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滴滴的寒冬

文丨科技茶馆(kejichaguan)

新年伊始,滴滴裁员15%的消息让求职市场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在2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要做好过冬准备,并确认裁员这一决策。整体裁员比例占全部员工的15%,将涉及2000人左右。裁员主要针对的部门是业务重组的重叠岗位以及绩效不达标的员工。与此同时,滴滴宣布,将在安全技术、产品、司机管理、国际化方面加大投入,继续招聘2500人,预计2019年年底员工总数达到13000人。

滴滴官方承认裁员的消息激起了公众的讨论。与此同时,不少媒体爆料,滴滴2018年补贴司机超过113亿元,全年亏损总额达到了109亿。

巨额亏损,问题频发,花团锦簇的共享经济到今年已然问题频出。

停不下的补贴

自2012年之后成立后,六年间,滴滴并未实现过盈利。据程维在2018年9月发布的全员信所说,“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我们出行业务对应GMV的平均Take Rate约为16%,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公司整体对应GMV的毛利率只有1.6%。上半年,包括司机高峰期补贴、接单和服务奖励、乘客优惠等在内的总补贴返还金额超过117亿人民币。”

滴滴的车主,习惯了补贴。共享经济的大浪打来,滴滴在出租车的一亩地上强势崛起。在扩张的前期,财力雄厚的滴滴为了吸引司机和乘客,花费巨额补贴,接连打败快的、优步,一时所向披靡。前期的疯狂烧钱也使司机对补贴形成了依赖,一旦下降或停止补贴,服务质量必然下降。

此外,出行行业有很强时间效应,对专职司机来说,他们能够以自身能动补齐高峰时段的运力不足,而对于兼职司机来说,网约车政策已经收紧,如果此时单均收入不足以弥补时间成本,出车热情会大大降低。而滴滴必须需要保证平台接单率和司机运转效率。

但据滴滴公布的数据,2019 年春节期间,滴滴向司机发放了 3.05 亿元补贴来维持运力。但在大额的补贴下,滴滴春节期间的打车成功率只有六成。

补贴,已经远远追不上司机的需求。

理不清的职能

2018,本应是滴滴全面出击的一年,但开年与美团的版图大战,年中顺风车车主杀人事件,滴滴的运气看起来不太好。

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出租车杀人案件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是,公众对安全问题的敏感,以及长期积攒的对出行行业的不满,让滴滴身处舆论漩涡之中。

去年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宣布,目前营收并非主要目标,而是“all in 安全”。近半年的时间,滴滴的安全监管成本不断上升,由外包转自建的客服中心就是其中一环。

支出攀升,收入也锐减。顺风车本服务作为滴滴的蓄水池,已经线下多时。直到今天,滴滴顺风车仍然无法提供服务,这无疑加剧了公司的亏损。

随着服务体量的增大,滴滴正在承担着更所未有的责任,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无论是识别潜在风险,还是快速响应危机,滴滴目前还没有给出一套完整的方案。

疯狂的迈进

当然,补贴和运营支出还不是全部。

作为行业独角兽之一,滴滴的服务早于不止网约车服务本身,而是将触角延伸到旅游、汽车、金融、外卖等多个领域。

刚刚过去的2月16日,滴滴完成了对印度OYO酒店的战略投资,投资金额1亿美元。据推算,滴滴2018年投资金额约为208亿人民币。

目前,这些投资的收益暂未公布,但我们可以窥见,滴滴在有意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只是,互联网的寒冬下,滴滴的版图扩张会慢下来吗?

裁员是瘦身的重要手段,而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业务整合和收缩才是重头戏。

如何保障安全?如何将业务收拢?如何在资本寒冬里活下来?

疯狂成长的滴滴,可以试图慢下来了。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