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数码-科技国潮

吉利汽车的下半场故事

作者:微温

审校:一条辉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犹如一阵龙卷风刮进了汽车行业,狂风过后,2019年的汽车市场风云突变。

截至2019年8月31日,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噶然而止。

据公开资料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7.8万辆和1012.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4%。销量降幅比1-5月开始收窄。

从车型情况看:轿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4%和12.9%;SU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6%和13.4%;MP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3.8%和2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3%和17.5%。

对此,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对于下半年虽然业界依然保持着积极的预期,但全年负增长的总体趋势难以改变。

在此疾风骤雨之下,自主品牌汽车吉利也同样受到波及。

数据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上半年收入475.59亿元,同比下降11%,净利40.47亿元,同比下降40%。除了上半年收入、净利双跌,新车销量也在下降,上半年卖出651680辆,同比下降15%,距离全年销量目标136万辆还有708320辆。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吉利每五年会有一个调整期,都成功度过。自2018年起,吉利开始部署新一轮战略转型。

从1997年到2018年,吉利汽车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造车故事。

吉利的造车故事

近期,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的消息在汽车行业内激起波澜。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而这一知识产权纠纷案在2018年就已经提交,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

2019年9月17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开庭审理。

这掀起了传统汽车与造车新势力斗争的一角。

作为老牌的造车企业,早在1997年,吉利汽车就在“汽车狂人”李书福的带领下开始了20年的狂奔。

不过,那时候的困难与现在不相上下。

1997年的汽车行业尚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众、丰田、通用等在华设厂的外资品牌挣的盆满钵满的,中国的造车企业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个市场拱手让人。

看到人们强烈的购车需求,李书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时任台州市黄岩区经委的领导,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

那时候的李书福备受嘲笑。

1998年,通过收购四川一家快要倒闭的国营汽车厂,吉利汽车才有了造车的资格,这是中国第一个民营造车企业,虽然创始人李书福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

不过,过程并不顺利。

首先,他们缺乏技术人才。

当时的李书福翻阅了旗下摩托车公司的员工档案只找出3个有过汽车行业相关经验的,并且原来还都是做汽车改装的,就凭着这点经验,他们开始对汽车展开摸索,李书福买了全世界很多的车,有奔驰、宝马、丰田等各种各样的,潜心研究大量的汽车实物。

其次,他们没有钱。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李书福请资金持有者加盟吉利,与吉利合伙办子公司或分厂,让有钱人成为“老板”,请缺乏资金但有才能的人加盟吉利,成为吉利的管理人员,靠自己的才能成为“老板”,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老板工程”。

历经千辛万苦,1998年8月8日上午8点,在浙江临海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吉利第一辆二厢轿车豪情下线。

直到2001年,吉利汽车才步入正轨——这一年,吉利的销售局面开始打开,实现了盈亏持平。

2002年7月,李书福提出三个工程规划——骏马工程、猎豹工程、雄狮工程。

骏马工程,到2005年要实现产销轿车30万辆;猎豹工程,到2010年实现产销汽车100万辆;雄狮工程,2015年实现产销汽车200万辆,并力争使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10%。

虽然后续出现了很多变动,然而,吉利汽车是真的卖了出去,而且还创造了一个“下半年奇迹”。

GPLP犀牛财经查询发现:

吉利2018年上半年卖出766630辆,下半年卖出734208辆。除了2018年发挥失常,吉利的销量每每在下半年加速狂奔。

历年数据中,2017年上半年卖出530627辆,下半年卖出716489辆;

2016年上半年卖出280337辆,下半年卖出485514辆;

2015年上半年卖出251873辆,下半年卖出286675辆。

2019年下半年,吉利汽车的“下半年奇迹”能否继续上演呢?

吉利的“中年危机”

告别了狂奔时代,调整期的吉利汽车除了面临销售压力,其内部问题也开始显现。

比如,吉利汽车重营销轻研发。

虽然早在创业初期,吉利汽车就遇到过技术难题。

1998年,在吉利汽车的第一款产品下线后,如何提升质量成为他们的头号难题。

对此,吉利汽车特意从天津一汽挖走了100多号技术人员,而且,他们还跟杭州等大学合作,以给学生奖学金的方式录用了60多位大学毕业生。

后来,吉利在造车的同时,吉利集团建立了中国最庞大且完善的一套民办教育体系:

吉利旗下有8大院校,涵盖从中专、大专、本科办学层次,拥有3500多名教职工,57000多名在校学生。

此外,吉利汽车还成立了汽车研究院。

早期的吉利可谓高度重视技术,2005年,吉利的吉利自由舰三厢轿车就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型车,其中,1.5L、1.6L发动机是自主研发的两款新机型,变速器当中也有1款是吉利自主开发的自动变速器。

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熬过了初期的吉利汽车也迎来了中年危机——第一,经过20年高速发展之后,整个汽车行业开始销售下滑;第二,吉利的营销费用通常大于研发费用。

行业不景气不必详谈,在研发费用及营销费用上面,吉利汽车也是明显区别:

