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多次交锋 安谋中国上演控制权争夺战

作者:chance

5月5日,在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安谋中国”)发布加盖公章的“重要声明”,关乎控制权的问题。

来源:安谋科技官方微博

声明表示,安谋中国董事会已依据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决定于2022年4月24日起聘任刘仁辰与陈恂担任安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并于4月28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将刘仁辰注册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同时已经合法取得新的营业执照与公章,且以“安谋科技官方微博”作为唯一官方认可的渠道,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

另一方面,代表了吴雄昂态度的安谋中国团队公开信曾挂在官网首页(截至发稿前官网已经无法打开),信中称不认可此次工商变更登记行为,且仍将保持独立性,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整个事件从4月底到5月初,双方围绕着安谋中国的控制权在舆论场经历了多次交锋。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部分发声渠道还控制在吴雄昂手中,可以预见的是,吴雄昂依旧会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发起反击。

安谋中国之争:时隔两年 为啥是现在

事实上,软银集团掌握的英国ARM公司与“安谋科技CEO”吴雄昂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2020年6月,ARM总部就试图罢免吴雄昂,重新夺回安谋中国的控制权。

那时隔两年,为啥争夺又起?

业内一种观点认为,在金融层面,这主要与软银集团的资本需求有关。

2016年自软银集团收购ARM并在英国退市后,软银在资本市场的其他动作并不理想,ARM作为难得的优质资产,利用ARM变现成为了软银解困的有效手段,因此软银有意将ARM转手给兴趣十足的英伟达。

然而,介于ARM在芯片行业的特殊地位,多个国家担心英伟达接手ARM后存在垄断风险。尽管英伟达折腾了一年多,但收购ARM的设想未能如愿,软银只能另寻他法。

因此,软银开始寄希望于ARM的重新上市,从而实现套利离场。2022年2月,英伟达正式放弃收购ARM后,软银随即宣布,计划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使ARM上市。

而为实现这个上市计划,ARM的审计报告需要在今年的6月至9月完成,显然,中国市场作为ARM的重要营收来源,赶在这个时间节点ARM中国股东向吴雄昂发起攻势,收回安谋中国的控制权就不难理解了。

2022年5月6日,安谋中国在线上召开全员大会,新任联席首席执行官刘仁辰与陈恂亮相,并表示安谋中国的独立性、战略、组织结构框架等均不会改变。刘仁辰表示,领导层的变更并不影响安谋中国作为中方投资人持有多数股权的独立公司的定位和发展,并且会在未来继续保持独立发展,持续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ARM在中国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

为何本次事件获得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高度关注?

这还得从ARM的重要性谈起。

ARM作为专业从事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芯片设计开发的公司,通过IP(知识产权)授权的方式盈利,使其它厂商根据自身需求生产各式芯片。

2021年,ARM就曾宣布,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基于ARM架构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2000亿颗。另据公开资料,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了ARM架构。可以说,ARM的技术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市场方面,安谋中国表示,目前中国的授权合作企业超过300家,合作企业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250亿片。据芯谋研究统计,2018-2021年期间,安谋中国在ARM总营收的占比分别为23%、31%、34%、27%,是ARM最大的收入来源。软银计划将ARM上市,自然不愿放弃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

在产业链方面,ARM在芯片行业的地位较为特殊,国内绝大多数IC设计企业芯片的底层架构,基本都依托于ARM授权,即手机、平板电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汽车电子、物联网、云计算等诸多领域都很难绕开ARM独立发展。

虽然基于ARM精简指令集的技术并非无可替代,但难点在于,应用ARM技术开发的生态已经非常成熟,推广新技术无异于将原有的生态体系推倒重来,其难度和成本可想而知。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对安谋中国IP授权的隐忧

安谋中国控制权之争属于内部之争,但会影响到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顺利拿到IP授权。

虽然ARM表示不会改变安谋中国在中国作为知识产权分销商的定位,但产业链上下游仍然对此表现出了隐忧。

对此,有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不用担心此次事件后ARM存在对中国客户实现“断供”的可能。吴雄昂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RM是开放模式,卖的是源代码,源代码已经交到客户手里,不会影响中国用户继续使用已有产品;此外,安谋中国有合法合理的专利授权,可以继续做ARM兼容的CPU核。

但也有观点表示,对未来中国产业链后续是否能拿到ARM的最新架构授权表达了一定的担心。

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角度来讲,ARM生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中立性对中国的产业发展非常关键。

ARM中国股东与吴雄昂对安谋中国控制权的争夺事件,为产业链的各方提了个醒,中国在技术积累和生态构建上还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