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腾讯微视下架,短视频的路为何这么难走?

内容创业的风气如火如潮,小视频作为其中的代表被很多企业追捧。有道是大树下面好乘凉,有着腾讯这棵大树,但微视官方在13日却宣布关停旗下短视频分享应用“微视”。由此可见小视频平台商似乎过的并不太好。

微视APP发布于2013年9月。最初的定位是基于开放关系链的8秒短视频分享社区,除了在平台自身分享短视频之外,用户还可以将拍摄的短视频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腾讯微博上面。

微视在腾讯的地位上也几经波折,腾讯微博没落后,微视被正式确立为腾讯旗下一个独立部门以攻占移动社交领域。仅仅半年后,被降级并入了腾讯视频的团队。再后来已经沦落为产品部的微视多个工作组解散,人员流失,已经无法维持下去。再后来微信开放了朋友圈分享小视频的功能也宣告着微视的名存实亡。

其实不只微视,短视频鼻祖 Vine 在去年被 Twitter 宣布关闭,在2013年国内涌现的一批短视频应用默默关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行业发展的行路难呢?

首先用户体验是评价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小视频作为内容创业说到底是要挣钱的。传统的广告模式因为受到时长限制而容量有限。小视频在其刚出来时一度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但很快就失宠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一个十秒的视频需要先看一分钟的广告,请问这是在搞笑吗?

搬运工的盛行,让小视频可以在许多平台上分享。尽管该行为对短视频作品进行了二次传播,但却从未考虑过版权或者出处这一说。国内几乎高产、精致一点的PGC短视频内容生产者都会遭遇到版权的问题。版权问题无法解决,就注定视频即便再火,但就是挣不到钱。

那存活下来的平台是靠什么制胜呢?据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2月,快手在全球拥有4亿用户,日活跃用户4000万。秒拍2016年日均播放量从年初的3.4亿涨到20.4亿。作为一个短视频社区的美拍也活的好好的。

总结起来不难发现,立足于功能垂直领域的平台,但如果仅仅为了流量而选择垂直方向是无法长久的,所以要选择好的垂直类别,选择容易建立商业模式的门类。比如美拍就相当于拍摄时间较长的美颜相机,迎合了当下年轻人主流观念的追求,那它的存活也就不奇怪。

和内容相关的行业,其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靠PGC来推动。短视频用户开始主动参与UGC内容生产,通过专业平台加工转变为PGC内容,而且用户还参与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与筛选,这样既吸引了用户流量也保证了内容质量,平台生存和发展也就不成问题了。

每一个风口都伴随着机遇和风险,有人生存,有人毁灭。但这条路到底难不难走主要还是看路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本文首发IT范儿 www.itfaner.com ,微信号:guochang1006,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www.itfaner.com/8497.html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腾讯微视下架,短视频的路为何这么难走?
2017-03-15 23:07:01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