据吉利汽车的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研发支出14.871亿元,相当于总收入的3.13%。同期,吉利的分销及销售费用为22.56亿元,去年同期为22.69亿元。

对比一下宝马,该集团2018年研发投入达到68.9亿欧元,研发支出相当于总收入的7.1%。

可以说,虽然研发投入也不小,2015年之后,吉利汽车依旧在核心技术方面,很多关键技术也都来源于并购。

以自动变速器来讲,2009年3月,吉利以4740万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器公司DSI,这让吉利汽车拥有了自动变速器技术。

此外,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目的也同样在于技术——收购完成之后,沃尔沃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GX7安全革新技术就立刻被用于吉利汽车,而且,吉利博瑞这款车型搭载的城市预碰撞、自适应巡航、半自动泊车这些安全配置,也都是直接从沃尔沃借鉴过来的。

对于电池技术,吉利汽车也在寻求突破当中——吉利汽车此前主要从宁德时代采购电池,2019年6月,吉利通过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权共同从事生产和销售电动车电池。

然而,吉利这就安枕无忧了吗?

不可否认,通过收购戴姆勒9.69%股份、年销量迅速增长等方式,吉利汽车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公司的增长速度,然而,从设计、动力性能和品牌形象等角度看,吉利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有一定距离,这里面靠的是时间沉淀,以及一代代汽车工程师的心血汗水。

实际上,中国市场已经不缺汽车品牌,缺的是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从兴起到站稳脚跟用了三十多年。

就当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造车新势力当中又冒出了以蔚来、小鹏和威马等为代表的新一批汽车品牌,这让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压力倍增。

可谓是前有奔驰、奥迪等外资品牌,内有造车新势力的夹击,走到中年的吉利汽车也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1、整个汽车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行业开始下滑之后,吉利汽车还怎么办?

2、行业销售渠道面临急速变革,经销商普遍销售不佳,吉利汽车如何适应?

3、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吉利汽车如何维持市场地位,同时还要和自主品牌一起突破外资品牌的合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各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下滑——2019年1-7月,中国市场内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为32.7%,同比出现小幅下滑,不过,从2015年到2017年,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一直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德系车和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8%、22.1%,近年一直在稳步提升占有率。美系车和韩系车则在不断下滑,分别占9.6%和4.5%。

吉利能否抗住压力稳住市场占有率呢?

“吉利每五年会有一个调整期,自2018年起,吉利开始部署新一轮战略转型。”此前,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说。

其实从竞争本身来讲,吉利夯实自身的核心产品才更加重要。

首先,从产品上来讲,吉利汽车旗下的领克汽车的品牌仍显稚嫩,向高端化上探的道路还很漫长。

众所周知,长城有WEY,北汽有ARCFOX,一汽有红旗,但吉利除了沃尔沃和Polestar等车型,核心产品还是在10--20万元的平民价格区间。这也间接解释了吉利为何会在营销费用上投入过多,它更像是一种薄利多销的策略。

其次,如果要进行转型,从现有情况看,吉利的研发投入明显是不够的。

不妨从刚刚发布半年报的比亚迪来进行参照,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达到39.9亿元,同比增加7.28%,主要由积极布局研发SiC MOSFET等新项目所致。

此外,比亚迪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换代速度也值得吉利借鉴。从产品组合看,比亚迪除了大力自主研发电池技术外,目前已经形成全新一代唐EV、全新宋Max 插电混合动力和全新元EV和全新唐DM等形成高中低产品组合。

最后,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吉利汽车的销售压力也倍增。

2019年,伴随着领克、几何和帝豪和博瑞等纯电动车或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也开始进入市场,吉利汽车的市场推广压力及销售压力倍增——据吉利此前公布的蓝色吉利行动的目标,确保2020年前,吉利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总销量的90%。但截至2019年上半年,吉利集团共销售57600辆新能源车,仅占上半年总销量的8.84%。

最终,吉利汽车能否突围吗?

吉利汽车的下半场故事

“中国汽车工业50%车企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可能才是最激烈的。”安聪慧此前曾表示。这或许意味着,一大批汽车品牌即将淘汰。

在汽车工业的淘汰赛当中,所有的汽车厂家还要面临技术的变革——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的变革,包括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汽车厂家不得不紧张应对。

如今,近期,大众汽车表示,同意投入近26亿美元到福特的自动驾驶合作伙伴Argo AI中。对Argo AI的投资包括10亿美元资金支持和估值16亿美元的大众慕尼黑200人自动驾驶团队加盟。

在此背景下,吉利汽车该如何应对呢?

显然,自动驾驶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项目,不做,会错失未来,涉足这些领域又会耗去大量资金,因此,对吉利汽车来讲,如何找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对于所有人来说,吉利的每一步都考验吉利管理层,它的使命远不止穿过寒冬,更重要的是成功转型。

不去改变,肯定会失去未来,转型也可能会遭遇失败,吉利汽车能否最终跨越时间的考验?

让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