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菜鸟网络骑虎记:控股三通一达 为何越来越重

作者:Rick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又到双11,在消费者日夜关注的天猫淘宝的背后,除了跑在路上“三通一达”的快递小哥,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看不见角落。

这就是菜鸟网络。

2007年刘强东自建物流的时候,马云出言嘲讽认为那是一个愚蠢的主意。可六年后面临京东咄咄逼人的追赶,他还是提出建立一个软性、依托互联网改变物流的平台,这是菜鸟网络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上。

即便是这样,马云仍在菜鸟网络成立的仪式现场表示,菜鸟网络绝不会涉及线下业务,因为那样做非常愚蠢,同时也很不符合互联网平台的属性和阿里那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愿景。

也正是因为此,“三通一达”这样的快递“老炮”才会非常愉悦的投入菜鸟网络的怀抱。

同样又是六年过去,不经意间人们发现,现在的“三通一达”几乎都已经成了菜鸟网络绝对控股的公司。而菜鸟网络也从一个纯线上的互联网数据平台,逐渐向线下的物流地产加干货干线匹配的全物流体系转型。

菜鸟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有评论表示,虽然马云在不停的批评刘强东自建物流的决策,但在具体的措施上其实他已经在向京东的自建物流模式靠拢。

某行业专家指出,现在菜鸟网络面临的一切,其实说明了纯互联网化思维并不能解决所有行业的问题。

这有悖于马云当时建立菜鸟网络的初衷。而被架起来的菜鸟网络,每做一个贴近自建物流体系的决定,都会十分小心翼翼,生怕引发别人的误会。

很多媒体记者在采访过菜鸟网络的人之后都表示,相比较阿里其他平台,菜鸟网络的管理团队比较玻璃心。

可实际上,与其说他们玻璃心,还不如讲菜鸟网络现在有些骑虎难下更合适。

初心万丈的菜鸟网络

马云成立菜鸟网络的初衷,更多的是建立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传统行业的角度。

甚至马云私下里曾对媒体记者表示,菜鸟网络的出现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

菜鸟网络当时还披上了另外一个名叫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的外衣。

在提报给相关部门的计划中,阿里集团表示将用5~8年的时间建立一张能支撑全国日均300亿网络零售额的骨干网,可以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这一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曾被高调赞许为:“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伟大事业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一开始参与其中的除了“三通一达”的老板们还有嗅觉及其灵敏的郭广昌。

菜鸟网络在成立时候曾对外公开表示,他们并不是要做快递物流,而是希望成为一家领先的网络科技公司。在现有物流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开放、共享、社会化的基础设施平台,旨在完善物流企业无法做的,而未来社会化物流体系必需的东西。

电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菜鸟网络是马云为了补上阿里最后一个短板而采取的行动。毕竟,苦于各个快递公司的信息的不透明以及不能互联互通,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吃尽了物流信息不完整的苦。

而对于自建物流给京东带来的管理便利和时间可控,要说马云不羡慕那是假的。

但马老板一开始的目的就想通过技术的输出和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信息流的打通。

因此在马老板眼中,各家快递公司的信息就成了非常值钱的金娃娃。

从这个逻辑讲,名动一时的顺丰与菜鸟网络之争,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当然可能是看到了争夺物流信息话语权的重要,接下来菜鸟网络加快了吞并“三通一达”的速度。

三年时间,菜鸟网络从一开始“三通一达”的小股东,迅速成为控股方,“三通一达”也从参股菜鸟网络,变成了菜鸟网络体系内的公司。

一切发生的都很魔幻,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前,尘埃落地。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菜鸟网络强大的技术实力基础上的。

2013年成立的菜鸟网络,当年就发布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物流雷达预警系统,并且还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全年保障了1.56亿包裹顺利运送。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53亿增资菜鸟网络。增资后,阿里持有的菜鸟网络股份超过50%,而这笔投资也将菜鸟网络的估值推高到1400亿元。

2019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已领衔完成对菜鸟网络新一轮增资。阿里巴巴通过增资和购买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币233亿元(约合33亿美元),持有菜鸟网络股权从约51%增加到约63%。

目前,菜鸟网络覆盖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在国内可触达上千万辆物流货车、管理 3000 万平方米仓储面积,双十一订单从 1.67 亿到 2019 年突破 12.92 亿。

除此之外,菜鸟网络“未来园区”也重磅亮相,另外让业内津津乐道的菜鸟网络黑科技还有还有菜鸟网络小盒、扫脸开柜、快递塔等。

也因此,实现对“三通一达”控股的菜鸟网络,似乎飞得还挺好。

扶不起的伙伴

但看起来飞得很好的菜鸟网络,其实软肋非常明显。

作为菜鸟网络数据主体的“三通一达”,也是服务阿里体系电商的主流物流公司。

但受制于创始人的文化程度和管理团队的水平,这四家主流的快递公司,其实信息化程度并没有达到马云期望的标准。

甚至很多物流信息化的要求,是马云不遗余力的施压搞出来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没控股“三通一达”之前的菜鸟网络,技术平台非常先进,骨干的信息搜集和分析系统建立的非常优秀,但是信息源的采集往往出现很大的失误和漏洞,这最终造成菜鸟网络体系的运转其实并不流畅。

