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巨头林立的云行业,梦想者UCloud凭什么挺进第一梯队?

有人在哀叹寒冬已至,有人在热议春天将来。

也许2018年末2019年初,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中国的产业生态,正在向To C的消费互联网,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转型。它将洗涤消费互联网时期的些许浮躁喧嚣,给转型期的中国产业生态带来持久的创新价值。

近日,UCloud在上海召开用户大会暨Think in Cloud大会,试图在产业互联网热潮中探讨云计算推动“互联网+”行动,助力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

(UCloud CEO 季昕华)

【从2C到2B,互联网下半场变革正当时】

有人把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比作新时代的水和电,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成为下一个技术革命时代的驱动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预测,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8)》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占比54.7%,没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占比为45.3%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差距在3-5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一直都在重C端,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巨头的重心正在有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偏移:腾讯喊出要拥抱产业互联网,阿里号称商业操作系统独一无二,美团点评的王兴也发出沉吟:20年to C,20年 to B。整个行业的动作都表明,互联网已经从以流量为中心的上半场,进入到以价值为中心的下半场。

因此在中国产业环境与互联网下半场的双重作用下,云服务厂商迎来了新机遇。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UCloud已经在行业深耕6年多,自主研发的IaaS、PaaS、AI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云计算产品,为互联网、政府、传统企业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依托全球29大数据中心,UCloud已为数万个用户提供了优质服务,间接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0亿,部署在平台上的客户业务总产值逾千亿人民币。

(UCloudFSDI-CBA企业级一体化云计算解决方案上云三部曲)

【梦想者UCloud为产业互联网提供新动能】

之所以给UCloud“梦想者”这一称号,一方面其本身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梦想者,另一方面,UCloud也为互联网梦想者提供服务。

2012年,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召集在腾讯的老同事华琨、莫显峰创立UCloud。U的意思是User,Cloud是云,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树立了“用云计算帮助梦想者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6年来UCloud服务了数万名梦想者,尤其是目前传统企业转型方面的金融、新零售、智能制造等企业;新兴科技行业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公司。

2017年初,UCloud就预见产业互联网趋势,提出“CBA”(Cloud、Bigdata、AI)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基于UCloud平台的云能力,提供大数据技术平台、AI、PaaS服务平台等。

随着中国产业互联网逐渐走向深入,为满足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在本次TIC大会上,UCloud正式发布了UCloudStack新一代轻量级IaaS平台,针对受安全或合规限制,短期无法使用公有云,但又有云化或虚拟化需求的用户适用场景,比如企业内部的私有云,垂直行业云或园区云、政务云、智慧城市等,该平台基于高性能的虚拟化核心、分布式存储、云管理平台等六大核心能力,提供完善的IaaS产品,延续公有云简单易用的使用习惯,并能横向规模化扩展弹性扩容,实现快速交付,降低用户拥有和使用成本,提高运营和管理效率。目前已为北京市政务云、泉州移动企业云、富士康工业云等用户提供服务。

(UCloud重磅发布了UCloudStack新一代轻量级IaaS平台)

针对智能制造、金融、新零售、政务等传统行业上云的痛点、难点, UCloud在本次大会上推出FSDI-CBA企业级一体化云计算方案(FSDI:Flexible and Stable-Dedicated-Intelligence 即灵活稳定、量身定制、业务智能),该方案以观云、迁云、享云三步支撑体系,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为用户量身定制云计算部署策略、云端迁移方案、提高用户云端体验。

(UCloud发布FSDI-CBA企业级一体化云计算解决方案)

大数据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丰厚资源,但在应用层面,却面临着安全顾虑和技术挑战。UCloud针对数据使用中的难点,推出了“安全屋”这一产品,保证数据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让需求方获得数据的使用权,在确保用户隐私的条件下应用并发掘数据的价值。通过安全屋这一平台,UCloud有效汇聚数据提供方、数据需求方、合作伙伴方、和第三方监管方,构建数据流通生态,打破数据孤岛。

今年下半年,UCloud作为主体单位成功获批建设上海市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数据开放领域),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促进政企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而在本次TIC大会中,UCloud又与浙数文化达成战略合作,将发挥各自在数据和地域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打通,在数据层面促进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TIC大会“安全屋”展台)

目前安全屋已经在政企数据融合、工业数据打通、金融决策分析、新零售选址等场景落地了近百个项目。在政企数据融合领域,通过安全屋将政府和企业的数据以本地化存储的形式做融合打通,实现数据不出本地机房的前提下做到高效融合。在金融决策分析领域,基于安全屋上的海量数据做建模,对贷款企业做画像,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做风险预测。在新零售选址领域,安全屋内的商业业态数据可以帮助零售企业做新店的销售额预测,从而提高开店效率以及开店成功率。

【UCloud的差异化布局与生态化战略】

我说过,任何行业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内在生态的良性互补,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在UCloud如此亮眼的成果背后,由差异化和中立战略构成的庞大云生态系统功不可没。

与互联网巨头出身的云计算服务商不同,UCloud是云计算第一梯队里面唯一一家创业企业出身,自成立起就具有中立基因,不涉足用户的业务。为了助力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及核心技术研发,UCloud坚持纯内资和自主研发技术。实际上,“中立、自主可控”一起构成了今天UCloud参与公有云服务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事实上,中立云在当下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比如,从全球范围看,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就禁止其技术供应商使用亚马逊AWS的云服务;而在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会处于业务考虑,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用UCloud CEO季昕华的话说就是,虽然当下云服务行业巨头林立,但这些巨头与很多潜在的客户业务会存在竞争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选择,而这就给予了作为独立云服务商存在的UCloud机会。

UCloud在2016年通过拆VIE变为纯内资公司,今年7月拿到中国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E轮融资,其自主研发关键技术获得工信部、国家信息安全、CSA诸多认证,不断在政府、军队项目落地。UCloud于2017年12月成立军工事业部,全面进入军工领域,将公司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服务于国防事业。2018年9月,UCloud与天津飞腾就UCloud云系列产品与国产飞腾系列芯片,面向自主可控云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而在助力企业出海方面,UCloud从2013年就开始帮助电商、社交、资讯等中国企业整船出海,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云驿站”。目前UCloud在全球各大洲有29个数据中心,全球覆盖率领先。

以云服务能力为核心,UCloud聚集传统企业、新兴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已打造了国内最开放的云生态平台。

【结束语】

综合来看,UCloud的“CBA”战略稳步推进,以云计算为核心驱动的解决方案能力持续增强,UCloud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而坚持中立、自主可控、以创新技术和定制方案服务用户的UCloud,将助力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梦想者,在下一个产业春天走的更远。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巨头林立的云行业,梦想者UCloud凭什么挺进第一梯队?
2018-12-25 17:42:41
有人在哀叹寒冬已至,有人在热议春天将来。也许2018年末2019年初,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中国的产业生态,正在向To C的消费互联网,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转型。它将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