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一个朋友吐槽说,写稿好痛苦,这种痛苦超越了心理,还投射到了生理上。
“那你喜欢挣钱吗?”
喜欢,所以我滚去写稿了。不挣钱,怎么还房贷?倾尽我全部积蓄凑够首付的这个房子,是个老破小区,没有游泳池,也没有气派的花园,目前市价6万多一平,唯一的优点可能是紧邻三环,交通还算便利。
而在北京西三环,只要2.5万单价,就能买到保障房的业主们,正在理直气壮要求拆掉该小区和商品房小区之间的栅栏,用五分之一的房价,三分之一的物业费,要共享10万豪宅小区的花园和配套。
也许保障房业主们认为,拆掉了那道,200多米长的围墙,就能跃入另一阶层,摘掉所谓“二等公民”的屈辱帽子。
一
单价2.2万元、物业费3.3元/平米/月的限价房玉璞家园,和单价超过10万元、物业费9.8元/平米/月的商品房西宸原著,在法律层面上,却隶属同一地块,属于同一小区。
这一地块,由开发商龙湖地产于2014年中标,条件之一即为配建5.4万平方米限价房,而这一部分福利房,封顶价刚过2万,低于开放商超过3万楼面价的地价,卖一套赔一套。
精明的开发商要摊平成本,保证利润,配建大户型高档豪宅,成为了必选项。
换句话说,如果不搭配豪宅,也断然不会有开发商愿意贴钱赔本,接手这种楼价低价倒挂的项目。
类似由保障房、商品房混居的小区,在北京超过了30多个。
二
彼时,紧靠西三环、距离地铁只有1公里的绝佳位置,2万多的房价,让玉璞家园一房难求。
2014年12月初,一位有幸中签的玉璞家园x业主,曾在搜狐焦点发帖,“首先,恭喜大家摇中了房,无论价格、位置、户型您是否满意,您都是千军万马备案户中的幸运儿了。“
彼时,北京两限房的资格是家庭年收入8.8万。
一位从2009年开始申请两限房、终于有幸在2014年中签两限房的y女士,曾发帖叙述经历:因为担心工作涨薪超过8.8万上限,在资格复审之前,果断离职读书。
但因为两限房迟迟未中签、开发商交房延迟等原因,这位y女士从 2012 年起到 2015 年,至少参加了 8 次游行,参与者以老北京的大爷大妈为主,也有少数年轻人。
参加游行的苦主们,提交资格两三年,不敢结婚,不敢升职,不敢跳槽,不敢加薪,付出了数年的沉没成本,而回本的唯一路径,就是中签率有时甚至低至1%的两限房。
低于市场价数百万的价格差,是对沉没成本的超额回报,比如上述x业主就认为,玉璞家园绝对是一项好投资,“紧挨三环,房产能保值,毕竟现在新建的三环左右的房子不多了。”
三
就在y女士为了两限房资格,放弃工作的时候,后来成为西宸原著业主的顾先生,离开郑州,带着老婆,北上讨生。
这位出身农村的顾先生向《三联生活周刊》讲述了他的故事。
刚来北京,他和妻子租住在一居室里,打拼八九年后,两人开了公司,在马连道买了80多平米的二手房,还有了两个孩子,父母来带孩子,住不下,顾才决定换房,最终敲定了西宸原著。
而顾先生之所以愿意卖了旧房、掏干家底,愿意付出每平米10万的高价,愿意每月承担6万多元的房贷,就是觉得西宸原著物业配套好、绿化好、每户配备一位专属管家。
同样住在西宸原著的蒋阿姨,卖掉了城里的小房子,临近退休也要工作,帮助子女分担每月数万元的房贷。
她不理解,原本定位于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房性质的玉璞家园门口,为何会停着价值上百万的豪车?而定性为自住的保障房,为何能够违规在豆瓣、58、赶集网上大批量对外出租?
