警示教育,借鉴国外立法举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民众要不断提升安全意识,管理部门更应承担教育责任。除了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之外,当前很重要的是要提升电信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各个部门都应承担宣传教育责任,教育部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开设针对性讲座,公安部门应发布一些典型案例作为提醒。电信部门可以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对电信诈骗类信息,在电话接收者一方做出提示和提醒;对群发信息,则采取屏蔽措施。强银行等单位的提醒提示义务,在使用网银、手机银行转账过程中,对超过一定金额的转账行为做出必要的提示。
电信诈骗曾经一度在国外发达国家也造成严重影响,经过多年的完善发展,国外已经有了许多防范电信诈骗的成熟机制与做法。
立法方面,日本在2007年通过了《假冒账户存入受害者救济法》保护诈骗的受害者,授权银行对可疑账户进行冻结,并对受害人的债务减记、受骗金额返回等做出规定。美国通过了两部法律来打击电信诈骗,分别是1991年通过的《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和2003年通过《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警方与运营商极为负责,日本警方与银行联动,对账户的异常交易进行监控,对ATM机单日及单次转账额度进行限制,还有一种“手机会话分析”软件,它收录了大量诈骗高频词汇,能结合接听者语调的变化判断是否为诈骗电话。
苹果、谷歌、Verizon等美国通信业巨头联合成立“反自动呼叫电话打击行动组”,他们将开发出一种主叫号码ID识别技术,来屏蔽那些假号码拨出的电话。
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以及国外的经验,立法是最迫切的手段,我们现在正是遇到了无法可依的窘境。除此之外,通过技术手段与安全教育,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多部门综合治理,才能还民众信息安全空间。
【潮起创始人,每篇评论在全网络平台覆盖300万人以上,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117821818,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ity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