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云上制造,交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双轨并行,加速演进,实体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升级路径。今年,二十大再度强调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重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大方向,为实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又一次铺设道路。

同时,伴随着过去多年的探索与验证,实体制造业的发展脉络也愈发清晰:制造强国的未来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基石是云上制造。目前,实体制造业大规模向云端成长、升级,对应的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新业态越来越丰富,诸如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台、数字孪生工厂等等,正在对传统制造模式进行革新,并持续推动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

在市场上,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也已经进军实体制造业多年,其中,阿里云就广泛服务了石油、煤炭、清洁能源、钢铁、水泥、化工、电子、汽车、装备等多个领域的2万家重点企业。在双方的合作中,云计算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出来的标杆案例,正大量被系统性的归纳与梳理,转化成为具备普惠价值的项目经验,并向各行各业推广、复制与验证。

 

一个优秀的标杆案例,是可参考、可操作、可复制的。当2万个(甚至是更多)与重点企业合作的案例在行业内完成并沉淀下来,实际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就已经在阿里云与这些重点制造企业的反复实践中走出来了。

在云端,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重新定焦

过去几年,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虽然谈得多,但是就像其本身的文字大意一样,这是一个都知道大方向(即数字化转型)而缺乏具体落地能力(即如何转型)的事情。而后,阿里云等一批云厂商的跨界带来了云计算,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企业的当前任务,上云。

但是,上云之后,实体制造业又应该如何更具体地去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一核心问题仍在,直到大量的制造业转型项目真正的落地,在阿里云与制造业企业反复地调整、验证之后,相应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才得以定焦。

实体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聚焦在哪些方面?——核心问题有了解答的思路,在阿里云大量的案例中,目前大抵呈现为三点。

第一是「人」的进化,实际为管理模式的升级,即做好企业人员的管理,才有驱动生产变革的能力。

业内知名专家郭朝晖博士曾提出,技术的背后是管理问题。他认为,管理定义技术的边界。如果管理是二流的,即便有了先进技术,优势也发挥不出来。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

同时,在相应的制造业转型过程中也能发现,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痛点(或者说阻力)往往是管理上的问题。宁波鸿达是一家成立了30年的民营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生产体系,其电机模具占据着国内市场70%的份额,而就是这样的一家骨干制造企业,在疫情期间想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动力恰恰是人员管理的问题。

该公司的生产负责人找到阿里云团队表示,“公司当前复产复工最大的“拦路虎”是人员管理问题。一是如何确保返岗员工是健康的。二是如何让员工在安全环境下安心工作。三是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阿里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鸿达接入了三个SaaS化复工复产应用,如员工健康打卡、复工提报、设备消杀等,解决了人员复工的管理问题,让生产效率重新回到了正常水平。历经这一次合作,鸿达进一步坚定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在人员管理之外,还决定与阿里云继续合作,共建模具行业平台,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鸿达所走的路径是一条非常典型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尽管制造业的重心是在「制造」,但是人员管理甚至是企业管理都是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往往只有人员以及企业文化适应了数字化的运行模式,才能继续推动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先人(或者说企业)后机器(即生产)是制造业转型的通用路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阿里云持续强化「云钉一体」战略部署的原因之一。钉钉作为企业级的协同办公平台与应用开发平台,将在通用路径上协同阿里云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全面、更顺滑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第二是「数据」的进化,即数据上云不落地,减少人为的不确定性干预,建立真正的机器决策机制。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生产数据一直都存在,且同样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只不过以往的数据更多是由人工记录、核验、分析并处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颠覆性视角,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相对缓和的,其重点不是要推翻过去已经建立成型的生产体系,而是在现有生产体系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去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最终反馈回来再指导生产。

这一点在东磁股份的数字化转型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2019年,东磁股份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共同构建针对磁性材料产业集群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而关键的平台目标即是东磁要求的“获得本集团内实时、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同时依靠数据决策,优化生产效率”。

 

对此,阿里云团队和合作伙伴对一线生产做了大量的深入调研,根据不同生产线的不同工艺设计了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具体的产品配置、操作方案和行业应用。最终,在反复调整、验证后成功在东磁的工厂内架起了一张云上数据网络,打通了集团到工厂、工厂到车间、车间到人员、人员到设备、设备到产品、产品到仓储的数据,实现生产无纸化管理,大幅加快物料和工单的流转效率。

与东磁的转型进程类似,实体制造业本身就具备一套相对成熟的生产体系,在这个时候,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并不是要颠覆现有的生产体系,而是优化。其中,现阶段最关键的优化点则是生产数据部分,让数据在生产发生后就自动上传到云端,不再经过人为的干预,并在云端完成一系列的传输、处理、分析与反馈,最终达到科学指导生产的作用。