四
对于那道隔开商品房和自住房的栅栏,无论是保障房业主还是商品房业主,早在购房之处,就默认其存在,并在欣然接受的前提下,签订了购房协议。
玉璞家园x业主发表于2014年12月初的帖子说,“有人在群里说玉璞家园两限房和商品房之间是有铁栅栏的、是不通的,确实有这种可能性,本人曾亲自问过售楼小姐,她说目前来看是有铁栅栏隔开的,是不通的。本人来看现在不通的可能性大,但是建成以后人为通的可能性也大(不管是物业通的还是业主通的,哈哈)。”
也许,对于彼时刚刚中签,相比市场价省了几百万的玉璞家园业主来说,中签是头顶白晃晃的明月光,而那堵还看不见的隔离墙,不过是一滴蚊子血。
而对于顾先生和蒋阿姨来说,那堵下部为水泥、上部为铁栅栏的隔墙,就是商品房相对于保障房的8万元溢价在物理空间上的象征———这道栅栏,圈定了西宸原著小区里水榭楼台、花香树茂的高端配置,更低的容积率、更高的绿化率。与其说这扇门隔开的是阶层,不如说它是保护私有财产的密钥。
五
冲突在2016年交房后终于变得不可调和。
进攻方是保障房业主,在白底黑字的横幅上,他们打出了“限价房≠二等公民”的标语,他们认为,一道墙就是对商品房业主对保障房业主赤裸裸的歧视,在白月光到手之后,必须擦掉那一抹蚊子血。
经历过千军万马的抢房大战,保障房业主们显然斗争经验丰富。分工合理的维权组织,言之凿凿的公开信、白底黑字的大横幅、到相关主管部门上访、找开发商理论等等,迅速把这短短的200米隔离墙炒成了社会热点事件。
以法理为武器:规划上属于同一个小区,隔离墙违法。其依据是2015年北京住建委的《通知》,认为该围栏违章。不过,针锋相对的西宸原著业主们认为,法不溯及既往,保障房业主在2014年就签订购房协议,彼时,关于围栏,并未有禁止性规定,而双方业主也默认了围栏的存在。
以安全为武器:打上隔断,影响业主安全———照此理由,那么我在市价为6万的老破小区,更不安全。
从住宿体验上入手:保障房小区,绿化率太低,下楼遛弯的地方都没有。
但要说绿化,玉璞家园出门几百米米,就有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的免费公园玉璞园,小桥、流水、绿植、鱼塘,一应具全。上述玉璞家园x业主,也在2014年发帖说,“不用羡慕商品房那边有小花园,其实建成以后那个小花园真的很小,平时完全可以去距离不远的玉璞园区溜达溜达,面积可以的。”
以阶级论和政治正确为武器:不该以房价高低割裂阶级,人格面前大家平等,隔离墙是在侮辱保障房业主。
按照这种理论,似乎均贫富才是唯一的政治正确,用价格来区分价值的市场机制也就完全失灵。毕竟,你坐飞机,价格更低的经济舱,也不能去尊贵的头等舱随便走动。
玉璞家园的斗争经验,得到了其他混居小区保障房业主的呼应。据说,在石景山一处混居小区,保障房业主已经提出,要共享马路对面的商品房小区花园和配套。
而在重庆,公租房的用户说穷人家的孩子也怕热,所以政府应该修建免费的游泳池,沙坪坝的工作人员建议,想提高住宿体验,可以去自费购置带有游泳池的高端小区。
考验自住房业主政治正确的时候也快到了————即将于2018年交房,同处丰台区的首开华润城,有7万多的商品房,2万多的自住房,和1万多的福利房。
毕竟,人们惯于和上游谈平等,但是和下游的友邻们,他们更愿意谈阶层。
六
当然,并非所有的两限房业主,都想共享商品房的花园。我的一位朋友也在早几年申请了保障房,但是他说自己相信自我奋斗,“拆墙,就是对社会中最有奋斗精者的打击,得不偿失!”
