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如何逃出北京户口的世纪魔咒?

酸甜苦辣,人生百态,不可谓不曲折迷幻

文 | 柳华芳

北京户口,再一次成为北漂人士的热议话题,呐喊声阵阵,唾骂声阵阵,偷笑声阵阵,互损互嘲,嘈杂之中见人性,态度之中见人品。

同为北漂人士,没有北京户口,我却对北京户口并无神往,也并不期待,却也见证了北京户口的那些事儿,酸甜苦辣,人生百态,不可谓不曲折迷幻。

家庭成分、户口、职称、事业编、老领导....一大堆词汇,散发着上个世纪的体制味道,听了都反胃,左右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影响了无数家庭,更是无形有形中形成了社会割裂。

婚姻vs户口

一位朋友说,当年相亲、找对象的第一条件是“女方有北京户口”,这样自己的孩子就是北京户口了,省去以后的各种麻烦。当然,他、她是一个道理。

于是,北京平民家庭的女子变成了香饽饽,可以嫁给外地成功人士,也就是传说中的凤凰男,形成了双赢局面。

于是,长相姣好的外地女子很多嫁给了很一般的北京土著男,这种结合却往往不那么双赢。如果遇到的只是有套啃老房、不求上进的土著衰男,那结局往往难以圆满。

于是,外地精英男+外地精英女组建了精英家庭,为北京国际学校输送着优质生源,这样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一年开支往往在五六十万以上。

于是,外地平凡男+外地平凡女 组建了家庭,构建了返乡创业的主力军,也构成了6号线、5号线、八通线的超级拥堵。

于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再一次形成了生命的差别,婚姻和户口不一定有关联,功利的户口择偶也难言对错,只是生物多样性在凸显。

在残酷的现实下,北京更属于精英阶层,更属于繁忙的工作,更属于躁动的名利场,轻松写意的成本非常高昂,大多数人做不到。

户口遗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户口不只是孩子上学问题,更是一个家庭的生存模式问题,各种选项总要选择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是奋斗。

前几年,著名投资人、“万通四君子”老大王功权曾经为外地学生在京高考问题奔走,最终没有了下文。更多的精英人士将孩子送到了国外,老婆孩子在国外,自己一个人在国内奋斗,很伟大,也很悲壮。

孩子高考,是大多数人的唯一选项,出国不一定好,出国未必成才。

于是,四十多岁的中年北漂人士,要面对一个艰难选择:要么夫妻有一个人回老家配孩子上学,要么全家回户籍地,要么弄个天津户口做个中转。

四十多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间,在经验、人脉、资金、见识等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样,也要面对最纠结的人生选项。

北京户口的杀伤力,不在于年轻人,更在于中年人,这也形成了一个体制性的人口强制回流循环。

世纪魔咒,没有侥幸

很多北漂人士认为,孩子还小,只管在北京上着,到时候说不定政策变了。

这种想法,我觉得挺可怕的,因为北京一直在疏解人口,积分落户的名额也非常有限,等政策巨变是不靠谱的。

要注意的是,如果迟早要回去高考,最好早做打算,每个地方的政策不一样,别出现回不去的情况。

70、80、90是中国城市化最密集的三代人,对于大众平民阶层而言,70后比较幸运,80后比较悲催,90后更不易。

35岁以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生活城市、生活模式,不然会很被动,冲出去是一片天,退回来是一片海,不用太纠结于面子。

逃离魔咒,快意人生

我不会将户口当做婚姻择偶的前置选项, 自从大学退学的那一刻,已经想好了一切,永远蔑视那些陈规陋俗,永远相信爱,拒绝被任何人绑架(爱人除外),不被金钱打败。

当然,北漂十几年也经历过很多二逼岁月,有虚幻的名声,有唾手可得却弃之的金钱,有创业合伙的种种,有酸甜苦辣,有磨砺和背叛。

2014年-2015年,我的大伯父、姑父、姑妈相继去世,这是中学时候爷爷奶奶去世之后的又一次亲人去世,爱我的亲人,我爱的亲人,我没有为他们做任何事情,他们却离我而去了。

痛则通,终于大彻大悟!

万物皆空,诸事皆离,因爱而生,为爱而战!

让爱人快乐,让家人幸福,让孩子开心,是一个成年人的奋斗使命,而这些并不是一个户口问题,也不全是金钱问题。

儿子再牛,儿媳妇再漂亮,成年见不着,有意思么?

儿子出国,旅居海外,孙子成年见不着,有意思么?

北京户口,北京雾霾,北京拥堵,北京的全部,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也不见得是幸福模式,只是这里更容易赚钱而已。

人生苦短,必须性感,超越面子,甩开膀子,赢得总冠军的不一定是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球队,也可以是圣安东尼奥小城市的马刺。

烟台机场T2建设中,环渤海高铁、京沪二线正在建设中,烟台和北京之间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事儿,啥事也不耽误,没必要去死磕什么户口、什么名校录取多之类。

烟台欢迎您,海景房、山景房很多,教育很好,环境很好,人更好,落户条件宽松,创业生活的好地方。科技先生 Techsir.com的办公室在烟台莱山区的迎春大街,欢迎来做客。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