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宗庆后说,马云你玩虚的;总理说:网店是实体经济,你们俩握握手

 

2017年的来临,伴随着两个跨年“礼物”:一个是笼罩了大半个中国的雾霾,一个是宗庆后和马云的虚拟实体经济之争。

雾霾轻了一点,还没散,那场著名的虚实之争,却可以散了————终结者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对“虚实之争”定了调。

李克强总理提醒说,“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两位企业大佬的争论,为何惊动了国务院总理?原因很简单哪,从微观看,是企业发展模式之争,从宏观看,却是一个国家经济道路选择的大问题。

互联网不是玩虚的

圣诞节播出的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嘉宾宗庆后针对马云新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资源”表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还说,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

四天后,马云在出席“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时,主动谈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表示“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是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两位企业大佬针锋相对的言论,到底孰是孰非?

还是先用事实说话:今天的娃哈哈离不开所谓的虚拟经济。

娃哈哈官网上有篇名为《宗庆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报道,这篇报道中,宗庆后介绍了娃哈哈的升级转型,“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发展。最近又在联系国内从海外回归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及海外机器人制造企业,准备筹建机器人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而所谓的机器人背后,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这正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技术能力之一,也就说,虽然宗庆后口头说“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冲击的乱七八糟,但是娃哈哈却把人工智能这种所谓的“虚拟经济”,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回头再说阿里,阿里的主业就是李克强所提到的“网店”。李克强说,“现在,很多网店直接向工厂下订单、定制化生产,同样带动了大量制造业工厂的发展。”

的确如此,在淘宝和天猫上销售的多达百万的产品,不管是9块钱包邮的日用品,还是十几万的互联网汽车,都是由实体经济生产制造的。

2016年双11天猫双11交易额高达1207亿元,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阿里电商交易额(GMV)突破3万亿元,3万亿的产品,拉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电商渠道帮助制造业销售、营收、获利,这3万亿交易额上游的制造企业,如何良性可持续运转?

李克强的谈话中,特意提到了全球最大的线下零售商沃尔玛。“沃尔玛等大超市就曾改变过去零售商店的采购模式,直接向厂家低价格采购大量订单,大大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和宗庆后批评互联网经济的态度不同,沃尔玛中国区副总裁付小明说,“互联网以及新技术对传统零售商的发展,意味着是机遇,而不是冲击。在互联网时代,没有纯粹的传统零售商,而注重顾客体验的电商,也不会只固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付小明是这么说的,沃尔玛也是这么做的,沃尔玛是最早拥抱互联网的巨头,1987年沃尔玛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卫星信息交换体系,用于管理物流库存,目前沃尔玛全球11个国家经营着电子商务业务,2012年沃尔玛对一号店进行了增资,控股51%。

所以,宗庆后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划分,其实忽略了时代的发展,把实体经济局限在工业和农业领域,但是,正如李克强所说,“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事实上,阿里并不排斥和所谓“实体经济”的合作,阿里目前的定位是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和“生活在其中”的多元生态平台,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拥抱实体经济。

马云说,经济无虚实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如何分好坏?

第一,从市场层面,是否满足了消费者和市场需求,消费者最客观,他们用脚投票,阿里交易额的连年高速增长就是最好的答案。

第二,从国家层面,看税收,看就业。2014年的新闻显示,29年来,娃哈哈已累计上缴各项税金478亿。而阿里集团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创造了3000万的就业机会。

第三,自然环境层面,是否带来污染,实体经济不一定好,至少那些产生雾霾、污染环境、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消失的高污染企业,就算是实体经济,也是该淘汰和关闭。

发展模式之辩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宗庆后和马云的争辩,为何在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甚至总理本人要来亲自定调?

总理谈的不是企业模式,谈的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李克强和中南海高层,在此次定调之前,就给出了答案。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这次会议,李克强再次强调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性,“要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立足创新驱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升级。”

在全球,关于如何选择发展道路,也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我们的目光可以穿越太平洋,投射到硅谷。

大名鼎鼎的硅谷,面积其实不大,是位于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

但是,依靠创新经济,硅谷所在地加州的经济体量已达到2.5万亿美元,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加州财政部非常自豪的透露,2015年加州GDP增长4.1%,超过美国全国2.4%的增速,以及法国1.1%的增速。

在世界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4家位于硅谷及其附近,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Facebook等。

硅谷的发展路径是经济、政治、环境的多赢模式。我曾去过硅谷三次,并不险峻的太平洋海岸山脉一直绵延到视线之外,旧金山湾略带咸味的海风送来让人清醒的空气,蓝天百云,绿树青草,各类高科技企业就藏在绿荫深处。

硅谷模式的成功带来了某种启示———幸好,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赶超硅谷模式。

美国《纽约时报》去年8月的报道称,美国硅谷一直都被誉为世界科技之都,而中国则总是被认为在追随硅谷的脚步,但事实并非如此。在Venmo成为美国00后转账应用软件之前,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用智能手机中的电子钱包进行投资、还款和购物。去年,中国移动终端支付的成交额超过了美国。在规模上,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国公司匹敌的。

这意味着,李克强提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停留在高层倡导和政策文件层面,在现实中已经深刻的改善了现有的经济结构,因此,李克强的定调不是对未来的预言和预测,而是对当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总结,“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少“流通带动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新动能与传统动能是不可分割的!新经济、新动能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也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生机。”

未来5-10年,中国GDP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正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如何在国内市场呼应消费升级的巨大红利,如何在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成就经济实力强大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这是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所以,李克强此次定调,就是在迷茫的路口,竖立了一块指向明确的方向牌,指向的远方,不是一家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而是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路径的确立。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