第三是「产品」的进化,高质量的产品应当成为制造业转型该有的成果,即价值反馈要是明确的。

产品作为生产的成果体现,同样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验证。如果没有相应的成果即高质量产品的呈现,那么实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从结果导向来说,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必然是为了生产出更好高质量的产品,而非是跟随所谓“假大空”的时代趋势。

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为广东小家电产业集群制定数字化转型策略时,分了五步走,其中有两步值得一提:一是制造协同,结果是提升了5%的良品率;二是产业智能,结果是在飞燕生活平台和天猫精灵的支持下,让所有小家电获得了智能网联与语音控制能力——这一步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基于生产端的智能制造实现了产品端的智能家电,正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即在升级生产模式的同时也升级产品模式。

 

高质量的价值反馈是实体制造业能大规模走上数字化转型道路的必要支持,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产模式的升级进而可以带来产品的进化,从而获得市场与用户的认可,那么才能在商业的视角真正激活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以上,在阿里云大量的标杆案例中所呈现出三个关键点,即从进场的「人」到生产的「数据」再到下线的「产品」,是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切口。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拐点:技术与商业双轮驱动

目前来看,实体制造业转型的切口已经越来越清晰,为不少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思路。但是,若要说实体制造业大规模地走向数字化转型,还得等待一个拐点,即技术与商业协同双轮驱动。

如何理解?依然是以阿里云的实践来作为参考视角,这一次是与广东汕头的玩具制造商启梦玩具的合作。

中国60%以上的玩具制造主要出自广东汕头的澄海地区,启梦玩具就是其中的一家老牌玩具制造商,主营积木玩具。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启梦玩具面临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应对的行业性难题:在电商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生产模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周期,生产交期达成率低、跟不上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订单、订单与产能的实际匹配度低、产品生产过度依赖个人经验、品控体系不够标准化等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这家老牌玩具制造商迫切需要完成一场精准的数字化转型。在公司一把手的亲自带队下,启梦玩具提出了要在产线不停产的条件下,三个月内完成工业互联网系统上线的目标。类似需求在制造业企业的转型过程中非常常见,为了保证经营效益,大多企业都不希望产线停工,并且还要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数字系统部署,进而投入使用以获取更显著的效益。

在此,成本与收益也有了衡量,即技术部署要快,实现低成本;商业反馈要强,带来高收益——对应的,这两个方向都是能实现,也就达成了技术与商业协同的双轮驱动。

在启梦玩具的转型上,最终阿里云的技术团队基于轻量化、快部署的SaaS服务模式,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工厂150多台注塑机的连接与注塑车间MES(生产执行系统)的上线,并在云端进一步构建了平台的整体框架,使其能尽快实现从SRM(供应商管理系统)到MES(生产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以及电商系统的整体打通。

如今,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化工具的支持下,启梦玩具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比如,在生产管理上,注塑车间从原来1.5个人管1台机器,提升到1个人可以管8台机器,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车间产能也提高了30%。此外,通过打通从电商下单到制造C2M,启梦玩具实现了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模式,库存周转从30天降为了15天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化转型之后,启梦玩具也更有余力和底气去开拓品牌IP建设,走上了品牌化的道路。去年,启梦玩具还一举拿到了《哪吒之魔童问世》在传统积木玩具领域的唯一正版授权,结合热门IP生产的积木玩具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启梦玩具旗下的品牌IP

与此同时,有了启梦玩具的成功转型,阿里云也正在将相关的经验推广给澄海地区三千多家玩具注塑企业,希望能带动当地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从一家重点企业到整个产业集群,当技术与商业的双轮驱动愈发成熟,企业最为关心的成本与收益问题都将得到解答,阿里云的这一目标或许也就距离实现不远了。

走出一条制造强国的大道

回顾阿里云在实体制造业领域的探索进程,近年来,阿里云在这一领域的进程越来越快,相应的成果与反馈也愈发显著。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的工业制造展区就展出了近200家政企的数字化实践案例以及阿里云携手30多家伙伴共同打造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阿里云能摆上台面的标杆案例和核心能力越来越多且突出。

究其根本,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在多年大量的项目实践中,一方面针对实体制造业的转型切口,即人、数据与生产三个关键点的解决方案持续得到验证与迭代,趋于成熟,得以更广泛的推广;另一方面,技术与商业的双轮驱动已然成为了阿里云服务实体制造业的主要认知和核心导向,技术上快速部署和商业上高能反馈吸引着更多企业的注意,逐渐引爆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关于这一点,广东的小家电产业集群、注塑玩具产业集群等都是阿里云的合作参与者,同时也是进化见证者。双方共同走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的名言应用在今天的实体制造业领域,并不违和。与阿里云携手的,从一家重点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慢慢地,面向行业甚至是整个实体制造业的康庄大道也就被走出来了。

大道铺开,也就有了制造强国梦想实现的可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