有意思的是,保障房的业主们要求共享商品房的花园和绿化,却还继续坚持只有商品房三分之一的低物业费。
几年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廉租房不应该配置独立厕所”,因为茅于轼认为,廉租房保障的基本的住宿福利,一旦配置提高,有了在社会上高度流通变现的价值,就会滋生为特权的温床————真正需要廉租房的,反而申请不到廉租房。
而玉璞家园的出租帖,或许意味着,类似玉璞家园这样的保障房,既难以完全杜绝套利者:套取自住房资格、获得超额收益,
也有可能间接鼓励了懒惰和贪婪——如前文y女士,为了保住限价房资格,不升值、不加薪、不结婚,因为加薪收益,低于自住房套利收益。
就连收益远低于自住房、两限房的公租房都存在套利行为—————为了应对保障房违规转租转借现象,北京市住建委在9月8日表示,未来所有公租房小区,将推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对转租转借等行为起到预警和取证作用。
七
所谓推到“柏林墙”,换取人格平等,不过是舆论战的工具和武器。
出身农村,打拼9年,才有资格入驻西宸原著的顾先生、即将退休仍在全负荷工作分担房贷的姚女士,和转租获益的玉璞家园部门业主,以及为了满足8.8万限额、辞去工作的y女士,远未实现所谓的阶层固化———阶层固化意味着出身决定人生,机会完全不平等,而阶层分化,则是在机会相对平等的前提下,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导致的结果不平等。
自我奋斗者倾向于选择机会平等,而保障房业主、以及要求游泳池的重庆公租房住户,则更强调结果平等。顾先生的农村出身,比上不x业主和父母均有退休金的y女士,但顾先生不愿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中签率有时不到1%的福利房上,所以才能住进西宸原著,而y女士为了保住了申请两限房的资格,甚至放弃加薪升职的机会。
如果非要强调阶层固化,也许房产本身就是阶层的象征,毕竟,在常住仍口超过2000万的北京,尚有几百万人,也许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玉璞家园业主们,也许本身就属于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保障房向其倾斜利益,也是为了二次分配的公平。
但保障房,本身就是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对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倾斜————而倾斜的上限则是,他们获得的补贴性、福利性受益,不应该高于同等条件下,自我奋斗跻身中产者所能获得的平均价值回报,否则,自我奋斗也就失去了意义。
阶层尚未固化,但商品房业主的合法财富,却可能失守。丰台区城管部门认为,那堵保障房、商品房业务在买房前,就默认存在的围栏,涉嫌违法,限期拆除。而之所以得以暂时留存,也是因为西宸原著业主们的拼死反对,“如果拆除,小区变成战场”。
对于顾先生来说,倾其所有,把所有资产押注于此,西宸原著是他进入中产的临界线,而一线之隔,他的所谓中产身份,既没有多高的稳定性,也就没有多少安全感,而那堵围栏,就成了保护私产的底线,退无可退。他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只能继续上行,不断攀爬,在个人奋斗之外,再叠加运气和天赋,才有可能从金字塔的腰部进入顶部。
是否留存的决定权,当然还在政府主管部门手中————对于西宸原著所谓的中产业主,以及玉璞家园的两限房业主来说,权力是工具、也是武器。当所谓的财富与权力碰撞,具有最终决策权的,依然是权力,处在金字塔底部和腰部临界点的中产身份,不过是不堪一击的镜花水月。
所以,身为一个收入水平也许和保障房业主持平的穷人,今天我却愿意站在西宸原著业主一侧,因为和顾先生一样,我相信自我奋斗的价值。
上文的y女士就后悔不迭———她牺牲了职业发展机会,在2014年拿到手的两限房,价格为8200元,这不过是2009年商品房的市价,而她的家庭储蓄,早在2009年就足够支付彼时的首付。“为了薅到政府的羊毛,先薅掉了自己的双腿”,牺牲了个人的发展机会。
为了抢到馅饼,天天站在太阳底下等着。但你抬抬头望望天空,怎么确定馅饼和鸟粪,哪个掉下来更早呢?
首发百家号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