马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3年之后两年,菜鸟网络的网络工程师经常奔波于四大快递公司的信息中心,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解决信息兼容中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快递单扫码信息后的截取和分发,这成为各家信息系统需要改造的重点。

毕竟,相对于过亿次的使用量,如果都将信息向菜鸟网络的推送放在快递单的信息搜集采集处理完成之后,就会给所有公司的系统巨大的压力。

而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在扫码的同时就将信息上传到菜鸟网络。

如果这样操作,就需要对“三通一达”每家公司的系统内扫码设备和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升级,而这就牵扯到了额外的支出,受到阻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当时“三通一达”的信息系统建设仅仅完成了30%,这为菜鸟网络的数据整合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

某年阿里年会上,菜鸟网络高管曾调侃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悬崖边上”,工作遇到的都是“地狱级”的难度。

从这一点来说,促使菜鸟网络这两年花大价钱收购“三通一达”的股权,其实有实际工作中的考虑。

当然,“三通一达”老板没学历,不知道信息化的重要,不懂得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因此“成不了大事”。

但,其实这些被外界定位为“成不了大事”的伙伴,家家有苦说不出。

成本倒逼的落地模式

实际上“三通一达”在跟菜鸟网络合作之后, 很快发现前途是光明的,但走过的道路却异常苦涩。

原来,各家按照自己的经营方针和成本核算,决定每一个区域的快递的价格,过得虽然不是很宽裕,但是最起码能保证盈利的指标完成。

把这个菜鸟网络合作之后,由于要优先保障淘宝和天猫的正常运行以及卖家的权益得到确认,每年天猫和淘宝都会调整支付的快递费用的价格。

从长的周期来看,这个价格是在逐年下降。

也就是说跟菜鸟网络合作之后,“三通一达”从天猫淘宝接到了绝大多数的单子是低价在运行的。甚至很多单子都低于快递公司的盈亏平衡线。

而“三通一达”这两年被淘宝和天猫紧紧捆绑,业务中超过8成都是来自阿里,这也就造成了“三通一达”的业务接的越多,亏损越为严重。

相比而言,独立在阿里之外的顺丰就好了很多。关键深扎商务快递的市场,顺丰的盈利逻辑非常清晰。

当然,马云也是心知肚明这一点。

为了化解快递合作伙伴的怨气,2018年菜鸟网络就开始推动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居民社区建立菜鸟驿站的工作。

菜鸟驿站主要的业务其实就是代消费者收发快递。

马云这样安排的初衷,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三通一达”这些快递公司的成本。

由于快递公司在终端配送上楼这个部分花费的时间精力和人工成本最多,菜鸟驿站的建立就使得快递公司不用一一的将货物送达用户手中,而直接交到菜鸟驿站即可。

这样能提升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于是,不管马云愿不愿意,菜鸟网络开始在全国不停的建立自己的终端线下配送中心。甚至为了配合天猫超市等新兴业务,菜鸟网络还在不停的建立自己的中转仓库和干线运输体系。

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操作模式却让消费者感到非常难受,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在天猫、淘宝购物的边际成本。

单论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菜鸟网络+“三通一达”的快递物流服务,确实不如京东直接到家的服务受欢迎。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服务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了菜鸟网络物流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问题。

走不出的友商

2019年,在以往一直亏损的情况下,刘强东做了自己对京东物流最大规模的调整。

一方面是节流,降低快递员的五险一金以及其他的补贴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将京东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和产品推出。

换句话说,目前在京东体系中,京东物流已经作为一个独立对外经营的产品,而不是原京东商城的附加服务。

这点很重要。

甚至刘强东已经喊出了三年上市的目标。

而第二季度京东物流就几乎盈亏平衡的事实说明,刘强东最起码现在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菜鸟网络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菜鸟网络仍然没有走出后台服务的角色,其盈利模式也非常不清晰,仍是作为附加服务的形象出现。

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菜鸟网络在2019年进行了多轮的投资,逐渐实现了对“三通一达”的控股。

实际上,菜鸟网络也在考虑组建类似京东物流这样的直营物流集团的可能性。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结局。

时间是把杀猪的刀。

当初的雄心万丈,经历时间的沉淀,最后都化成了一堆无奈的选择。

可能,很久以后谈及菜鸟网络的转变,换来的是马云的一声叹息。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